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回。家 wrote:
有些人一直說,台灣兵(恕刪)
其實徵兵制的用意~
應該是強化"板凳深度" 本身思維並沒錯~
受過訓的軍人 強度越高 整體作戰素質甚至轉其他戰鬥任務
都較容易上手~
錯誤的是:
台灣並沒有太多資源可以維持這個"板凳"~
台灣的戰略狀況已經劣勢到要打"不對稱"戰鬥
怎還會蠢到要去拼人數玩"板凳深度" 要比深度 誰比得過對岸?
過去 在中國的經濟尚未起飛 整體軍費水平沒比台灣高太多的狀況下
國軍的正規海空軍 可以用素質彌補數量不足 勉強守住台海
但現在這已經行不通了 因為除非素質有極大差距
否則台灣怎耗得贏數倍以上的正規海空軍?
台灣直到這十年間 軍方才開始認清這個現實
甚至是在美帝逼迫之下 作出整個戰略轉型 例如要台灣買足魚叉飛彈~
因為國軍對美國的軍購 永遠想買戰機 戰艦這些高大上
但是訓練及成軍成本很高 也禁不起與對岸消耗戰的武器
這些武器不是不好 而是它們在現階段建立防務前提下
已經不是CP值最好的選擇 且會排擠到台灣建立刺蝟防務的能量~
延長兵役甚至搞兩年兵也是這個狀況~
現在台灣的問題是:
根本還沒建立起一支真正守得住的刺蝟大軍
就開始跳tone說要考慮板凳深度 這就像NBA球隊
一軍都玩得零零落落 就開始考慮砸錢砸資源搞二軍
這是本末倒置 搞不清楚狀況~

而且現在台灣的社會經濟上 出生率大降 只有全盛時期約4成左右
要搞徵兵制 役期拉長 軍隊就要擴編 錢照樣要百姓出
我們能夠一面稅收失血(一年或兩年役 都會大幅減少數萬役男的產值)
又一面得增加軍費 至少每年上百億 來擴編地面部隊規模?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除非我們願意降低地面部隊訓練與武器的水平
挖東牆補西牆 或是更糟糕的 把老美要我們全力建立的刺蝟防務主戰力
做一定程度削減 例如維護飛彈成本每年就要近4百億 這裡扣一點
再把海空軍維護費再減個一成 來湊個百億
不然錢從哪裡來?
用飛彈妥善率及海空軍妥善率 甚至現有已經零零落落的陸軍素質
來換百億的數萬陸軍 划算嗎?
如果我們現在的對手是38度線的北韓軍隊 又或是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的塔利班
人多或許很重要 但我們今天的對手是努力效法美軍 建立精銳部隊的共軍
連他們自己都不搞人海戰術擴軍 而把主力放在下餃子的海空軍 飛彈遠火
及特種斬首部隊~
我們卻還想走回頭路 去搞一批做個樣子可以 戰力卻非常兩光的大陸軍 像話嗎?
海岸線守住 港口機場守住 不讓對岸能登陸或在台灣本島上爆兵
就是台灣唯一自存之道 其他搞再多陸軍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