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所謂和平統一的希望是不是還存在?

melkavam wrote:
“軍事手段”會是副線
但絕非是網民在軍網上PO的文
什麼遠火什麼火箭就能搞定
光是繞台幾次
美軍就有動作
想動武
絕對要過美國這一關


現階段老美該有的"姿態"還是會擺出來
但也僅止於"姿態",決不會有任何直接的動作

最多,就是最多,不會再有更多了
最多老美"能做"或"可能做"或"願意做"的就是軍備援助
提供中華民國一定程度的軍備援助
至於直接出兵,老美從未給過任何承諾
就算有承諾
老美說不出兵就不出兵
你能耐他何

至於臺灣關係法
裏頭也只有表達關切與支持
並無出兵協防的規定與承諾
所以再拿這本老美的"國內法"來說嘴
就真的是自欺欺人了


melkavam wrote:
那麼“台獨”這件事
比較不符合台灣現況
主要原因是“國家四要素”
(有興趣的人自己去查)

只有中華民國的現狀不會有台灣的現狀
台灣僅是中華民國治權所及的部分
你說的國家四要素
應該是指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
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
於1933年12月26日在烏拉圭蒙特維多的第七屆美洲國家國際會議上簽定
會中認定國家作為國際法人應具備以下要件
1.永久人口
2.界定的領土
3.不受他國統治的政府
4.與他國交往的能力關係
原本簽定此公約的國家有十九國
分別是宏都拉斯、美國、薩爾瓦多、多明尼加、海地、阿根廷、委內瑞拉、烏拉圭、巴拉圭、墨西哥、巴拿馬、瓜地馬拉、巴西、厄瓜多、尼加拉瓜、哥倫比亞、智利、秘魯與古巴
後來美國、巴西與祕魯這三個國家持保留態度,並未實際簽署公約
但依國際法而言
未參與國際公約簽署
則不受公約效力所拘束
因此
所謂國家四要素僅是國家成立與否的說法之一
並非是國際公法所訂條件
如果只要符合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
就能自動成為一個國家
那巴勒斯坦國早就符合條件早該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何以奮鬥了幾十年才獲得部分國家(不包含美國)
甚至也還不是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melkavam wrote:
“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中華民國當然是主權獨立國家
但在國際現況,則被認為是一個中國下
因內戰而分裂的兩個分治政權
雙邊都認為領有全部中國的主權
因此在國際上並無任何一個同時承認兩個中國政府的國家
依據中華民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很清楚說明兩岸分裂分治的事實與現況
melkavam wrote:
基本上你說的正確
“...(恕刪)
一品老百姓 wrote:
至於臺灣關係法
裏頭也只有表達關切與支持
並無出兵協防的規定與承諾

臺灣關係法
政策的判定及聲明
第二條:
b.美國的政策如下:
6.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臺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英文:(6) to maintain the capac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resist any resort to force or other forms of coercion that would jeopardize the security, or the social or economic system, of the people on Taiwan.
話沒說死,出不出兵就看老美當時的政策了!

cche1079 wrote:
你所謂這個"白手起家...(恕刪)


不要說得太絕對了,當年台灣可是有資產,國民黨退往台灣可是把整個中華民國國庫都搬到了台灣了,中華民國自從1951年到1965年總計15年間接受美國經濟支援達14.8億美元,還有冷戰時期美國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約42.2億美元。
大陸人要是像你說的那樣好吃懶做,台商也不會再大陸設廠,大陸也不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上世紀大陸改革開放,台灣企業的投資確實促進了大陸經濟的發展,但那不是慈善的援助,而是商人的投資,你怎麼不說說這三十年里台灣從大陸掙走了多少錢,養活了多少台灣人。
兩岸的雙邊貿易方面,2011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1240.5億美元,進口452.8億美元,順差達787.7億美元,是長期以來臺灣的最大貿易出口和順差地區,占了臺灣全年貿易出口的40%。台灣當年的投資已經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臺灣僅占大陸總對外貿易額的4.7%,臺灣是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地。相反,中國大陸卻占臺灣近40%的對外貿易額。此外,截至2016年7月,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臺資更是僅占大陸累計實際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3.7%。臺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依存度相差甚大。
在兩岸人員往來方面,中華民國人士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需持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頒發的「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俗稱「臺胞證」),該證件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海關或入境處申請。其頒發條件較為寬鬆,絕大多數臺灣人——甚至包括一些主張臺灣獨立的人士——都可以取得臺胞證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籍人士進入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則依然有嚴格的限制;
中共對台灣民眾給與准國民待遇,何來的你說的恩將仇報。
現在中共打壓的是民進黨政府,怎麼難道要中共坐視民進黨把中華民國滅亡掉。
其實中國媒體還是有頭腦比較清楚的:
http://www.sohu.com/a/125123536_557006

