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123 wrote:
豐田都找比亞迪代工了(恕刪)
根據已經存在的大量實例,就算是同一車型,大陸版和日版的造工和用料都是有落差的,豐田同款日版用真皮、國產版就改用人造皮,平治(奔馳)用的鈑金都是國產版較次,相信比亞迪和豐田合資的情況亦類似,而且以往亦不少比亞迪送測車用的電池與量產車有異的先例。
扯遠一點,我在十多年前在大陸的太平洋電腦網看過他們專訪 Sigma 的單眼鏡頭工場,下面有個自稱替日立本五十鈴代工螺桿的工場工作,他感慨中國的企業用比外企好的機器、造出比外企低的品質,他們平時出貨的螺桿巴只會跟日方要求標準的一半來加工,另外會做一盤完全依日方要求的螺桿,給日方驗貨用的,但早年重看好像已刪掉了當時的網民留言。
剛想到一點我想補充,電動車是非常敏感的智能裝置,涉及很明顯的國家安全問題,之前中國就禁止過Tesla駛入敏感區兩個月,包括北戴河,而最可笑的是中國用得起Tesla的偏偏多半是達官貴人。台灣有一群人非常強烈想台灣引入中國電動車,其實應好好考慮清楚台灣的國家安全問題,比如之前有人貼比亞迪的車可以用手機來遙控,將來有事的話,中國亦可用來竊取機密資料、干擾通訊、遙控軟禁、攻擊台灣的政要、阻擋台灣軍方增援等等,烏克蘭用中國大疆無人機結果反而被中國向俄羅斯洩露位置、習近平訪港全時香港的大疆無人機全部被中國遙控鎖死都是全球都見到的問題。
Lei123 wrote:
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你(恕刪)
我二十年前已經用三星的CRT monitor和DDR RAM。十多年前韓國的紀錄片、大長今、順風婦產科、再與你共舞、情定大飯店,中文版的朝鮮日報,我人生第三台、亦是第一台滿意的智能手機是三星12年前推出的Omnia II i8000H,之前我買過兩台東芝的智能機都很多毛病。
我亦是20年前已預言中韓會有超過日本的企業,因為日企有近乎愚昧的固執,所有事物必須按照他們的傳統框架來設計,對但中韓的企業不受這種框框規範,中企很早就推出可以讀取MP3、SVCD、DivX、XviD的宇宙盤,但日企會這邊廂罵死中企、那邊廂還是會跟着中企推出,而且日本自己的好東西不出口,當人口老化、年青世代就業不足,日本軟體弱,數位世代追不上中韓,日後必然會出問題。
不過日本的技術底子仍遠比中韓雄厚,技術要求較高的機械、部件目前仍是日本的天下,基本上你不會見到有電視台、電影公司、報社會用中韓品牌的攝影機、相機,麥克風、studio等級的顯示、監聽器材,三星曾經推出過 GX、NX 打日系高檔相機市場,很快就以失敗告終。手機的 CMOS、比較先進的射頻器件仍多是美日品牌,CNC、機械臂仍多半是歐日品牌,韓國車地位比十多年前確實提高不少,但一看二手價就知日韓的差距在那,你問問想買豪華轎車的人、讓他們挑 Lexus 、Genesis 還是習大大的御用東風轎車,看看人家會如何答你。

peterpan200206 wrote:
台灣有一群人非常強烈想台灣引入中國電動車,其實應好好考慮清楚台灣的國家安全問題,比如之前有人貼比亞迪的車可以用手機來遙控,將來有事的話,中國亦可用來竊取機密資料、干擾通訊、遙控軟禁、攻擊台灣的政要、阻擋台灣軍方增援等等,烏克蘭用中國大疆無人機結果反而被中國向俄羅斯洩露位置、習近平訪港全時香港的大疆無人機全部被中國遙控鎖死都是全球都見到的問題。
我在前面不是跟你說台灣有比亞迪嗎?十年來賣了大約一百台。。。。去年第二名的保時捷一年賣了800台的電動車,一年賣了比亞迪80年的量。。。。
特斯拉在台灣一年賣出5000多輛。。。。。500年的量
在台灣要看到比亞迪的機率可能比那種限量超跑機率還低。。。。。
比亞迪在台灣為何那麼慘,大家都知道電動車要有充電樁,台灣土地都私人的,讓你隨便裝東西上去充電?想得美。
電動堆高機這市場,台灣本來就有廠商做這領域,通常是機械廠做,用途在工廠。。。工廠最多的就是機器,講究耐撞夠重。。。。充電反而不是重點。
客運(香港說的大巴),通常客運公司通常有停車場,而且會選用電動車,跟台灣補助有關。。。。
而這三個,在台灣是不同產業。。。。。。
不管合在一起還是分開算,比亞迪在台灣根本不算一個咖。。。。
就那群五毛在吹捧。。。。。。
至於你說的國安問題,我坦白跟你講,那些標誌鮮明的第五縱隊,我就不信他們真心想被共產黨管。。。。
當然少數那種腦筋秀逗人物。。。。。俺不敢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