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n100 wrote:Ptt:超爽der...(恕刪) 還在f-20?人家製造商早就被合併話說回來, 防長講的的沒錯呀又不是教練機造完就收山了, 才66架而已開發製造能量要能延續, 當然還有戰機汰換, 重點是看事情要長遠不是只有十年內的規劃而已,至於比較利益還有國際情勢本來就不利這小島, 天曉得以後買不買得到只要某大國又緊縮交易條件的話自己要有相對的底才不至"通通"要求爺告奶施以天價賭你沒有只能被牽著鼻子走
msn100 wrote:美國出售意願高,便...(恕刪) 高性能軍武從來就不可能便宜, 可靠度是不斷驗證出來的, 驗證=花錢=墊高成本, 要不f-35就不會往往上攀升造價很多時就是當你沒有也沒資源時, 它就是吃定你只能多掏錢來價購
小客5509 wrote:高性能軍武從來就不...(恕刪) 這樣說吧,戰機自造的決心有多少?以我從事的行業來說,在公司的角度很樂意迎接戰機自造、潛艦國造....等等國防武力工業研發專案。因為....政府一定會透過這樣的預算運用機會,大量對外採購相關研發工具、軟體,甚至於"有錢"可以聘外籍顧問協助研發。只不過....決心有多少,會影響到"預算花的爽不爽"以及"預算花的實不實際" ~~喊爽的戰機自造,只會造成一堆供應商搶預算,肥了財團,卻不會對國防工業的研發有任何幫助! 每個在檯面上的相關產業從業人員為了搶經費,都可以寫出文情並茂、充滿信心的企畫書。以我來說,若是知道政府是喊爽的,我的重點就會放在如何搶預算,而不是真正的"提供合適、正確的"系統規畫給政府,以因應未來長遠的軍武開發歷程。簡單說: 喊爽的戰機自造 = 人人垂涎的短期利益 VS 認真的技術提升 = 穩定的長期訂單合作關係個人認為,馮世寬現在提出的根本是前者。畫大餅的結果只會引來一堆禿鷹分食預算,並且在預算用盡的時候拍拍翅膀飛向另外一塊大餅,只留下一堆"屎"!!美軍的戰機研發則不同,合作廠商看到的是穩定得長期訂單合作關係! 前期投資高額的研發預算,會在後期量產的時候獲得甜美果實的報酬。也因此,業者會投入所有的資源協助政府達成目標,而不會用"欺騙"的方式只為了獲取短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