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ss_sato wrote:
以F16 攻角一度,約略10海浬來看,
目前勇鷹8-9度確實還有進步空間。(約1度)
比對IDF, 原始設計13度吃土, 我想勇鷹屁股的板子大約也是限制在13度。
要改善煞車憋氣的問題, 我想這一部分還是要有決心才行。
相對於韓國小金鷹是120(A型, 油料?%), T型號稱105-110海浬。
我還是希望要有決心贏韓國人才行!
觀察勇鷹降落姿態.......
前/後 緣 FLAP 竟然沒使用...........??

一般, 影響降落速度的因素 :
重量 ---- 機內燃油量, 外掛燃油量, 武裝掛載, 機內外額外的測試儀器.........
主翼控制面 ----
一般 ( 速度最快 ) < 後緣 FLAP 下垂 ( 慢一些 ) < 前/後 緣 FLAP 下垂 ( 最慢 )
所以, 最終公佈的數據還會變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