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天劍C實彈測試


piwu0536 wrote:
我可不是這樣說的喔 ~

武器的射程 精確度等性能跟晶片是毫無關係的喔 ~ 尤其在衛星制導套件上 , 芯
片處理速度早就夠用了 ..

十幾年前的中國DF-15B與美國ATACMS的誤差就已經達到十米 , 後來也沒再進步了 ~
當年芯片的性能跟現在比是有很強嗎 ?
)


看清楚 我是說"尋標器" 泛指彈頭上那些蒐尋目標物所需的元件
這些原件的小型化 高性能化 低價化 這些跟那些晶片微處理器沒關係?
不知P大一直強調我國缺乏先進推進劑技術的用意何在? 是不是來自於維基百科上的這段話?(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A5%E8%9C%82%E5%85%AD%E5%9E%8B%E5%A4%9A%E7%AE%A1%E7%81%AB%E7%AE%AD)
的確 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因國際政治因素關係 導致取得先進的武器技術困難 正也因此我國才會創立中科院來強化國防研發的能量
在陳傳鎬將軍所著之[天弓:我們的向世界之最挑戰]一書中 的確提到 當初研發天弓飛彈時 起出原型彈是向美國採購高效能的推進原料 但等到要量產時 由於需求量大 變成根本無法從美方進口 只好自力研發相應的替代原料 而且天弓飛彈從最初的定位便是中遠程 能取代勝利女神飛彈系統 並且不亞於當時的愛國者 SA-6 S-300的飛彈系統(當初計畫主持人便極為堅持 天弓必須使用相位陣列雷達系統 具備多目標接戰 以因應未來10-15年的台海空防需求) 所以天弓一 二型尚且如此 請問你那個拿Akash飛彈這種中程區域防空飛彈來對比具備中遠程防空及反戰術彈道飛彈能力的天弓三型的用意是?更何況防空飛彈的有效射程視該次攔截的目標而定 攔截大型轟炸機單然最遠 攔截彈道飛彈當然比較近
(這是中科院2015巴黎航展時天弓三型的介紹http://www.ncsist.org.tw/csistdup/products/product.aspx?product_Id=275&catalog=41
網路上還有 研發展示館開幕時的弓三介紹影片 片中顯示弓三極速可達7馬赫 哪個使用落後技術燃料的單節火箭可以短時間加速到7馬赫請告訴我?)
此外還有一點 各位可以參考各國第三-四代防空飛彈 如愛國者 S-300 S-400 天弓 THAAD HQ-9 等 均只有採用末端控制翼面 而沒有中部的安定翼面 這是因為由於燃料技術以及控制技術的進步 再加上飛彈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5馬赫(如果採用安定翼面雖然透過增加翼面積來增加升力 但同時這也是阻力的來源之一 早期燃料技術不發達時會採用此方法 因為那時防空需求的速度要求也不高)

再來是天劍二型 天劍二型可說是中科院的驕傲 當初我國可是繼美俄法之後全球第四個研發裝配主動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的國家 根據當初尖端科技過去出版的<<國軍武裝圖鑑>>中提到,經國號在試射中曾有遠達92公里的紀錄,這也是目前天劍二型射程最遠的數字 由於天劍二型當初訂購量不足 後來在2010年空軍又有向中科院訂購一批新的批次(就目前去航太展問現場人員的回答是說 大概只有外型是一樣的裡面的東西都會與時俱進) 有關天劍二的射程實際上是眾說紛紜 從60KM到100KM都有 因為中科院自己完全沒給出任何類似的參考值 只說性能類似美製AMRAAM 不過網上有不少網友有參考如詹氏年鑑 國軍武裝圖鑑以及這些年來的資料所做出來的推估資料 各位可以去看看

P大一直拿共軍的122MM火箭彈來比我國的117MM火箭彈 射程是117MM的2倍 但問題是122MM40公里钢珠火箭弹 彈長是2900MM 彈重67KG
比MK-15火箭彈 長了快1公尺 重了快25公斤 當然可以裝載更多的推進藥阿
然後GMLRS(先不管GMLRS+ 美軍比我們先進是正常的) M30/M31的彈頭只有404枚M77雙效子母彈或是200磅的彈頭 代表又有比M26A2多出至少數十公斤來填裝推進劑 在加上其具備GPS的導引功能 可以在飛行時修正取得最佳飛行軌跡 達成70KM的射程不成問題 中科院當初也表示 只要陸軍有需求 一樣能研發類似美軍GMLRS功能的火箭彈來配合雷霆2000使用
不要一直說GMLRS+能打120KM 所以呢? 美軍是只用GMLRS+打仗嗎? 就像AIM-9X誕生了 難道以前的AIM-9系列就都是屁嗎? AIM-120D已經打得比AIM-54遠了 所以美軍有每架飛機都配備AIM-120D嗎?

