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秦將白起坑殺趙卒50萬是對或錯?如果照廉頗堅守不出的戰法最後是否可行?

kantinger wrote:
https://zh(恕刪)

除了項羽率領的楚軍其他大都是烏合之眾,當時秦的主力幾乎都在邊疆(防匈奴征百越)
章邯光靠修築長城的奴工與犯人組成的臨時軍隊就可以打敗陳勝吳廣...等起義軍,連趙軍都岌岌可危
要是主力軍回來估計項羽也不是對手了吧,章邯會投降(沒援軍+怕被趙高殺)+蒙恬被殺其實秦軍主要毀在自己人趙高手上
forestkung wrote:
上面這些分析都太過強調一些枝節問題,要看到春秋和戰國時代社會經濟型態的改變和相應戰爭動員方式的改變之間的關係,這才是關鍵。春秋時代大體還沿襲周的封建制,生產力主要靠世襲土地上平民的耕作,耕農依附於諸侯卿大夫等貴族,土地和人身依附是一致的,沒有變動的。戰爭主要是貴族的任務,平民不參與戰爭,當時的戰爭講究規矩(因都具備宗族血親的關係),且多為車戰,極少步卒兵士...............


看到這裡我也是醉了,開口就說別人的討論是枝節問題您這寫的連枝節都不是還說看過很多古文?周的制度參戰的主要是國人與貴族,國人是不是平民?而你要是搞不懂什麼是國民那你看的古書應該不知道是哪一國寫的。而且周的土地制度是輪換耕作的,時間一到大風吹以平均地利優劣達到一定的公平性,所以你土地與人身依附是一致的完全看不懂在說啥。而且周的土地封賞給你大範圍的"邑"或是"里"才是土地含上面的人(例如封國),賞你"田"這種東西的時候是只有土地不含人的,依附什麼?

而且春秋多為車戰這論述到底是什麼鬼?舉個簡單的例子,春秋很有名的24孝老萊子故事里的那個鄭莊公發兵去打他弟的時候出兵200輛戰車可是這總兵力達到兩萬人,照您的意思就單練那兩百輛戰車其他一萬九千人都當觀眾?

不要胡扯說那一萬九千人都是後勤,春秋鄭國兵制裡每車配步兵72人還有25人才是後勤兵(以上是司馬法),這些後勤兵與隨車的12頭牛才是擔任後勤的。步兵的任務非常重要,春秋史上很多將領都是跑太快丟下步兵然後被人側擊掛蛋或是被俘的,一車的人數與編制"大約"就是現代的一個連,而且作戰時都是多車搭配相互掩護的。

另外古書看那麼多難道不知道"乘"這個字也是土地單位與動員單位?

管仲認識吧?春秋時代的人吧?他寫的管子裡很清楚的紀載:管子乘馬 篇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無市則民乏。五聚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方,官制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事成而制器,方六里,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馬也。一馬其甲七,其蔽五。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車兩,器制也。

有目有看到方六里,為一乘之地也?我們簡單的取一半為方三公里(春秋一里415.8公尺),也就是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仗時要出4匹馬、甲士28人、車防兵20人(蔽)、步兵30人。

這是春秋齊制跟走司馬法的鄭國不太一樣但原則上差不多,而那些步兵一多半是百姓。當時各國軍制其實都不太一樣,但一樣分主力與二軍,以春秋最有名的晉國三軍制裡論只有上軍的組成全是貴族與國人兵。中軍與下軍裡面的步兵就以百姓為主。

以上只是概述,事實上當時的部隊中有大量的奴隸兵與蠻族雇傭兵,他們連百姓都不是。所以戰國時期打仗的人多除了動員能裡有提升以外最主要的是大家的土地都變大了。千乘、萬乘除了講兵力也是講土地的大小,就像日本戰國時代每萬石要出多少人力是一樣的意思。

而且鐵製兵器大量製造殘忍程度和死傷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又是啥鬼?殺人最多的秦國是用銅兵器的,而鐵製兵器最出名的韓國大家都知道還滿慘的。
waffe
66JOE wrote:
除了項羽率領的楚軍其(恕刪)