「在贸易上,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就像是,江苏省出口土豆给上海,然后上海加工成薯片卖给浙江一样。毫无疑问,上海对江苏是贸易逆差,但正是因为有江苏卖给上海土豆,上海才能够对浙江形成贸易顺差。在这条贸易链上,不是江苏赚了上海的钱,而是江苏和上海一起赚了浙江的钱。」
我们知道,台湾的半导体工业是非常发达,2015年台湾半导体领域的产值占到全球的25.1%,其中半导体设备制造市场中,台湾占据全球31.5%的市场份额,在半导体晶圆代工市场中,台积电一家就占据了55%。
但是,无论是半导体设备(属于光学设备,16%),还是半导体产品(属于机电产品,46%),都仅仅是电子产品制造的一个环节,要把这些运到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进行组装,才能做成最终的面相消费者的产品(手机、电脑、家电等等)。
于是,2015年中国进口了5857.37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包括很多零部件),占进口总额的34%,出口了9586.02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大部分是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42%。正是在台湾零部件的帮助下,中国的机电产品才成为最主要的创汇产品。
在贸易上,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就像是,江苏省出口土豆给上海,然后上海加工成薯片卖给浙江一样。毫无疑问,上海对江苏是贸易逆差,但正是因为有江苏卖给上海土豆,上海才能够对浙江形成贸易顺差。在这条贸易链上,不是江苏赚了上海的钱,而是江苏和上海一起赚了浙江的钱。
无独有偶,中国第二大贸易逆差国——韩国,也是同样的情况。2015年中韩贸易逆差为732亿美元,韩国对中国出口是1745亿美元。在所有商品中,机电产品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同样分居第一、第二位。台湾与大陆之间如此巨大的贸易是非常自然的,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链条的最后一环,自然会对上游国家与地区存在贸易逆差。中国对更上游的国家同样也有贸易逆差,如沙特(石油)、巴西(铁矿石)、智利(铜矿),也没见谁大惊小怪啊
所以说,6500亿元的贸易逆差根本不是“国台办”的锅,甚至连“锅”都算不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全球分工的结果,台湾与韩国既然出口了零部件(CPU、面板、液晶屏),理应拿到属于零部件的“贸易逆差”。


財經版之前已經有專家點出了:

台灣平均每個月外銷接單400億美元以上, 自己只能出口250~300億美元, 台灣接單, 海外生產, 台灣把單子讓給中國與東南亞生產, 台灣把MIT零件運到中國去組裝出口 讓中國能用台灣提供的高階組件 組裝出產品去賣錢賺外匯, 又不是中國買去用的.

若以每個月150億美元轉單給中國製造, 一年就是1800億美金. 以台灣2017年與中國的貿易順差是390億美金, 這還沒算入直接下單去中國的數量. 1800-390=1410 中國還倒欠台灣1200~1400億美元的依存度. 如果台灣的單子不給中國製造, 改拿去設在東南亞與印度的分部. 那中國就慘了.


emmmmmmm wrote:
兩岸的雙邊貿易方面,2011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1240.5億美元,進口452.8億美元,順差達787.7億美元,是長期以來臺灣的最大貿易出口和順差地區,占了臺灣全年貿易出口的40%。台灣當年的投資已經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這早就被打臉到趴地的話題,怎在21世紀還有人能拿出來炒冷飯??
蔣介石當年帶來的那點資產 在蔣家失去中國領地稅收後,
這點錢連維持60萬大軍每日所需+作戰開支/蔣家自己的生活開銷/養活國民黨幾萬人 都不夠花用了,更傭提要拿來建設台灣~

(真要講黃金數量 埋藏在中國地底的金礦 是老蔣帶來黃金數量幾倍??)
現在台灣的黃金儲備幾乎都是80年代 央行用台灣人血汗努力賺取的外匯 所購買的~

emmmmmmm wrote:
不要說得太絕對了,當年台灣可是有資產,國民黨退往台灣可是把整個中華民國國庫都搬到了台灣了



國民黨帶來黃金 第二年就花光光

2011-05-06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很多民眾可能會誤會,中央銀行持有高達一三六二萬英兩黃金,都是蔣介石從中國帶過來的,但根據曾長期擔任蔣介石侍從官的前主計長周宏濤回憶錄,國民黨帶來的黃金,因支付軍餉,在來台第二年的一九五○年九月就花光光了!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昨在視察央行「文園」金庫後,感慨表示,國民黨當初把黃金運來台灣,對穩定人心及經濟發展幫助極大。
支付軍費 每月撥付近18萬英兩

