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認為,臺灣光是設計與建造前4艘潛艦就需要花費近50億美金(約1,525億台幣),還不計入後續維護費用。而臺灣的全年國防預算不過110億美金(3,580億台幣),長久下來勢必難以支應。
但其實潛艦的單價太高,每個籌獲潛艦的國家都會面臨類似問題,並非臺灣獨有。例如英國在1980年代為了籌措三叉戢核子彈道潛艦的經費,不得不砍掉陸空兩軍預算,甚至要拋售無敵級輕航艦;而澳洲在建造柯林斯級潛艦時期,其經費磁吸效應也引起水面艦隊的不滿。
但要問的是,為何這麼多國家還是願意投資在潛艦上?以距臺灣較近的越南為例,其2009年的國防預算不過24億美金,但在該年就以21億美金下訂6艘基洛級改進版,並投入11億美金建設支援設施。原因在於潛艦的隱密性搭配現代魚雷與飛彈,仍是攻擊性最強的海洋武器,能夠抗衡噸位數倍於己的大國海軍而達到「區域拒止」的效果。
臺灣海軍幾十年來著重在巡防艦隊的建設來對抗解放軍的「飛潛快」:飛機、潛艦與快艇,來保護海上運輸線不被封鎖。
然而,在解放軍海軍的跨代進步下,水面艦艇的火力與數量已可輾壓臺灣海軍,還有新一代潛艦可以上下夾擊。臺灣只有靠潛艦開闢水下戰場,才能反守為攻,迫使解放軍艦隊轉攻為守。也就是說,國造潛艦本身就是規模最大的「國防轉型計畫」,其戰略價值不容輕易忽視。
rockliang wrote:
這就厲害了!克服IDS原型艦建造進度潛艦各船段可自動化焊接
潛艦國造IDS原型艦即將在11月3日正式啟動進入建造潛艦儎台工程,為使潛艦建造期程能符合計畫日程表進度,潛艦建造船段的每個環節,都請國外技協顧問再次計算與評估工程的風險,據指出,潛艦中間船段屬於圓筒殼段,而前後則屬於椎形船段,各國都採傳統人工焊接技術,但會延緩約半年的期程,經國外技協顧問創新設計出多角度固定支架,經試製可讓自動化焊接設備來運作,解決台船擔心建造船段進度會落後的問題。
自動焊接須穩定弧度鋼板 海軍擬出資申請專利
據指出,該廠商的技協顧問只能「吃啞巴虧」,開始努力研究如何在有鋼材有彎曲角度時,以多角度固定架穩定有弧度的鋼板來進行自動化焊接,經多次實驗並可讓自動化焊接設備運作,終於解決了椎形船段自動化焊接的問題。因遍查各國潛艦建造時,並未有如此的技術工法,因此該廠商的技協顧問著手申請該工法的專利權。但台船彭姓主任表達此構想是由台船想出來的,因此要求共同持有專利權,至於研發製作所額外多出的1200萬元,應由廠商自行吸收,目前該筆費用因涉及共同持有專利權,海軍計畫「買單」,這才使國外廠商沒有計較走上訴訟,平息此一爭議。
來源
台灣加油!
帥將軍你一定可以看到中華民國台灣國造潛艇
帥將軍捐一個月薪水
請喝珍珠奶茶
happyhaha wrote:
台灣造潛艇,會阻礙那(恕刪)

哥忍不住又笑了
這是古德里奇公司向紐波特紐斯船廠交付了首個複合材料指揮台圍殼前端。
根據之前簽訂的合同,
古德里奇公司負責為下一批8艘“維吉尼亞”級潛艇建造輕質的複合材料指揮台圍殼前端,
由該公司位於傑克遜維爾的工程聚合物產品設施進行生產。
複合材料指揮台圍殼前端是一個單獨的整體減阻裝置,與艇體連接,質輕,
並且實現潛艇指揮台圍殼前端的低矮化。
複合材料指揮台圍殼前端具有複雜的雙曲率外形,使水流能夠光滑順暢的流過其表面,
從而改善潛艇的水動力學性能。
潛艇指揮圍殼引起的潛艇尾部的伴流場不均勻性和不穩定性會使螺旋槳產生
低頻離散噪聲和低頻寬帶噪聲所以指揮台圍殼對螺旋槳噪聲有很大的影響
水動力學界對潛艇流暢的數值計算已經成為潛艇研製中必不可少的過程
台灣人知道潛艇流暢的數值計算要用什麼設備來實驗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