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潛艦國造不太妙 專家籲爭取親潮級潛艦

潛艦對台灣而言 基礎技術層級不是問題
北韓 印度都能造的東西 台灣的科技辦不到 那才不正常...
別說電子業基礎台灣遠勝過這兩國 就算重工製造業
單以技術力而言 台灣在材料 冶金能力也不在對岸共匪之下...
然而 台灣無法單靠自己的市場 養起龐大的軍工產業鏈...

潛艦未來造出來後....
台灣的自製率不會差IDF太多 缺的就是武器系統 發動機等關鍵零件
即便現在外銷武器火熱的南韓 也多半是採取這種"拼裝貨"打造甚至出口

台灣缺的是整合能力及某些潛艦設計 組裝上的"眉角"
這些靠自己摸索會非常耗時 再給你十年都未必搞得出成熟水平...
但有"前輩"指點就可以很短時間突破

加上洛馬這種魔王級頭目來負責出面整合 並提供武器系統..
那麼潛艦一定生得出來 且性能絕對還能跟上主流水平....

至於美國為什麼開始熱心為台灣打造潛艦 我以前說過..
因為反潛就是共匪海軍的弱點之一 台美潛艦共用武器系統
擺明就是噁心共匪的手段....

未來共匪想發動戰爭 動用龐大海軍對台攻擊...
MK48魚雷擊沉055一艘 請問是哪個國家幹的好事? 天曉得....
YC_Jiang wrote:
未來共匪想發動戰爭 動用龐大海軍對台攻擊...
MK48魚雷擊沉055一艘 請問是哪個國家幹的好事? 天曉得....

發射源被幹掉也只是漁礁
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廢鐵
只是如果有輻射外洩就好笑了
潛艦國造最新進度 海軍256戰隊已派40人進行接艦訓練
記者王烱華
2023年1月3日 週二 下午12:17
潛艦國造原型艦可望在9月下水。資料照片
潛艦國造原型艦可望在9月下水。資料照片
(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潛艦國造已有最新消息!由於目前所有紅區裝備都已返台完成驗證,潛艦國造原型艦預計在今年9月進行下水,但在台船與海軍海發中心與256潛艦戰隊共同努力下,已將整個期程提前一至二個月,知情人士透露,只要潛艦7個船段完成封殼,即可對國人公開潛艦國造的成果。

海軍編列新台幣493億6170萬元,規劃自2019年至2025年持續預算,打造原型潛艦1艘。潛艦原型艦構型歷經多次修改,最終採用第3.05版進行建造,設計藍圖高達7百多份,依據台船先前說明,原型艦長度約在70公尺內、寬約8公尺左右、高約18公尺,採用X型尾舵設計,平衡翼配置在帆罩段的兩側,排水噸位約2500到3000噸。在武裝方面,原型艦配置6管魚雷發射管,並可搭載18枚重型魚雷。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證實潛艦國造可在9月下水。資料照片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證實潛艦國造可在9月下水。資料照片
原型艦是由GB1至GB6等6大船段加上GB7的帆罩段,共計7個船段進行組合。目前配備魚雷發射管的GB6的船段已與GB5完成焊接,而GB4由於是單殼也與GB5正在進行焊接工程,預計GB4可在6月進行GB7的焊接,即可完成全船段的焊接組裝。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受訪時表示,潛艦國造案近年在海發中心、256戰隊及台船人員的專案小組合作下,克服各種困難,已取得必要所有裝備,目前正在趕工作業;同時,數名國安會人員、現役海軍將領幾乎天天駐守台船,指導及協助此案的各項執行細節,並排除障礙。

鄭文隆指出,在籌獲各項裝備的困難過程中,當發現有部分零組件能在國內自製時,台船儘量找國內廠商試做,以利培養生產能量,未來也將在適當時機邀請國內供應商,合組潛艦零組件供應商聯盟,繼續提升潛艦本土化的製造能量。

相關人士透露,除了戰鬥系統的紅區裝備等需仰賴他國,目前潛艦國造的自製率已超過4成,包括氣密門、馬桶、密閉式淡海水轉換系統、液壓系統,甚至必須達到靜音水準的空調系統也成功自製,未來將藉國外技術協助及訂定工程標準,打造「潛艦國家隊」,形成產業聚落;他並提到,目前潛艦的6個船段已完成,僅剩帆罩。

鄭文隆提到,目前台船海昌工廠技師及各級主管,正以3班、24小時趕工作業,由於潛艦艙內空間狹小,能進入施工的人數有限,加上壓力殼為圓形空間,無法同時在各方向施工,因此必須旋轉壓力殼體施工。目前各項作業穩健進行中,並已開始進行船段對接的電焊工作,目標是設定在今年9月下水。
niaba wrote:
國造IDS原型艦9月下水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艦體近5成設備是潛艦國家隊完成

9月號稱"進入下水關鍵"
實際下水要等到2024

9月完成IDS原型艦建造後,可望進入下水關鍵節點;IDS原型艦將在海昌工廠內進行陸上系統測試,若一切順利通過各項測試,IDS原型艦依規劃將可在2024年第一季,移出海昌工廠到碼頭放置在浮塢中,再放入海中進行各項海測項目
Panchrotal wrote:
9月號稱"進入下水關鍵"
實際下水要等到2024
怎麼樣?不知道共產黨有什麼意見嗎?
進度延後了
本來預定九月下水
現在用下水關鍵帶過
實際要等2024才達到
payfun wrote:
目前潛艦國造的自製率已超過4成,包括氣密門、馬桶、密閉式淡海水轉換系統、液壓系統


雖然都是一些小東西,但考慮協同作戰需求

紅區裝備真的還是要跟友軍一致比較有用
(F22最大教訓就是很難融入美軍作戰體系)
所謂9月"下水" 其實就是把船段合攏送到乾塢就算"下水" 哈哈 標準的澳洲模式

當初澳洲也是這樣"下水"? 用木材噴成外殼顏色把船段接合了 但這根本就不是"下水"

所謂下水就是直接把船在乾塢放水讓船浮起來 然後把船拖到其他碼頭繼續作業

真正讓這艘潛艦浮起來的"下水"其實就是要到等明年後 這種政治"下水"大家高興就好

人家合約的下水期限明明定在2024年6月 台船真要這樣幹 無話可說 這是政治"下水"

系統整合才是真正的大魔王關卡 要確認沒有問題了 不然焊好了或是封起來就慘了

放心啦 很多系統在目前階段是不能夠去測試的 例如:柴油引擎不可能現在就啟動測試

西班牙S-81潛艦"下水"半年才發動引擎測試(在乾塢的架子上) 試航也是"下水"後一年

有些事不能急 政治的"下水" "試航" "服役" 對真正工作的人壓力很大 唉 有人在乎嗎?

另外 不要亂扣我的帽子 我是學工程的 會比較保守看待這類的事情
niaba

當然測試確認沒有問題了 才焊好

2023-01-03 20:32
Goldenwolf

焊完還有許多檢查試驗項目,並不是焊完只用眼睛目視,這是工程人員都知道的基本事情

2023-01-03 21:42
學工程的都應該知道整個系統測試確認沒有問題了 才焊好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