不過,根據周宏濤回憶錄,一九五○年六月七日,央行總裁向蔣介石報告,一九四九年以來運至台灣的國庫存金,共三七五萬五千多英兩,但至當年五月底,共耗掉三二一萬二千多英兩,僅剩五十四萬二千多英兩。周宏濤指出,當時消耗存金最大宗為軍費,平均每個月須撥付近十八萬英兩,黃金在一九五○年九月就花光了。

而根據央行資料顯示,一九六一年七月一日在台復業,由台銀移交的黃金約一○八萬英兩,占目前黃金儲備一三六二萬英兩的七.九%,其餘一二五四萬英兩,是央行於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九年所購入。

但當時繳庫的一○八萬英兩黃金,連央行也不確定是否是當初從中國帶過來的,因為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美援替政府財政帶來及時雨,所以後來繳庫的黃金,應與國民黨一點關係都沒有!

特別是央行後續購入一二五四萬英兩黃金,占目前黃金儲備超過九成,更是台灣人辛辛苦苦打拚,造就出口強勁成長、外匯存底迅速累積的果實。
文章来自公民议报

為什麼中共必然要消滅中華民國?對於瞭解國共內戰來龍去脈的人而言,這是一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可是偏偏只有人從政治立場的角度出發,尤其是當今台灣許多國民黨與新黨的支持者,更是強烈的認為無論是要維護中華民國在東海與南海的主權,還是要防止台獨份子消滅中華民國,唯一的手段就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

可是有這個想法,其實本身就已經違反了中共,還有他們自己本身做為統派人士的基本立場了。這裡提到的統派,包括支持中華民國,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甚至於支持兩岸協商共創一個未來新中國的統派。因為無論是哪一種統派,都認定目前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所以在承認中華民國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中一個合法性的時候,就必然要否定另外一個合法性的存在。

換言之,現在在台北街頭上同時高舉青天白日滿地紅與五星紅旗的中華愛國同心會,可能才是台灣最積極的「兩國論」支持者。在卜睿哲(Richard Bush)寫給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介紹「一個中國」政策的公開信網站上,就真的使用了愛國同心會在西門捷運站出口前揮舞兩岸旗幟的照片,來代表島內主張「兩個中國」理念的人士,實在是一場有趣又詭調的誤會。

可事實上,所謂國共合作共同保衛中華民國的現實條件是從來不存在的。相反的,則是中共在解決台海、東海與南海問題以前,必然要優先的將中華民國送入歷史。這是一個台灣的統派所不願意面對,但是所有人都必須要關注的問題。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共把消滅中華民國這件事情看得高於包括台灣、東海與南海在內的一切問題呢?

正統問題

其實這是整個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如果身為「前朝」的中華民國政府不徹底成為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要如何「扶正」。相較於其他幾個分裂的國家,如韓國、越南與德國,中國人有更強烈的「正統」與「大一統」的史觀。更何況中國共產黨還曾經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下,宣示追隨孫中山與蔣中正參加北伐與抗戰。假若不徹底消滅中華民國,共產黨做為「叛亂者」的標籤就永遠不會消失,即便其已經取得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也不例外。另外,滿清與列強簽署的不平等條約,還有後來國民政府與盟國簽署的平等新約也都被帶到了台灣。若無法從中華民國手中繼承這些文件,中共也無法向人民交代自己真的洗刷了中國人的「百年國恥」。

台灣問題

自中共收回了香港與澳門以後,台灣就如同美國卡托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卡本特(Ted Galen Carpenter)所言,是北京當局一雪19世紀以來西方與日本侵略者強加在中國頭上恥辱的最後一塊拼圖。尤其台灣又是在1895年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的領土,對反日情緒強烈的大陸民眾而言有著與港澳完全不同的意義。不過與台灣與港澳還有一個更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早在1945年10月25日就已經回歸了中國,後者則只是單純的英國與葡萄牙殖民地。台灣又是由中華民國政府代表接收,而且直到今天還在接受中華民國政府的治理。假若不消滅中華民國,中共又如何能夠繼承台灣的主權呢?目前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對於中國領有台灣這點都沒有異議。相比起可能與其他主權國家發生武裝衝突的東海與南海問題,中共似乎也更樂於優先解決台灣問題。


