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勇鷹現況

macross_sato wrote:
以F16 攻角一度,約略10海浬來看,

目前勇鷹8-9度確實還有進步空間。(約1度)

比對IDF, 原始設計13度吃土, 我想勇鷹屁股的板子大約也是限制在13度。

要改善煞車憋氣的問題, 我想這一部分還是要有決心才行。

相對於韓國小金鷹是120(A型, 油料?%), T型號稱105-110海浬。

我還是希望要有決心贏韓國人才行!

觀察勇鷹降落姿態.......
前/後 緣 FLAP 竟然沒使用...........??

一般, 影響降落速度的因素 :
重量 ---- 機內燃油量, 外掛燃油量, 武裝掛載, 機內外額外的測試儀器.........
主翼控制面 ----
一般 ( 速度最快 ) < 後緣 FLAP 下垂 ( 慢一些 ) < 前/後 緣 FLAP 下垂 ( 最慢 )

所以, 最終公佈的數據還會變動..................

從胡開宏的記者會可以看出幾點
1. 勇鷹的滯空時間超過軍方的要求(2.5小時?)
2. 勇鷹的進場速度可以再減,現在機上裝有超過1000磅的測試儀器,移除後進場速度跟AT3相去不遠
3. 勇鷹後座的視野不差,可以透過LCM顯示器看到前飛行員的動作以及跑道
4. 胡開宏並沒有正面回應飛機是否可以掛彈,但如樓主所說明,是可以掛彈的
莊孝爺 wrote:
前/後 緣 FLAP 竟然沒使用



莊爺, IDF 降落時也沒用(參考國道起降)。

這張圖還是9度。

降落時沉降,起落架強度, 飛控, AOA造成機體與地面距離都有影響。

GD 顧問當初建議解決沉降的方法是不是就是要增加速度???
TW Energy wrote:
台灣如果自己想去做STOVL匿蹤戰機,那才真的是找死吧。

大鵰前部長不是說二代考慮做能搭陸上跳板的STOVL傳統戰機,自力STOVL還是期待很貴的F-35B
台灣向後退 wrote:
大鵰前部長不是說二代(恕刪)


有這事嗎?之前說的應該是指閃電吧,有記者把他亂套,後面的新聞都沒提過要開發這種戰機吧。

匿蹤機是確定有說這是下一代的要求,但是短場垂直起降我是沒聽過。

--------------------------

2017的新聞

國防部長馮世寬昨表示,國防部目前正積極推動國機國造、國艦國造、潛艦國造的同時,國防部還有一項對國人承諾,就是要研發新一代隱形戰機。馮世寬強調,匿蹤是未來戰機所必須要有的,至於是否具有垂直起降等功能,馮不願多說。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美國T7A座艙罩是手動關閉
勇鷹座艙罩是電動關閉

niaba wrote:
美國T7A座艙罩是手(恕刪)


T7A單價2000萬美金

勇鷹單價超過2500萬美金
性能跟配備還比人差
lordkon wrote:
T7A單價2000萬美金

勇鷹單價超過2500萬美金
性能跟配備還比人差

自動的比較高級不是嗎?怎麼會比較差?
勇鷹如果買350架一定會打折
就算現在台灣要買T7a,價錢一定比美軍貴,交機可能是10年後的事
維修保養零件庫存倉庫,這些又是一筆很大的開銷絕對不划算
niaba wrote:
自動的比較高級不是嗎(恕刪)


要買個數百架
當然是在台灣建立生產線
誰跟你等原廠產量

當年買150架F-16時
沒在台灣建立生產線就是錯誤
lordkon wrote:
勇鷹單價超過2500萬美金 性能跟配備還比人差


人家的分母是351, 你的分母是66. 美國後面可能還可以賣一堆盟國, 台灣就加拉巴哥規格, 和美國比單價是哪招.

波音客機一下子737墜機全球停飛, 一下子777邊飛邊掉零件, 再加上全球疫情. 美國民族產業都快要打包收起來了.

海底雞就算作勞軍不賺錢, 後面幾十年維修再賺回來就好. 現在又能保住波音命脈, 價錢什麼只是其次的事.
  • 8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