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_S wrote:呵呵,你也不想想四面大盾你敢放桅杆处吗?船还要不要重心了,也就是日本传统的违章建筑喜欢高高在上。欧美盾舰要么缩水小盾在舰桥上面要么就是单双面盾置顶而已。以台湾当局说的排水量充其量南森级的缩水版减重盾加16/32垂发。不过也达到水平了,只要不考虑造价和消费比的话。
我相信前面有提到 下...(恕刪)
Henry_S wrote:大陆是按驱支划分,每个驱支四-六艘驱逐舰,其中选取一艘加装指挥系统作为驱支指挥舰也就是这个驱支的旗舰。在大陆指挥舰就是旗舰怎么了?051b和052是早期解放军较为先进的水面作战舰只,052是最早引进西欧的通信指挥系统的舰船,051b是当时小步快跑的实验型舰只也是南海舰队的最大舰船自然也需要加装指挥通信系统,这奇怪吗?
天才,问你两个问题?...(恕刪)
美帝是美帝,其以航母为中心,指挥舰只是负责协调舰队编组防空反潜用,主力旗舰依然是航母。而对其他国家以驱护为核心的舰队序列指挥舰就意味着是旗舰。
dfxldm wrote:
旗舰必然是指挥舰,指挥舰不一定是旗舰而已。处于军费和日常使用考虑,并不是任何驱逐舰都要装完整的指挥系统,就连美国都是只有22艘提子有完善舰队指挥系统,伯克一直都只是俱备一定的指挥能力而已。而大陆没有出现比052d更高的055前也只能从以往舰船中选取部分做指挥舰兼做驱支的旗舰。大陆舰队分6-7个驱支和护支,每个支队6-8艘驱护舰,而且不是联合编组情况下基本上驱逐舰就是驱支的最高上限,从中选取一艘加装完整指挥系统兼做该驱支旗舰有什么问题呢?作战序列和舰队分法不一样你拿美帝套大陆根本行不通。...(恕刪)
在以前,只要是艦隊指揮官所乘坐的那艘艦艇就是旗艦,用旗號通訊,後來用無線電通訊,後來主要的改變是指揮官需要的情報收取能力,也就是旗艦必須具備可以提供指揮官所有必要資訊得情報獲取能力,以現在最基本規格就是衛星通訊能力,艦隊規模若大到一定規模須具備幕僚人員開會討論作戰方案與計劃的能力,雖說絕大部分作戰方案在艦隊出航前就已經擬定,但是戰場情況經常轉變,因此作戰計畫就需要改變,把部分幕僚帶到艦上,另一大半留在司令部,透過衛星通訊把影像與圖片交換同時開會決定作戰方針,同是透過數據鍊與多通道衛星系統指揮海空軍作戰是新一代旗艦必備設備,說實在,這一點規劃,老共一直輸美帝10年以上的經驗,台灣在接收基隆級時大量改裝該艦,按造老美艦隊指揮艦的規格增加不少指揮用裝備,軍艦增重近200噸設備,台灣在2000年前就具備的指揮能力設備,老共在055上才具備。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