所以車輪戰才對
能想像項羽軍如果跟其他聯軍
豬隊友會怎樣?
不殺幾十萬人養的起嗎?
放回去又是縱虎歸山
殺掉是要省事的方式
當年的趨勢要從貴族制轉成平民制
殺降就不會贏

秦會被漢取代
劉邦會贏項羽
有一大部分原因就秦跟項羽殺的平民多的多對嗎?
看戰國史要先有一個概念因為不管哪一本史書論述戰國的主要都是秦國的春秋(春秋就是史),春秋戰國時代大家都有燒史書的好習慣,滅了你的國就是先拆了你的廟然後燒了你的史書,這樣你的下一代就不知道我是誰、這是哪、我在幹什麼。

所以我們主要是看秦國人寫的史書(比例較大),秦國人寫的史書會對其他國家放啥好屁?

長平戰役坑殺趙卒幾十萬這有數字,大部分秦軍打贏敵人的戰役或是起他國家互砍的戰役大多都有傷亡數字,但仔細看就會發現秦國人自己的傷亡數字大多一筆帶過。例如後面同樣與趙國pk的肥之戰,秦軍是直接被全軍殲滅但死了幾個屁也沒放半個。

或是後來的邯鄲圍城戰,要知道邯鄲在太行山的另一邊黃河的北岸遠離秦國的本土。秦軍在此被列國圍毆而秦軍除了剛佔領的上黨(一百多公里)比較近一點外最近的本土在最少400公里的直線距離之外(大約在山西運城一帶),出動的幾十萬秦軍(20-60萬)有幾個跑的回去?但史書上根本沒寫的像長平一樣給個交代的數字。

如果真的當年有種那麼多的趙國樹在土哩,那邯鄲戰役的秦軍俘虜.................................估計也是種的滿山滿谷。

而且最重要的春秋戰國時代奴隸是有價證卷的一種很值錢的,秦國長平一戰史有紀載同樣死傷慘重(就慘重,但有多慘重也沒給個數字)這些抓來的人綁回去可以彌補大量損失的勞動人口幹嘛殺掉?就算要殺挑老的、殘的、醜的、看不順眼的殺不是更好?

所以這件事到底是如何當然死無對證,大家自己心證就好了
waffe
waffe wrote:
看戰國史要先有一個概(恕刪)

趙卒就算抓回秦國也會想辦法逃亡吧?(畢盡家人都在趙國),萬一幾十萬人作亂還得了!?
而且一路上還要提供他們糧食,還不一定能真心歸順啊
如自己戰後損失20萬人但趙國損失40萬以上,並徹底摧毀趙國精銳戰力使之無法再與之抗衡那坑殺就值得了
話說項羽在鉅鹿之戰後不也殺了秦國20萬降卒(大多還是犯人與修築阿房宮的奴隸工人,裡面也有各國的人啊)
也沒有將他們安放在自己麾下作戰不是嗎?
樓上的你怎麼知道項羽沒拿投降的秦軍作戰?建議你研究一下項樑到項羽後期楚漢相爭過程中戰術的變化,那是另一個大題目(史記中的鉅鹿之戰根本就是大唬爛有興趣自己研究)。春秋戰國時代奴隸都是各國重要的生產力來源(注意不管本國的還是抓來的),商鞅變法有廢奴隸但廢的是當時的奴隸,後面抓的整把整把,不然章邯的囚徒軍怎麼來的?

秦律:寇降,以為隸臣

ps:.春秋戰國時代"臣妾"是奴隸的意思,合起來一個意思分開來也有各自的意思,所以隸臣中的臣跟以後用的大臣沒半毛錢關係。

而且打仗抓回去的不是只有被俘的軍人也包含淪陷區的百姓。春秋戰國時期對於罪犯、奴隸、擄、寇等有很多細緻的分類不在此作贅述。
waffe
66JOE wrote:
秦將白起坑殺趙卒40(恕刪)



大家在這段討論都寫得很好,看了以後有收穫。

印象中看過一個研究,研究認為不是一次坑殺 40 萬人,
中間有過四次戰鬥 ( 估計 ),這幾次戰鬥已經折損趙軍將近一半,
結論是最後的決戰時刻,趙軍人數可能只剩下當初的一半再多一些。

發現一件事情,標題 50 萬,內容寫 40 萬?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