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海軍評估自造潛艦 向美尋求技術協助

我記的IDF用的TFE1042事實上已經改進至70的型號,
也就是單具最大後燃推力快到一萬磅了,
搭配上IDF幾近羽量級的空重,
就算標準空戰掛載,推重比也大於1,
這數據可是不輸F-16.
當然作戰半徑比不上就是了,
所以你只能笑她短腿,但是要笑她推力不足應該不太公平.


戒了咖啡的山羊 wrote:
另外台灣的A/B Block 20也是全球F-16(含美軍)中
最早配備空射魚叉能力的機種...(恕刪)


除了比較晚出廠之外 台灣的F-16是唯一有對海能力的機種

很多國家的空軍/海軍有專職的對海戰機 如美國和澳洲的F/A-18
根本輪不到F-16配備空射魚叉或其他空對艦飛彈
F-16只要專心空優和對地任務就可以
就算由全世界偷搶拐騙所有潛艇最新最先進的技術資料到台灣, 這些資料也是如同廢物般,,,,
yujeng5 wrote:
搭配上IDF幾近羽量級的空重,
就算標準空戰掛載,推重比也大於1,
這數據可是不輸F-16.
當然作戰半徑比不上就是了,
所以你只能笑她短腿,但是要笑她推力不足應該不太公平.(恕刪)


IDF 當初的發動機只有沒得選的 tfe-1042, 只好裝上兩顆, 把機身做緊湊一點
讓機身和引擎出力可以批配, 油能裝的就有限, 短腿是必然的結果, (當然這符合美國的利益)
短腿未必不好, 只是會讓任務規劃的彈性少了很多。


Edison

edison01 wrote:
IDF 當初的發動機...(恕刪)


機身緊湊不是本來就這樣

一開始得機身佈局是中身較寬得設計(希望能多帶飛彈),但美方設計人員認為雙發併排最好還是緊靠一起會比較容易掌控氣動設計免得出現意料外得狀況拖長研發時程跟費用,才有現在的構型

另外一個理由是限制機身得油箱潛力,目前得F-CK-1已經與初期時得內裝載油量不同稍有增加

漢翔想盡辦法去找出空間來塞皮油槽,無奈一開始機身尺寸就已限制住可能得內載油量,引擎出力雖然也限制了油箱容量,但最致命的還是機身尺寸導致得內載油量空間不足,所以才會常常帶兩個大油桶出去巡航時延長滯空時間
但這狀態下就少了兩個主要可用得武裝掛點,變成有航程時沒有辦法攜帶足夠的火力,有火力時又沒辦法提供充足的航程

eclair_lave wrote:
但這狀態下就少了兩個主要可用得武裝掛點,變成有航程時沒有辦法攜帶足夠的火力,有火力時又沒辦法提供充足的航程(恕刪)



這個結果不就完全符合當年美方對台限制攻擊武力的政策, 只是後來買到 F-16 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Edison

edison01 wrote:
這個結果不就完全符合...(恕刪)


嚴格講是全程都在美方導引方向下偏掉沒錯

但我方本來得設計方針是跟目前不同的,即使發動機推力較低而必須使用雙發,但雙發仍舊有許多構型可以選擇,其中不乏F14這種寬距設計,讓機身較大.同時獲得更多掛點.內載空間的設計方向,F-CK-1在使用兩組外掛油箱後實際上仍留有足夠的酬載能力進行額外的掛載,但被外掛油箱佔位而掛點不足就做不了更多事

並不是引擎的問題,也是有戰機推力與航程.掛載能力不成比例的例子(比如F18空載與全掛載之間的極速便相差許多),是在機身.機翼上被施加了限制才變成如此




eclair_lave wrote:
但我方本來得設計方針是跟目前不同的,即使發動機推力較低而必須使用雙發,但雙發仍舊有許多構型可以選擇,其中不乏F14這種寬距設計,讓機身較大.同時獲得更多掛點.內載空間的設計方向(恕刪)



增加發動機艙的距離, 可以有較多的空間可以用, 但無可避免會有較大的衍伸組力
及結構重量, 為了有較好的垂直穩定性, 還需要雙垂直尾翼, 這實在不是兩顆 tfe-1042
能負擔的起, 老美執空優戰機的牛耳,深知, 只需捏住發動機推力, 這飛機自然就飛不遠
Edison
只聞雷聲大, 卻見雨點小
勿忘A-3雷鳴機可掛載兩枚空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