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回。家 wrote:
我記得阿扁是2000(恕刪)
其實搞不搞獨是政治議題,也是時機問題,但當時在面對KMT不斷杯葛軍售預算
的同時,當下還是選擇使用"採行了若干危險步驟,激怒中國,導致美國和我翻臉"
;引號部分擷取的是阿扁自己在回應萊斯回憶錄中的一句話,實屬不智。
結果之前任內規劃的重大軍購被在野黨與美國冷處理下,搞到第二任期也無法順利
成案成軍。所有好處反被接任的馬政府撈去當對美軍購第一當政績。撇開政治利益
內鬥的部分,以強化台灣國防的角度,沒先搞定軍售再去搞國內、外政治鬥爭,讓
萊斯在處理上,批阿扁屢將台灣帶到危險邊緣,軍售也被影響。
而您舉例的例子,不管是緬甸、紐西蘭改國旗,東正教把烏克蘭教區從蘇俄教區獨
立出來、英國脫歐公投等,與台灣搞獨立這事差異點在於,除了台灣外,都是國際
上認可承認的"國家",台灣很不幸有中國在作梗,所有國家跟中國建交,都有一
條一中原則,必須承認台灣屬於PROC。只有美國帶種,在建交公報上使用"認知"
而不是承認。要搞獨立先天上少了優勢,這就是台灣的困境。
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是一個自治區,有自治的政府,前一陣子搞公投並通過,結果
美國、英國、歐盟等都宣布不支持公投結果,然後9個加泰隆尼亞的領袖就被抓起
來。
搞獨立除了有共識外,政治領袖是要去不斷創造契機,一步一步來,從全民共識擴散
到全世界大國的共識支持,至少不反對,如此才有成功的機會,而不是使用危險步驟
與烽火外交的方式,讓台灣得不到支持。
現在小英政府就處理得不錯,持續擴大與大國的外交關係,以台灣軟實力在全世界的
民間交朋友,增加各國人民支持台灣的影響力,影響其政府進而去支持台灣。
前幾天,在德國由德國公民克羅茲堡向國會請願,要求聯邦政府與中華民國(台灣)
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招開公聽會,得到德國人民的支持,這就是好的開始。
也就是因為只有美國帶種,美國自己有自己的一中政策,不同於中國跟其他國家建交
必須吞下中國的一中原則,所以台灣只能從美國買到各式武器。所以,不要放棄每次
軍購的好機會。最近台灣陸續取得美國一線的裝備,潛艦也得到美國防部、國務院的
許可,開了綠燈讓美國防廠商整合其他國家一起來幫助台灣自製潛艦,運用軟實力外
交得到眾多成果,不若10多年前搞內鬥又鬥到國際大國去,這點讓小英政府在國防
建設上得到比前幾任還要不錯的政績。期待第一艘IDS 原型艦能如期如質的完成
,東部潛艦基地希望能早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