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_dante wrote:相當同意你的看法。
...
這樣設計是因為導彈越來越先進還有五代機出現改變了次世代空戰的樣式。F22和J20這種匿蹤戰機在空戰中會千方百計的避免和敵方戰機近戰狗鬥不給對方發現和接近自己的機會,基本都是在遠處打了就跑。
還有最後補充說明下J20氣動設計優於F22並不是因為現在的中國已經比美國厲害了,只是因為F22的機體設計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凍結了,並且為了降低設計風險F22使用的機體佈局和氣動設計也是當時三個五代機方案裡最保守的。
如果說得白目一點的話J20是用21世紀中國最前沿的航太科技才在機體和氣動設計上勝過了在90年代的美國都不算最先進的F22。不過我覺得就算是這樣其實也算是個非凡的成就值得中國人驕傲和自豪了。

J-20 當初在設計時就應該有考慮到,中國最大的假想敵是美國,而美國若要進攻中國則需依靠航空母艦戰鬥群,因此除東風21D & 東風26 反艦彈道導彈外,另外還需加上有 "反介入及區域拒止"(A2/AD : Anti-access and area-denial)能力的飛機,因此 J-20 設計時與美國在設計 F-22 時,所考慮的場景完全不同,F-22 設計時,是在冷戰背景下能在中歐上空輕易獵殺大量米格或蘇凱戰機。
中歐是陸地,到處有機場,因此油量不需攜帶太多,一來可將機身設計小一些,二來因攜油減小重量減輕可增加機動性,因此 F-22 的作戰半徑被設計約為 760公里,這航程在中歐作戰没問題,但若是要對付中國則明顯不足,例如第一島鏈上的沖繩嘉手納基地,離上海就有 800 多公里,若要往更北一點的北京或內陸地區,則需眾多的加油機支援,況且在戰爭開打時,離大陸最近的機場可能在第一時間就被摧毀,因此美軍大概只能從關島起飛 F-22,如此一來則需更多的加油機.....那如何來保護這些加油機呢?

我們現在看到 J-20 被設計成這麼大隻,我猜想就是要在機體內儘量多裝燃油,使其作戰半徑提高(這好像是國產車 3000CC 的車身裝上 2000CC 的引擎,車身大馬力小),縱使引擎不給力,機動性下降,但考慮在茫茫大海上作戰,航程比機動性重要,因此 J-20 可仗其匿綜的特性,對航母艦戰鬥群 & 預警機帶來很大的威脅。(我不跟你戰機打,我只打預警機與電戰機.....柿子挑軟的吃

有了 J-20,中共就可在你航母艦戰鬥群還離岸很遠,搆不著我的時候,就對你開黑槍放冷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