南海問題

如同釣魚台列嶼一樣,南海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早在日據時代就被納入了台灣高雄州的管轄範圍之內,被稱呼為「新南群島」。中華民國海軍於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底,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人員的陪同下接收了「新南群島」。從大陸淪陷後,一直發展到今天,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始終控制著東沙群島,還有南沙群島最大的自然島嶼太平島。這意味著中華民國在南海問題上,有著不可動搖的發言權。更重要的,是在於中華民國海軍當年對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接收,都得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直接幫助。因此如果能夠繼承中華民國,中共在南海推行的擴張政策,都能夠從歷史與法理上找到更多的基礎。無論如何,今日中共對南海主權的9段線堅持,其實還是來自於早年中華民國政府劃下的11段線。北京在南海活動的一切合法來源都來自於其宣稱對中華民國的合法繼承,所以若不讓中華民國真的從現實上消失,這個繼承來的地位又該要怎麼來呢?


emmmmmmm wrote:
現在中共打壓的是民進黨政府,怎麼難道要中共坐視民進黨把中華民國滅亡掉。


最不遺餘力要消滅中華民國的,不就是中共嗎?

為了中共十九大國民黨發送賀電,被發現日期沒有「中華民國」,而國民黨文傳會則強調,這是依據慣例日期落款形式是依據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與精神。對此,作家陳芳明則在臉書發文批評,在中國共產黨前絕口不提中華民國,或逕自刪去,「誰在否定中華民國,誰在消滅中華民國,現在終於有清楚答案」。

針對國民黨給中共十九大的賀電,逕自刪除中華民國,陳芳明諷刺地說,國民黨在中共面前,不提中華民國,或是在公文書逕自刪除中華民國的稱呼。

陳芳明表示,從連戰、馬英九到吳敦義,早就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了,在新加坡的「馬習會」時也龜縮不敢說出國號,現在一切都有明白的答案。

有關國民黨的賀電,內容主要預祝會議圓滿成功,並盼國共兩黨在既有成就與「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深化互信合作,共同維護台海穩定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至於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也在18日主持中常會時表示,過去國民黨執政的8年期間,堅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兩岸雙方進行和平穩定發展的交流,也因此在國際間獲得高度尊重及歡迎,是國民黨對中華民國最大的貢獻之一。未來國民黨也將持續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下,以維護中華民國主權尊嚴,確保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為黨的重要使命。

原文網址: 從國民黨給中共的賀電 陳芳明:誰在消滅中華民國有答案了 | ETtoday政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019/1034588.htm#ixzz5PXHVUzre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cche1079 wrote:
其實中國媒體還是有頭...(恕刪)

你說了這麼多,你還是承認了,台灣靠向大陸出口電子部件,每年貿易順差幾百億美元。還有面对只佔大陸貿易4.7%的两岸贸易,你所谓的依存度是不存在的,台灣的單子不買給大陸. 那大陸就從其他國家進口或自產電子部件,全球並不是只有台灣才能生产電子部件的。你怎麼不說說台灣對大陸40%貿易依存度呢!台商對大陸依存度這麼高是因為大陸是有著14億人口的市場,台灣出口到大陸的電子部件大部分被華為、小米、聯想這些大陸品牌消化掉了,你把電子部件拿到印度和東南亞誰給你消化掉!?。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都搞過南下政策,結果呢,現在蔡英文又開始搞新南下政策,搞了一年多效果在哪裡!?

cche1079 wrote:
這早就被打臉到趴地的...(恕刪)

