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2014年1月9日中共成功測試高超聲速飛彈(機動變軌)


lightwave88 wrote:
還好啦!說穿了其實還...(恕刪)


依據老美說法 如果該飛彈是無動力飛行 那就真的搞笑了 固態火箭做的Hypersonic Missile

和Scramjet的技術可是差了一大截 現在最難的是老美的HTV-2這種技術
kch008 wrote:
美國報導老共試射成功...(恕刪)

朋友

那是導引方式不同

就如現在主動中程空對空飛彈
他也是經由中途不斷的數據更新,在飛彈頭雷達打開之前,能確保飛彈能在一個範圍內
若打開雷達時離開對方太遠,敵方速度夠快,照樣修正不及

攔截對方飛彈在開主動搜尋之前,也要不斷更新數據
最後打開搜索雷達才能確保及時抓到與修正
也許天弓3雷達改用 AESA也許在確保開機後 增加掃描範圍與速度

愛2則是採TBM 不斷用地面的雷達,導引飛彈命中目標


但你今天能全程不斷更新對敵方的數據嗎
當你飛彈飛一段相當長距離
飛彈開搜索雷達時一定會有不小偏差

你如何在3秒內從無到重新完全更新,攔截導彈可是不斷在更新

最重要 實際非常詳細影片放上來 就是一切

說難聽點甩老美巴掌,觀我們什麼事,其實你甩越重越多越好
我們越能隔岸觀火,畢竟我們是操作老美武器
我們比你們清楚老美的根基

俄國武器的底在他崩盤之際,大家都馬蠻清楚了,只是不多說
20倍音速在大氣外飛行 .. 還太空梭 都廢棄了 你得去博物館找
看來你還搞不清 高超音速飛彈

引進國外設備 並不是老共自己不會 而是要參考
紅旗九就是參考S300
青出於藍 連這也不懂

老美趕緊搞出獨步天下的戰略武器 才是要緊
不然老是靠影片洗腦 不是辦法
lightwave88 wrote:
大氣邊緣如您所說早就...(恕刪)

這個高超音速飛行器,不是中國自己公布的,是美國率先披露的,
美國還抗議中國發展這種武器呢,
這個新聞也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
你不想想,美國和世界為何如此緊張?就因為中國發展一項幾十年前已有的技術?想也知道不可能。

這是什麼技術,看圖更容易明白。


這個秘密不是我爆的,是美國爆的,中國也承認了。
中美兩國政府共同承認的事,大概是可信的。
至於你爆的秘密嘛--很抱歉,不知你是甚麼大茄,所以也沒法相信。
殲二十 wrote:
這個高超音速飛行器,...(恕刪)

若按照這圖,技術上並沒有特別創新
還有一個大的問題,圖上只有一個軸向的控制面,他如何做左右方向的變換
要機敏又要準確

lightwave88 wrote:
若按照這圖,技術上並...(恕刪)

高超音速飛行器應用了「錢學森彈道」

所謂錢學森彈道就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一種導彈復合彈道,即所謂“彈道——滑翔”式彈道。這種導彈將彈道式軌跡與滑翔式軌跡合二為一,導彈先以彈道方式發射並再入大氣層,進入大氣層後導彈再采用滑翔軌跡飛行,其彈道極其詭異。

“彈道—滑翔”式導彈有很多獨特優點。

首先它使導彈的落點變得難以預測,給敵方攔截帶來極大的困難。傳統的彈道導彈落點很容易被確定,但是導彈再入大層後再加上個滑翔軌跡對方就很難或者無法確定導彈落點,這樣敵方的攔截成功的概率就很低。

其次可以提高導彈的射程。由於彈道導彈以很高的速度再入大氣層,因此只要采用適當的升力體結構導彈在很高的大氣層頂部就可以滑翔,並能達到很遠的距離,理論上采用再入滑翔模式飛行的彈道導彈射程可以增加一倍。

另外復合型彈道可以選擇多種角度與方式打擊目標。比如為了侵徹某些高加固目標導彈可以采用90度俯衝攻擊;為了打擊某些山後背彈面目標,導彈可以通過側後滑翔回轉的方式攻擊;對於某些水面目標導彈可以通過較為平直的軌跡接近並攻擊艦艇的水線部分。

美國亦正在發展此新科技,命名為HTV-2高超音速飛行器,但速度較遜,只有5倍音速。美國這一系統的組成部分預計將在未來10年至15年部署到位。

(重點在於“彈道——滑翔”,二十年前太空梭不是這樣的吧。錢老提出的彈道理論,中美兩國數十年後方開始研究出些成果,錢老真是牛人啊!)
lightwave88 wrote:
又回到打嘴砲,用一些...(恕刪)

你的閱讀理解能力呀......算了,
我再以自己的文字簡略講述一下:
錢學森彈道
1.彈道極其詭異,難以預測,加上速度極高,基本不可攔截。就是說,在高超音速飛彈面前,反導廢了。
2.大幅度的增加射程……比如1000公里的彈道導彈,如果使用錢學森彈道……射程可以超過2500公里。短程導彈可當中程導彈使,中程導彈可當遠程導彈使。
要知道中程導彈的成本是短程導彈的十倍;遠程導彈的成本是中程導彈的十倍,這樣成本就大減九成了。
3.能實現多種角度與方式打擊目標,固有技術只能呈拋物線射出。

理論基礎就是「將彈道式軌跡與滑翔式軌跡合二為一」。

彈道式軌跡不用多講了吧?就像將一塊石子扔出去,石子將呈拋物線落下,好預測。
滑翔式軌跡:在大氣邊緣滑翔,就像在打水漂,石子在水面上一彈一彈的,不是成一條線行進,故難預測。
用相同的力道,打水漂可打出的距離(現在講的),比扔出去遠多了。(故有技術)
這個若是真的,應是美國最害怕的吧,能把核彈頭像太空梭這樣安全降落到美國本土....,比打航母的飛彈還是隱形戰機威脅更大吧...
最大的問題是,如一位人兄所說,最主要是動力來源,若只是固態火箭,並用地球引力加速,那遠比高音速吸氣式引擎的持續動力差太多,

你給的圖是說明其採前一種早就有的技術

其實比較容易成功並發揮強大戰力,個人任為是如美的x_37

只要材料科學足夠,重複出擊的間隔能大幅縮短,整被速度夠快,或長時間在軌道上待命,並可隨時改變軌道

這種才是近年威脅性最高的武器,甚至是新b_29再現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