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pls wrote:黃帝是漢族先祖是晚清才起始的概念,唉唉,科普很難嗎?...(恕刪) 史記的本紀第一卷就是《五帝本紀》,還說是晚清才起始的概念,你應該沒讀過史記吧。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爲有熊,帝顓頊爲高陽,帝嚳爲高辛,帝堯爲陶唐,帝舜爲有虞。帝禹爲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爲商,姓子氏。棄爲周,姓姬氏。
既然這樓像比薩鐵塔,我也來歡樂一下。先謝謝大家提供的資料與觀點。歷史不是我的強項,也沒有強項,所以看了大家的分享也做一些粗淺功課及思考。回到主題,為能了解大家的討論及廣泛資訊,我試圖整理類別以便吸收,心得是主要針對下三大項:1. 人種(漢、唐、外族等等)2. 文化(語言、文字、習俗等等)3. 政治(國家、制度等等)先說個人的結論,以中華文化5千年的歷史來說,結論應該就是所謂的"先天性無解"的問題,因為交叉影響的元素太多,很難用所謂的控制環境,達到具體的結論。先以最簡單的國家著眼,我們現在定義的國家(nation-state),是在20世紀初才開始具體成形,相較於人類的演進,尤其泛中華民族,根本就是太淺薄。若以人類演進來看,當人知道要群居才能生存時,首先形成的是部落,然後經由部落,慢慢演進到,以現代來看,類似省、州等等的state,再由statea慢慢演進到較具體的國家,也就是20世紀的國家(nation)。問題是,連國外學者也無法針對部落與state的界限有一致的結論,若是套在我們5千年的歷史,更是如此。之前看過一部介紹歷代朝代的洋片,製作很嚴謹,所以訪問很多對岸國家級的歷史學者,而這些專家的英文都非常好。有趣的是,當它們談到元、清,會用"外國人(foreigners)"來形容,同時,經常將中國人與漢民族,做為同義字的交叉混用。記得:他們的英文非常好。所以說,所謂的中國,以漢為主定義,是否被打斷過? 那麼所謂的中國,從歷史的角度及與20世紀的國家的角度,是否完全一樣?再從歷史的另一角度,我們有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由部落發展到state到nation,且是一致沒中斷的過程?當然,探討這些就一定將更複雜的人種、文化帶進,因為是互動,也是各位的討論/爭論(正面)的重點之一。我的結論是,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探討。就個人來看,這是一個社會、人類與歷史的題目。我個人是沒把政治放在其中,中國是Sino,不是二岸的政權及政黨。希望這帖,無論是否繼續歪,不要被政治汙染。再次謝謝各位!
講到地球史,還真的一堆老外無法明白中原史的邏輯。國外的歷史教育都是先陳述客觀史實,而不是教你「首先你是x族」,再用「x族」的主觀來看歷史。這樣的教育下,唐朝被稱做是漢人王朝還不是最驚奇的,連元、清這種滅國史,都成為漢族祖宗的史觀,也真是奇葩!這種觀念下祭祖祭了成吉思汗,大漢沙文主義幽靈將永遠飄在中原大地上。客觀與主觀,其實史地教育的高下就有分別了。
iantsai74 wrote:史記的本紀第一卷就是《五帝本紀》,還說是晚清才起始的概念,你應該沒讀過史記吧。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爲有熊,帝顓頊爲高陽,帝嚳爲高辛,帝堯爲陶唐,帝舜爲有虞。帝禹爲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爲商,姓子氏。棄爲周,姓姬氏。(恕刪) 讀了沒懂也然並卵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