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勇鷹現況

目前情勢幾乎可以肯定就算是川普,
也不會賣F414給台灣,也不會賣F35,
真缺戰機? 那就是繼續買F16V。

初教機技術沒問題,但除非像勇鷹那樣有高層施加自製,
否則也是外購可能性較大。

因為缺引擎F414和相關技術,ADF專案不會執行。
幻象2000和IDF不會有大升級的動作但會繼續使用。
真要退役這兩種戰機時,也會買F16V來頂替。

長年觀察下來,真的感覺軍方都是當下有需要時才會去開研發專案,
但是這個需要必須要短短幾年內外加一點零錢(預算)就要完成,
除非這東西很簡單,否則有點高端的在這條件下根本都是做不出來,
完全沒有平常就要累積研發能量的觀念,織女星就是一個例子。
感覺這種做法根本是做做樣子給別人看,不是真的搞自研。
(我有提案子喔! 是對方做不出來,不是我的問題)
當過兵的都知道,軍中很多事都是做給別人看的,而不是真的。

自製生產時也幾乎都是在趕單(爆肝)生產,生不足就罰錢。
如勇鷹,新聞說過年只放3天,每天3班24小時生產,
軍方有必要這樣催單嗎?
然後美國生產慢沒來得及交貨,延期可以拉到用年當單位,
軍方卻頂多先扣下款,也不敢罰(美國比較大)。
前一陣子,新聞有報,F-414美國是核准了,所以應該是沒問題;只是後來又有消息,因為計畫中止,所以取消訂單。

關鍵還是那些電子裝備,如何取得,才是問題所在。其實,未來的某一天,IDF跟不上時代之際,對空軍來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F-16換裝。說不定,哪天,也是用F-16把 Mirage-2000換掉。

畢竟,F-16 有三種不同推力的發動機可以選,如果用32000磅的發動機,說不定高空高速性能比 Mirage-2000更強。

至於勇鷹,問題應該不大,沒啥需要擔心的。
希望來個 F-15 EX
rukawa1 wrote:
真缺戰機? 那就是繼續買F16V。
rukawa1

現在空軍眼裡,只有F16V和F35,其他什麼都不是。而且有新聞寫到,空軍也有跟美國提出採購這兩台以外的戰機(應該是F15EX或F18EF),但都被美國否決了。

2024-11-09 7:40
hcf727 wrote:
前一陣子,新聞有報,F-414美國是核准了,所以應該是沒問題;只是後來又有消息,因為計畫中止,所以取消訂單。..........


你說的新聞我大概有看過,
那是蔡時期,有台灣代理商跟美國進兩台F414要測試,但計畫中止,就取消訂單。
此新聞意謂著台灣已取得美國的F414輸出許可,且都可以下訂單了。

但此處的F414因中途取消並無進口到台灣,所以實際上真的拿到F414的輸出許可了嗎?
還是記者來個買空賣空的寫新聞? 不知道。

可是最近的新聞,國防部長中止ADF,
並說到中科院僅完成向美申請採購GE公司的F414-GE-400發動機TAA輸出許可.......
申請發動機輸出許可? 不是早拿到了嗎?
怎麼還要申請? 怎麼不叫之前那個台灣代理商直接購入?
而且才只是申請,申請還不見得會過喔。

所以真實為何? 不知道!
這就是為什麼說台灣能買到F414這事,一直沒有真實的證據可以證明。
HanBoss

台灣記者個個都是小說家,相信記者不如相信世上有鬼

2024-12-13 15:46
勇鷹高教機1138
rukawa1 wrote:
你說的新聞我大概有看...(恕刪)


重點是…..台灣拿到了F-414發動機,也
沒有能力完成「整架」得匿蹤戰機…..

可能造出來「外型」有五代機的樣子,實
際上卻是不折不扣的四代機…

因為,我國要取得例如AESA雷達、內置彈
倉得技術、還有系統的整合能力….,台灣
有的資源可是遠遠不如南韓….

美國現階段也不希望我們購造五代機,而是
美國希望台灣現階段是發展不對稱戰力,對
抗中國攻擊有強大的韌性…..
當時的計劃是自研發動機

要自己做發動機那還買f414幹嘛?

當然後面發展就是成功突破什麼技術但什麼屁引擎也沒看到


rukawa1 wrote:
hcf727...(恕刪)
HanBoss

你突破盲腸了~就是一場騙預算的騙局

2024-12-13 15:48
Jimmy Dai wrote:
重點是…..台灣拿到...(恕刪)


台灣研究的不是像美國那樣的第五代匿蹤戰機。
不信?
你去看政府官方資料,都是說下一代或新一代戰機,沒有說是"第五代"戰機!

政府和空軍很清楚我們沒那個能耐,
研究的是帶有一定匿蹤能力(但遠不到F22或F35的匿蹤水準)的4點5代戰機。
簡單說就是一台性能約略比4代好(強化的IDF),
有匿蹤但又不如五代匿蹤好的戰機。
之前新聞有報,根據中科院說法,設計出來的機體,
被敵方偵測到距離縮小到20.30公里才能被偵測出來。

但無論是有部分匿蹤的4.5代戰機或5代機,
相關零組件跟技術需要外國提供,台灣無法獨力完成。
即使引擎過關,仍有其他需要獲得,
KF21就是一個例子,引擎是拿到了,但其他技術沒拿到,
飛彈還是外掛破壞匿蹤。

之後又看到KF21的相關新聞,韓國那邊展場也有企業推引擎國產化,
預計花10年時間研製(跟政府要錢做,但沒後續報導,不知是否會做)。
而我們的織女星才6.7年......做得出來才有鬼。
(雖推力不達標,但有說要先做幾台測試看看,但軍方不給錢)
rukawa1

南韓比台灣更能取得更多外援來開發自製,而台灣本身的研發文化又差,很多只要一碰到些問題就結案不再繼續,沒有累積研發能量的觀念,所以台灣產業只有你說的台積電(美國人張先生領導)有成就而已。

2024-12-12 9:45
HanBoss

台灣人一直以來就是短視近利不重研發,會有這結果完全不意外,就是騙騙預算而已啦~

2024-12-13 15:51

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 這樣的翼型 真的適合當教練機嗎?

等以後就知道

不同意見的也不用回我 我只是先當個標註 不討論
HanBoss

沒辦法~台灣也沒能力設計其他更好的構型,所以只能經國降階勇鷹加減吞

2024-12-13 15:53
Escentric Molecules05 wrote:
當時的計劃是自研發動...(恕刪)



自研與外購並進等於是雙保險,起碼有一個是可行的。
若是自研順利,外購方面就有跟國外供應商談條件的空間。
若單純外購,那就是人家開什麼條件,我們就只能器官捏著吞下去!

之前官方就已經說過:機身設計早已經完成。
若引擎搞定,飛彈也有現成的,就只差雷達和電戰系統。
HanBoss

您一定是對台灣的航空工業有什麼誤會,才會覺得自研可行...

2024-12-13 15:54
  • 8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