Charlie2020 wrote:最主要是位置問題,船的正前方與後方的問題太大了!! ...(恕刪) AESA掃描角很大,正前正後方可以重疊。樂山大佛才只有三面天線,接縫朝汕頭方向,所以汕頭方向偵測問題太大了。
難得糊塗鴨 wrote:AESA掃描角很大...(恕刪) 您可知道我在談的是055船身側面各有兩個巨大的長方形陣列天線,這兩主天線是否可以當346B的備份天線這件事,如果您是指這兩個天線,這兩個天線都沒有指向船頭與船尾!! 您的意思是這兩個掃描角度可以達到180度!! 第一次聽到如此的說法,請告知出處?
JasonQ wrote:'由於主動陣列相比...(恕刪) 先不提老共的055軍艦,歐洲的軍艦每一艘使用AESA雷達的防空艦,它的AESA雷達搜索半徑都在250公里內! 超過200公里的目標全靠傳統雷達!! 目前服役的AESA防空艦就屬052D上346A 300餘公里是最遠的AESA! 這個就是AESA的功率不足的現實問題!! 不是AESA不好,而是現有的IC能給予AESA的輸出功率限制!在250公里範圍內AESA可以充分發揮多目標偵測目標,指揮飛彈與火炮,導引飛彈攔截的強大功能,已經有足夠的功能對付所有威脅!但是如果雷達裝置不夠高就會很晚才發現掠海飛行的飛彈,所以英國的45行驅逐艦將AESA裝在桅杆頂!相對之下柏克級與052級的雷達裝置位置就相對太低了!!
Charlie2020 wrote:先不提老共的055...(恕刪) 那個,我找不到你原始跟其他網友爭論的文章,可能被刪除,也可能重新編輯過了....印象中,你是在跟對方爭論AESA與PESA,並非是傳統機械雷達況且,就你所說的結論("AESA雷達搜索半徑都在250公里內! 超過200公里的目標全靠傳統雷達"),我相信應該可以這樣排序:以探測距離來看:傳統機械雷達 > AESA > PESA所以,不是"AESA功率無法做大"這件事情是瑕疵,而以現在技術來看,傳統機械雷達的探測範圍最大。但是傳統機械雷達本身就有尺寸上的缺點。若以可以探測範圍來看,AESA系列雷達除了增加本身的功率外,是否可以透過"更多、更大"的模組來提高"總輸出功率"? 進而達到"足以取代傳統機械雷達"的系統探測範圍?若上述想法成立,不就可以解釋為何您思考對岸雷達模組為何要如此巨大?
JasonQ wrote:那個,我找不到你原...(恕刪) 目前大部分服役中的PESA距離都超過AESA!!不過很快就會被超過!!勃克級上的SPY-1D只有3.5米比052D上的4.5米還小很多,可是距離卻超越很多!!老共的AESA就是用更大的面積去彌補功率不足的問題!!
Charlie2020 wrote:您可知道我在談的是055船身側面各有兩個巨大的長方形陣列天線,這兩主天線是否可以當346B的備份天線這件事...(恕刪) 板大認為左右兩個天線當作主雷達備份問題很大,若這麼想柏克SPY-1D沒有備份天線問題更大吧,SPY-1D壞了就只剩SPS-67。
额,费这么大心思,写了一篇文章吐槽055的雷达。你可是真有心了。我通篇看下来~~~~我的不得吐槽你一下麻烦你引用正确的资料。。。貌似你说的舰岛上方那一圈圈吧兄弟 哪不是雷达。。。。。那是敌我识别天线和信标应答天线。至于啥作用你自己去看吧这东西没整合上去,很正常吧,要是把这个也整合上去,那就是黑科技了。另外你说雷达太低了。我觉得你连真个055的雷达布置可能都弄不清楚。红旗上方那也不是雷达。是电子对抗,电子侦查,电子干扰共用的有源相控阵天线。和舰岛那一圈有点类似吧说实在的,我感觉你一点都不懂,所谓整合,不一定全要整合到一个桅杆上吧。当然一个桅杆啥都装下最好。但是地球上还没这么黑的科技主要是4个波段的雷达都在同一个软件系统内运行。提高了侦搜能力,这才是整合。你却只看到了,摆在那里。。。真不知道怎么说。
Charlie2020 wrote:根本是你看不懂我寫...(恕刪) 一堆人跟着回你,才值得思考吧。。。055上雷达,那里来的修改原设计。。。世界上第一款s-x波段雷达。人家怎么设计都是原设计。你想把C,X,S,L都装到主桅杆上去。要是有这设计,台湾估计是留不住你。说人家的天线像后装上去的。。你也是太牛了。那依照你的设计,你说这雷达该怎么装。055原设计是啥样,你拿出个照片给大家家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