你別忘了國民黨臨行帶走的不止是金銀美鈔,還有海量的物資。在淮海戰役之後的幾個月裡,僅上海開往台灣的貨輪就多達1500艘,幾百萬兩黃金只佔用了數百噸的運量。其餘的船上,貨倉裡滿是貴重物資和機器。根據軍統經理處少將處長郭旭回憶,上海戰役前,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的命令非常明確:1.中央銀行所存黃金、白銀和銀元,掃數運往台灣。 2.機器設備、車輛、紙張及暖氣設備等物資,都運往台灣。 3.棉紗、布疋,大部分運往台灣,一部分運往香港,由上海市政府派人到香港管理。 4.所有招商局及民生公司的輪船,除留一部分軍用外,其餘都交由物資局調用。 5.帆船及大小木船3000多艘,其中約有1500艘不能駛往台灣,暫留作軍用外,能駛往台灣的都交物資局調用。
細數台灣軍工產業,大多數都有從大陸搶運的物資做起家資本。比如說台軍現在全部子彈都靠205聯勤廠製造,這個廠前身就是李鴻章主辦的南京金陵兵工廠;2014年出現重大事故的204聯勤廠,前身是武漢的化工廠,到台灣後負責製造化學毒氣。當時中國唯一能造航空發動機的貴州航發廠,後來搬到了台中。台灣的高雄飛機製造廠雖然被美軍轟炸破壞,但又遷入了大陸的三四家飛機廠,成為台灣航空工業的起點。
輕工業也一樣,榮氏家族的申新系統紡織廠大多數可移動資產都去了台灣。50年代初,台灣製造業前100名,有24家源於上海資本或上海企業家。蔣緯國的岳父石鳳翔本來是西安實業家,1948年把美國進口的物資直接運往台灣,改在台灣經營。 1950年前後,由於台灣房屋不足,由大陸運來的布匹、棉紗一度無處存放,腐爛甚多。青島撤退時,啤酒廠的一部分設備運到台灣成了台啤的起家資產。郎咸平的父親郎豐津隨26軍撤退的時候,身下就是一箱不知何處搞到的啤酒。物資都去了台灣。輪船當然也不會給共產黨留下,1949年全國造船能力只有每年6000-10000噸,全部剩餘機動船噸位不到20萬噸,大多殘破到不能出海。但國民黨撤退時,僅招商局一家就帶走26萬噸優質船隻(香港招商局起義帶回2萬多噸)。全國總計24艘油輪,到共產黨接手的時候,只剩下四艘1000噸左右的舊船,且已自沉江中,尚待打撈。這些被捲走的船隻也成了國民黨政權“復興”的本錢。 幾百萬兩的黃金,一兩千船的物資機器,幾十萬噸的海輪,國民黨帶走的物資貌似不多,但考慮到國民黨退台之後控制的人口,這筆錢相當不少。 1945年台灣有600萬人,國民黨撤退裹挾了200萬人入台,合計800萬人。這個時候,從大陸搜刮的金銀外匯、輪船物資就發揮了它的用處——安定人心,進口糧食,幣制改革,收買骨幹,乃至為土改提供支持。在49年-50年的混亂日子裡,這筆黃金外匯比幾十艘海軍艦艇更能幫助國民黨在台灣站住腳。
可以說,從大陸搜刮走的金銀物資是國民黨政權“熬過”這兩年混亂期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催化劑和墊腳石。時至今日,部分黃金依然在台灣“國庫”中發揮準備金作用。 2008年5月,國民黨的盧秀燕等四名“立委”在“央行”副總裁楊金龍的陪同下,前往文園“國庫”參觀,他們發現有108萬兩從大陸來的黃金,自1950年6月入庫後再未動用。一直充當台灣貨幣的準備金。



cche1079 wrote:
文章来自公民议报
為...(恕刪)


看看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沒有中共的干涉,中華民國早就亡與陳水扁和蔡英文之手了,咱們得說理是吧。
emmmmmmm wrote:
看看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沒有中共的干涉,中華民國早就亡與陳水扁和蔡英文之手了,咱們得說理是吧。

看來你對於政黨政治毫無概念,也不願意學習
中華民國的國體為共和國體,政體為民主政體
而《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律 任何國體、政體的改變必須經由憲法律定
各政黨的黨綱為其政黨之主張,並無法律上的功能
當然,這對於政黨政策等於或高於國家政策的中國共產黨是難以理解的一件事


要保持心情愉悅,就不要停止學習。

cche1079 wrote:
根據周宏濤回憶錄,一九五○年六月七日,央行總裁向蔣介石報告,一九四九年以來運至台灣的國庫存
金,共三七五萬五千多英兩...(恕刪)


這相當於現在台灣黃金儲備的四分之一 .

當時台灣人口僅六百萬 , 人均收入折合僅五十美元 . 政府不印鈔票卻發黃金來當軍餉 ?

這未免太奇怪啦 !
piwu0539 wrote:
這相當於現在台灣黃...(恕刪)
要看文章來源

某些媒體製造業
許多人製造回憶錄,或是發言
這不是常識嗎

嚴家淦所謂的「幣制改革方案緒言」
老頭就懷疑是被發表
因為老頭看到文章出處不是南方快報,或是台灣民政府或是自由時報或是聖地牙哥台美會
至於被發表的台灣省政府幣制改革相關會議與文字紀錄當中
根本找不到這篇演講的紀載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