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中國認證】台灣漢翔自製發動機具國際水準,遠遠勝【太行發動機】!


Charlie2020 wrote:
目前所有俄系發動機...(恕刪)

看美系 俄系的發動機 開後燃器之後的尾焰顏色 可以看出端倪
美系是橘黃色的
俄系是藍紫色的

溫度越高 越藍

俄系就是犧牲使用壽命 靠提高燃燒溫度來換取較大推力

yoshiyoyo wrote:
看美系 俄系的發動...(恕刪)


沒錯!! 所以大陸的發動機設計都沿襲俄式系統,當然壽命問題就很大!! 這也是根本設計理念的問題,這要這不改,就很難改變這個結果! 但是整體發動機的成本並沒有成比例下降,所以如果看性價比,就變得很糟糕!!
Charlie2020 wrote:
沒錯!! 所以大陸...(恕刪)


奇怪,大陸的發動機是以太行為主力,而太行的設計基礎

不是美國貨嗎!
孤寂4431 wrote:
奇怪,大陸的發動機是以太行為主力,而太行的設計基礎

不是美國貨嗎!


被披露的技術基礎是CFM56和MK202。官方沒有過任何說明或者澄清。

真正沿襲自俄羅斯發動機的是盲修工藝。和歐美有針對性的精修相比延壽效果要低很多。
我想沒有人去否定你。但是你的發言也過偏了。

例如~台灣人沒想過二十年後的大陸,要是沒想過,大陸會有那麼多台商過去帶動製造業及技術嗎?

但那些都是後話,不是重點。

首先戰鬪機是不同的級別,台灣的IDF是輕型的,當初美國不想讓台灣掌握太多技術,故意讓台灣設計輕型的。

另外再給你只能發展輕型飛機的發動機技術合作。只不過老美沒料到台灣能改造。

設計的同時,美國派來的人員,只做一件事,就是看你的設計行不行,被禁止教導及傳授技術。

但是因為IDF研發不小心發現的「隱型戰機」關鍵技術,就無償的被老美拿走了。

但回到主題來說,有網友提到了,兩岸研發發動機的技術不同,台灣走美式,大陸走俄式。

就先天技術走向來說,小型的發動機的確溫度低於重型發動機,因此IDF使用兩具也是先天技術因素。

然而發動機本來就技術門尷很高,但至少輕型發動機台灣做出來了,必要可以100%自製。

至於太行10來說,我個人來說不太看好。先說我的看法,你參考參考。

一、任何東西,都必須大量量產後,才能更進一步的提升及改進。如果只是單一研發,很多盲點難解決。

二、太行10不是一個全新設計的東西,而是參考甚至複製過來的設計,當你技術不足時去做,自然難解決。

三、美、英、法、俄分別做了很多年的發動機,彼此都有數十年的KNOW HOW。要追上應打好基礎。
  而非先做與之同級的東西,門尷大不說,基礎不足技術也難以成長。

四、大陸有很強的重工業能力,台灣沒有。而台灣有高精密技術(不輸日本),大陸這點較差。
  而我指的是精密量產化的東西。如果大量量產,短期內很多小問題是難以解決的。
  另外兩岸都有一點做得不好,就是冷鍛造能力不足。這並非十年內就能解決的問題。

五、台灣使用的TFE是透過商業合作開發出來的,技術得美國奧援也是事實。
  太行引擎光靠自已去開發技術,短期不可能做好,長期較有可能,但不會近期。
  除非能得到某國技術支援,不然不可能比日本好到哪裡去。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