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2017 wrote:被土耳其發射鷹式飛彈(恕刪) 依照美軍分類, 翼龍屬於layer2 大小, 大鳥屬於layer 1依照ST-68 那個時代規格, layer 1 確實看得到, 但是已經太近了。只夠跑幾步出去。layer 2 就規格與目前戰果來看, 鷹式可以, 對頭樹叢可能鎖不到。還有, CNN就老一輩來看, 就是模擬視覺各個方位遠近觀察圖像的統計方法。所以有時候說是統計也算是朧統說法。
俄羅斯自評S300VM等級與愛國者系統:與自家雷達RCS 與 搜索距離(VHF, S , band):東西方都很會貶低對手, 自抬身價。所以一看資料後會嚇一跳愛國者怎麼這樣不堪,或是俄羅斯工具比你家好等之類想法。以對應雅美軍S300 搭配未升級ST-68U, 看上圖照理來說看得到, 起碼還來得及逃命去。現實卻是最後一刻才看到。但就東德流出的操作手冊, 鎖定目標RCS與距離是比上圖更嚴格更多,所以幾乎是看到就要逃命。這種低航速,大鳥大小, 要打不打, 還真需要有光學設備確認才好開火。
macross_sato wrote:以對應雅美軍S300 搭配未升級ST-68U, 看上圖照理來說看得到, 起碼還來得及逃命去。現實卻是最後一刻才看到。 雖然理論值是可以偵測到,雷達的軟體也要隨時更新才行,對於不明光點即時警示、或者自動辨識功能,距離太近的話,可能也有問題。例如,AN/MPQ-53最短偵測距離是3公里 (新版不知有無精進?),所以防空系統不能只有一套,區域防空系統需要點防空系統來做近距離保護,面對無人機威脅這是台灣要加強的地方。
目前現有的雷達調校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當年掠海的反艦飛彈成為戰艦公敵很多雷達怎麼調都沒有用 還是術業有專攻 雷達的使用頻率不對就不好調現在專用來對付無人機的都是KU波段毫米波雷達 以RCS 0.01M作為標準這些雷達從小型四軸無人機 航模飛行器到察打一體的無人機都能夠偵測得到當然這類的雷達偵測距離都不太遠 但也就足夠了 加上光電系統輔助識別其實還有一種偵測方式也加進來就是聲學 很特別吧 用音波取代電波偵測這些無人機多半飛不快 若是能夠提早預警時間並偵測到攻擊者的位置即可音波的速度也就夠了 只是這些雷達多半還沒有戰場的實際經驗 難以判斷實戰價值亞美尼亞人從很早開始就知道會面對以色列與土耳其的無人機的攻擊也有因應之道所以跟俄羅斯購買專門對付無人機的 Repellent-1 來因應 誰知也被幹掉了目前看來無人機的作戰方式還是沒有那樣容易被破解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這個網站提供了很好的(恕刪) 很奇怪他們戰車之類的陣地怎不加防護網防無人機。我曾對以色列的戰車車體外圍多加圈鐵鏈加鏈球好奇原來這是專擋RPG用的第一層防護,避免RPG 直接打中戰車車體。
cougar2015 wrote:很奇怪他們戰車之類的陣地怎不加防護網防無人機。 防護網的等級可能要很高吧 基本上哈比的彈頭部位 32 kg (70 lb) high-explosive warhead這個重量只比155榴砲的砲彈稍微小一些 這種攻擊威力 普通鋼板都不見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