多管火箭的意義就是提供部隊大規模面的攻擊 當然受益於現代科技使得火箭一樣能實施精準打擊 但這絕非其主要的使用方式(近距離的話 使用JDAM 雷射導引炸彈 精準導引砲彈 甚至由直升機發射飛彈都絕對比使用火箭砲來的精準 划算 而遠距離的話 火箭砲反而會陷入一種尷尬的境界 論精度比不上飛彈 論荷載比不上由飛機攜帶的炸彈 若要增加精度 那就是成本 那還不如去生產飛彈 所以多管火箭的本質就是一種遠程的火砲 必須在 性能 成本之間做取捨)
美軍的M270 使用的幾種火箭彈



美軍的
M26火箭弹 重306KG 酬載156.2KG 彈頭重量比約0.51 射程32KM
M26A1/A2 重296KG 酬載125.6KG 彈頭重量比約0.424 射程45KM
M30/M31 重296KG 酬載90KG 彈頭重量比約0.304 射程84KM

中共的
A100火箭弹 重870KG 酬載235KG 彈頭重量比約0.27 射程100KM
衛士-1火箭弹 重524KG 酬載150KG 彈頭重量比約0.286 射程80KM
衛士1B型 重725KG 酬載150KG 彈頭重量比約0.206 射程180KM
衛士2D型 重1575KG 酬載250KG 彈頭重量比約0.158 射程480KM

各位可以看到 延長射程的方式無非是減少酬載比例來加長推進段 (也許有人會說為甚麼不使用更先進的推進劑配方 因為成本 火箭不是飛彈 這絕不能混淆)

(中科院每3個月都會出1本新新季刊 內部有不少專業的研究報告 可以看出一些國防發展的端倪 每年還會出一本年刊 當中就有介紹向是火箭飛彈的研發 雷達的研發之類的專題
從這幾年國防部的預算書可以看出 中科院一直有再持續生產MK-45 跟MK-30火箭彈)

所以P大你還是要說我國推進技術落後 天弓三 天劍二射程是吹噓的話 請你找出資料來 當然 如果你說任何武器都要在你眼前實際全射程給你演練一次才算數的話的 那請加入美軍比較有機會看到




piwu0536 wrote:
相較射程100公里...(恕刪)


至於射程有沒有到100km,請貴國派一架H-6K靶機來台灣領空試一試便知
你說的對 wrote:
沒資料,幻想文請勿污染討論


可是屁哥,我們的天弓3比紅旗9小顆就是打的比它遠,連天弓2都比它遠呢!

那是因為。。。

按照P哥的邏輯:
+++++++++++++++++
台灣對出售大國高能固態燃料 先進火箭引擎技術嚴格管制
結果就是大國射程大約只有台灣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已 ...
+++++++++++++++++

解說精辟不像某屁,拿片段的的貼文乎龍
farefeeee wrote:
不知P大一直強調我國...(恕刪)

Sammyhsiao wrote:
至於射程有沒有到100km...(恕刪)


別這樣
中國還有500km超長程空對空飛彈

只是大到...........
飛彈的長度至少為5.8米,考慮到角度誤差,很可能將超過6米


此前全世界射程最遠的空對空飛彈為俄羅斯的KS-172飛彈
這款飛彈長約6米,採用兩級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400公里
不過這是1980年代的東西了


6米是啥感覺

台灣的地對空天弓二型防空飛彈,就是6米等級的
farefeeee wrote:
不知P大一直強調我...(恕刪)



事實上 相同口徑火箭 近年來射程愈來愈遠是趨勢 , 這很明顯由美國227mm火箭這些
年來射程數據演進來觀察到 . 畢竟射程愈遠 末速動能就愈高 , 群子彈頭灑佈出去的威
力就愈強大 ! 這可比單純塞火藥更有效率 ~

中科院不可能不懂這個道理 , 可惜因為台灣高能燃料技術落後國際一大截 , 所以雷霆
兩千的射程跟人家先進國家自然就差距很大囉 !

中科院真有選擇餘地的話 , 難道會眼睜睜讓雷霆兩千與國際新型同級火箭有這麼大的
落差嗎 ? 老實說我很懷疑 ....







北方工業 BRE1型 50公里級122毫米火箭弹 射程為雷霆兩千MK15三倍

屁哥三句不離→台灣高能燃料技術落後國際一大截.
能不能說別的.我都聽煩了~一直繞圈圈.不怕舌頭打結.
farefeeee wrote:
論精度比不上飛彈 論荷載比不上由飛機攜帶的炸彈 若要增加精度 那就是成本 那還不如去生產
飛彈 所以多管火箭的本質就是一種遠程的火砲 必須在 性能 成本之間做取捨...(恕刪)



這也難說啦 ~ 基本上這類彈道武器的精確度瓶頸在於導航衛星訊號誤差 , 至於制
導套件中芯片的處理速度在十多年前早已不是問題了 , 所以你可以看看網路上那
麼多影片及資料 , 這個年頭無論是導彈或遠火 , 或是美國 中國 俄羅斯 韓國 伊朗
泰國 巴西 以色列 土耳其製造 , 精確度都差不多 ..... 基本上是正中目標才正常 ,
沒有正中反而很稀奇哩 ~~

至於現代導彈及遠火必不可或缺的衛星制導套件成本嘛 , 基本上十幾年前精確度就
與現在差不多了 , 最主要的差別是價格一直下降而以 ... 畢竟一塊電路板而已 精密
程度及芯片所需處理速度比起一般人身上手機差的多 !

賣價嘛 ... 就隨人喊囉 ~
farefeeee wrote:
此外還有一點 各位可以參考各國第三-四代防空飛彈 如愛國者 S-300 S-400 天弓 THAAD HQ-9 等
均只有採用末端控制翼面 而沒有中部的安定翼面...(恕刪)



這與控制技術的進步比較有關係喔 !
即使是真正極速高達7馬赫的S-200 , 當年還是有裝中部的安定翼面哩 ~

至於天弓三自稱能達到七馬赫 , 比愛國者三(5馬赫)及歐洲Aster(4.5馬赫)還厲害 ...
這就信者恆信囉 !






Aster-30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