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我一直不明白 為什麼潛艦國造 台灣會怎麼晚才啟動?

herb16899 wrote:
不錯台灣的確有航太工(恕刪)

那又如何?
台灣找自己適合的產業發展
intel 蘋果 AMD 都用台灣的主要半導體技術生產他們的產品
而且幾乎獨家供應
peterpan200206 wrote:
請問台灣國防停滯了多(恕刪)




哥忍不住笑了

這是沱江級後續改進型的諸元表

長度要從60.4米提高到65米

依照美軍的經驗,船長增加超過3.6米

就必須要重做船模試驗

重量由600噸增加到700噸

美軍的研究增加10%的重量,船殼承受主應力可能增達15%

可能降低0.6節的速度,如需維持速度不變則需增加12%的馬力

而相對重心的提高,可能造成穩度不足

台灣早在30多年前

就知道美國海軍對軍艦減重極為重視

30多年後台灣卻反其道而行

沱江級只是個五百噸的小艇,連基本的結構重量、重心、穩心、吃水和航速都算不清楚,

到下水之後才能發現問題。

這樣的造船水平能搞出什麼樣的潛艦國造不就可想而知了嗎?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忍不住笑了這是沱江(恕刪)

沱江艦在台海戰爭中只會是小配角而已
根本就無關勝負
潛艇是洛馬在帶的
台灣照做就好
兩個一點狗屁雕關係都沒有好嗎?
lkk77 wrote:
那又如何?台灣找自己(恕刪)






哥忍不住笑了

台積電5奈米和3奈米總投資金額就高達新台幣1.15兆

知道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嗎??
    
因為台積電的晶圓生產線關鍵設備,必須要從外國進口,台灣根本就沒有能力自行研製這些關鍵設備。

晶圓生產線的核心設備,如離子注入、蝕刻機、光刻機、晶圓清洗、晶圓挑片機等等一系列關鍵設備,

台灣能研製哪一樣??

說穿了,台積電在新生產線投產的1-2年內,完全是在為外國企業打工,

幫他們把巨額設備投資的錢賺回來,後面剔除折舊成本的盈利,才算是台積電的。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忍不住笑了這是沱江(恕刪)


沱江原型艦可以跑到44節 ~~

如果當初台灣媒體鋪天報導的新聞是真的 , 那後來只能跑25節真是衰退
有點多 .....

話說媒體都報導天弓三射程200公里 , 不知實際上又是多少 ?



海軍公布沱江艦海試 最高時速達81公里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忍不住笑了台積電5(恕刪)

你拿世界第一的台灣半導體技術來嘲笑
你有何能耐已經暴露出來了
世界上哪一個國家能大量生產5奈米晶片?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忍不住笑了台積電5(恕刪)

你是該哭了
台積電使用美國技術百分比不超過10%
所以現在美國規定只要使用美國技術都不准供應華為
那怕只有0.1%
答案就是
1)技術不到位,沒那個能力,就算是現在也只能在外界奧援下做出潛艦部分船殼,也不是全段船殼。遑論潛艦不是只有船殼就可以,僅涉及上浮下潛、在水中前進後退、轉彎的音噪控制、推進系統、動力系統,甚至自衛性武器、攻擊系統等技術,台灣均付之闕如,是要怎麼造?
2)明知道欠缺技術,卻喊以"國艦國造"等口號自製潛艦,不是騙錢,還很難讓人信服。看看獵雷艦、沱江艦的展到現在,甚至是小神盾艦等,那一個成功具備戰力?甚至更具體的說:船呢?至於拿海巡用的船來當國防軍艦用的話,只怕是XX比雞腿的自慰式說法,禁不起實證的。
lkk77 wrote:
你拿世界第一的台灣半(恕刪)




哥笑了

台灣半導體業是怎麼發展的台灣人自己沒有數嗎?

現在風光萬分的台積電,讓人很難想像1987年到1990年間的篳路藍縷,總經理難產,銷路打不開。台積掛牌營業後,原本計畫合作的三家IC設計公司,或是生意欠佳,或是找到韓日廠商代工,台積電只能靠著工研院電子所少量訂單勉強維持,而通常客戶都是等到需要時才會再下訂單,貨源很不穩定。當時廠長曾繁城還記得,1990年董事長帶著兩位部屬,在冷清清的辦公室裡做下年度營運計劃,三人苦臉相對,不知下年度訂單從何而來。營運雖然有困難,但由電子所轉來的一群工程師,在1988年股市、房地產狂飆聲中,卻夜以繼日精研技術,很快就把飛利浦移轉來的技術學會,而且日後青出於藍,飛利浦還派人來台積電,學習如何提高IC製程的良率。
然而台積電經營好轉的契機,則是來自於英代爾訂單的考驗。一位台積電高級主管指出,那時還沒有所謂ISO 9000的認證制度,而英代爾的認證等於是半導體的國際通行證。當時英代爾決定移轉部份產品至海外代工,張忠謀即運用個人關係極力爭取,英代爾總裁葛洛夫最後同意分給台積電部份代工訂單,但台積電必須先通過他們的品管驗證。接著一年多,台積電上上下下領教到英代爾巨細彌遺、近乎挑剔的要求。半導體兩百多道製程,他們一站一站檢查,檢查通過才到下一站。如果將來要更換機器或製程,還需要先經過英代爾的准許。台積電咬著牙,全力以赴的做好英代爾委託的代工訂單。很快的台積電代工品質與良率受到英代爾高度肯定,從此以後台積電在國際晶圓代工市場就一帆風順。
goethe0214 wrote:
答案就是
1)技術不到位,沒那個能力,就算是現在也只能在外界奧援下做出潛艦部分船殼,也不是全段船殼。遑論潛艦不是只有船殼就可以,僅涉及上浮下潛、在水中前進後退、轉彎的音噪控制、推進系統、動力系統,甚至自衛性武器、攻擊系統等技術,台灣均付之闕如,是要怎麼造?
2)明知道欠缺技術,卻喊以"國艦國造"等口號自製潛艦,不是騙錢,還很難讓人信服。看看獵雷艦、沱江艦的展到現在,甚至是小神盾艦等,那一個成功具備戰力?甚至更具體的說:船呢?至於拿海巡用的船來當國防軍艦用的話,只怕是XX比雞腿的自慰式說法,禁不起實證的。

那是我們台灣自己的問題
也不需要其他國家來干預該怎麼做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