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 閒聊 ] 如果台東增加軍港 ?

愛。回。家 wrote:
我記得阿扁是2000(恕刪)


其實搞不搞獨是政治議題,也是時機問題,但當時在面對KMT不斷杯葛軍售預算
的同時,當下還是選擇使用"採行了若干危險步驟,激怒中國,導致美國和我翻臉
;引號部分擷取的是阿扁自己在回應萊斯回憶錄中的一句話,實屬不智。

結果之前任內規劃的重大軍購被在野黨與美國冷處理下,搞到第二任期也無法順利
成案成軍。所有好處反被接任的馬政府撈去當對美軍購第一當政績。撇開政治利益
內鬥的部分,以強化台灣國防的角度,沒先搞定軍售再去搞國內、外政治鬥爭,讓
萊斯在處理上,批阿扁屢將台灣帶到危險邊緣,軍售也被影響。

而您舉例的例子,不管是緬甸、紐西蘭改國旗,東正教把烏克蘭教區從蘇俄教區獨
立出來、英國脫歐公投等,與台灣搞獨立這事差異點在於,除了台灣外,都是國際
上認可承認的"國家",台灣很不幸有中國在作梗,所有國家跟中國建交,都有一
條一中原則,必須承認台灣屬於PROC。只有美國帶種,在建交公報上使用"認知"
而不是承認。要搞獨立先天上少了優勢,這就是台灣的困境。


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是一個自治區,有自治的政府,前一陣子搞公投並通過,結果
美國、英國、歐盟等都宣布不支持公投結果,然後9個加泰隆尼亞的領袖就被抓起
來。

搞獨立除了有共識外,政治領袖是要去不斷創造契機,一步一步來,從全民共識擴散
到全世界大國的共識支持,至少不反對,如此才有成功的機會,而不是使用危險步驟
與烽火外交的方式,讓台灣得不到支持。

現在小英政府就處理得不錯,持續擴大與大國的外交關係,以台灣軟實力在全世界的
民間交朋友,增加各國人民支持台灣的影響力,影響其政府進而去支持台灣。
前幾天,在德國由德國公民克羅茲堡向國會請願,要求聯邦政府與中華民國(台灣)
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招開公聽會,得到德國人民的支持,這就是好的開始。


也就是因為只有美國帶種,美國自己有自己的一中政策,不同於中國跟其他國家建交
必須吞下中國的一中原則,所以台灣只能從美國買到各式武器。所以,不要放棄每次
軍購的好機會。最近台灣陸續取得美國一線的裝備,潛艦也得到美國防部、國務院的
許可,開了綠燈讓美國防廠商整合其他國家一起來幫助台灣自製潛艦,運用軟實力外
交得到眾多成果,不若10多年前搞內鬥又鬥到國際大國去,這點讓小英政府在國防
建設上得到比前幾任還要不錯的政績。期待第一艘IDS 原型艦能如期如質的完成
,東部潛艦基地希望能早日成真。
普龍貢 wrote:
其實搞不搞獨是政治議...(恕刪)

你打那麼多字。。。。

中共的[一中原則]跟美國的[一中政策]是不同的東西。

而且又不光美國玩文字遊戲,很多國家跟中共建交的文件都玩不同的手法。

還有這篇是討論台東建軍港,不是統獨或是軍購,也不是美國對阿扁的態度,你想討論請另起樓。
愛。回。家 wrote:
你打那麼多字。。。。(恕刪)


我只是回應您"如果阿扁要搞入聯公投搞怒小布希,那麼英國脫歐公投,那美國不是更憤怒?"的議題而已。
還有一中原則與一中政策本來就不一樣,您誤會了什麼了嗎?

況且,也帶到當年潛艦受阻的因素探討,讓當年牛山潛艦基地沒了下文;軍事脫不了政治,請多見諒了。
莊孝爺 wrote:
根據開版至目前 ( 1(恕刪)

潛艦出入港, 構想為水底軌道 :

潛艇通道大約 40米水深 ( 參考日本 2900/4200 噸級 蒼龍, 由 底部至潛望鏡 高24米 ), 由洞內基地下潛後坐底上至軌道車 並加固定, 再由 水下洞口 拖至港口脫離出航, 回來時則沿軌道拖回洞內基地再上浮.

進出港全程在水下, 隱蔽的很, 除非遇到 內奸 通報進出港時間 ..........

大略示意圖, 起肖一下 :
莊孝爺 wrote:
潛艦出入港, 構想為(恕刪)


構想不錯,但有個物理限制,就是軌道長年在海底,除了鹽蝕外,
還有藤壺附生增加摩擦力,導致軌道無法順利運行。

鑿洞而建的潛艦基地,還是需要開放的洞口,以利一定戰損的潛艦
能回港。想像一下佳山基地的海上版,就是比較好的方式。
普龍貢 wrote:
構想不錯,但有個物理限制,就是軌道長年在海底,除了鹽蝕外,
還有藤壺附生增加摩擦力,導致軌道無法順利運行。

鑿洞而建的潛艦基地,還是需要開放的洞口,以利一定戰損的潛艦
能回港。想像一下佳山基地的海上版,就是比較好的方式。

那就 明洞 暗洞 都來, 各有不同的出入口.

不銹鋼軌道定期用 水下維護車 上面的 鏟刀及鋼絲輪 跑一遍, 就清潔溜溜啦 .

下圖倒過來看, 就差不多那樣子. 不過是超寬的雙軌.

莊孝爺 wrote:
那就 明洞 暗洞 都(恕刪)


那還要考慮水與空氣的密度與阻力是不同,而且藤壺本身很利
,加上流體等條件,要推動去刮軌道,動力來源也是不小的挑戰。
抱歉,我物理學早就幾乎忘光了,沒能提出公式算出,這點就讓其
他專業的網友來補充了~
普龍貢 wrote:
那還要考慮水與空氣的密度與阻力是不同,而且藤壺本身很利
,加上流體等條件,要推動去刮軌道,動力來源也是不小的挑戰。
抱歉,我物理學早就幾乎忘光了,沒能提出公式算出,這就讓其
他專業的網友來了~

版上, 只是談個 概念 而已.

真搞了, 會有專業工程師去設計分析........

( 自有小船, 定期會掛蛙鏡下水去鏟藤壺, 高壓水槍也能沖掉, 還好啦, 軍用級機器應該更好. )
普龍貢 wrote:
提供前蘇聯在烏克蘭的巴拉克拉瓦( Baraklava)修建的潛艇洞庫資訊,供參考~~~
另外,除藤壺要把艦體上架放乾塢才能清,在水下清,一摳下來水全濁了,看不見呀。

1953年 潛艦秘密基地概念

前蘇聯在烏克蘭的巴拉克拉瓦( Baraklava)修建的潛艇洞庫

小船還好, 大艦就不知怎麼清了, 海軍應該有作業規範吧 !

潛艦自 1776年初次用於軍事作戰, 至今已 243年. 二戰時水下作戰達到大規模高峰, 到現代核能推進, 武裝足以震懾全球.

台灣第一次造潛艦, 算是 243年級新入學生, 掌握 多少知識 多少技術 多少材料 多少外援.......... 決定產品的高下等級.

台灣加油啦 !!!!!!!!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