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硬逼著國軍軍購作戰思維也轉向以不對趁作戰建軍。
可惜有遠見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老早力主的不對趁作戰,卻因軍種本位主義被棄之如敝屣。
記得他好像有談到台灣或許需要的不是重型軍艦,而是幾十艘甚至幾百艘造價便宜,靈活快速打擊力強悍地中小型快艇軍艦,一但開戰。這些飛彈快艇可隱蔽作偽裝於台灣上百個漁港,讓敵人要找也頭痛難尋。
即便海象不好龜在港內也因飛彈射程大幅增加,也能具強大的打擊火力。
現在想想,個人是蠻認同的,預算要花就得花在刀口上。
參謀總長的任期制度是該有所改變,應隨重要建軍任務改變任期。
而非因就任期至年資到要換就換,常會換個人上位就推翻前任,這會讓主要建軍改革不斷打陀螺,部隊現代化適應未來戰場的發展趨勢進展受挫。
俄烏戰爭已經證明不對趁作戰及偵蒐指管和無人機及反無人機技術的重要性。
中科院搞了這麼久的無人機至今投入各軍種成戰力的效果還是非常有限,前些年土耳其還來觀摩我方的無人機,但近年來土耳其的軍用無人機老早在戰場上形成強大戰力驗證,我們卻還在研究階段。
我們面對的敵人是一等一的無人機大國,不僅早已將無人機配發部隊,而且老早外銷國外數代產品。
軍方應好好認清未來戰場的改變,想辦法結合民間的力量將劣勢逐步扭轉。
以台灣科技實力及企業活力,只要能打開外銷枷鎖,未必不能在軍用無人機及反無人機設備上有所斬獲。
若是適當引導,不斷提升技術及成本管理,蠶食民用無人機大神大疆的市場也未必不能。
萬一戰事爆發,若是台灣周海域佈滿千台甚至萬架偵蒐查打一體的無人機,搭配海票的反艦飛彈、精準炸彈甚至便宜的傳統彈藥,這會讓敵方艦艇抵達我方灘岸的機會大幅降低。
一些能讓無人機勝任的任務就讓他們去承擔,也能降低精貴戰機的戰損率。
上兵伐謀,若能讓敵人知覺打起來討不了便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止戰的最佳選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