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好文分享] 台灣「新一代飛彈巡防艦」項目的結構性問題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又笑了在三個月前,...(恕刪)

哥也又笑了
買來湊一湊當然建造速度很快
但品質絕對是很差
第一不耐用
第二不實用
邊用邊修
當然很快就淘汰,才能再造新的
我當採購也喜歡一直發包料件,好處就不多說了
niaba wrote:
哥也又笑了買來湊一湊...(恕刪)






哥忍不住又笑了

您在說台灣的沱江艦嗎?

台灣沱江艦曲船體的電腦控制雷射切割工作母機是從美國洛馬集團購買

洛馬集團並提供人員培訓,台灣共引進兩套。船模實驗是在荷蘭做的

噴水推進器是從瑞典Marine Jet Power引進

柴油主機是從德國MTU進口

這艘核心裝備都是從國外搞來的沱江艦,成軍不到半年就出現性能衰退的情形

首先就是浮力不足,台灣海軍先減少反艦導彈的裝備數量,

並調整導彈發射箱的位置進行反覆試驗後,並沒有明顯改善狀況

事實上沱江軍艦即使在沒有裝備 導彈 油 水空載的前提下仍呈現浮力不足的狀態

而航速低於設計目標值38節許多,滿載的情況下最高航速只能達到24節

在實戰中很難逃脫解放軍空中武力的打擊

沱江艦是台灣第一次研製雙船體軍艦,在短短半年就出現性能衰退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忍不住又笑了您在說...(恕刪)

哥也忍不住又笑了
一看就知道你不懂研發流程,說了妳也不會懂
也許你只是想刺探軍情而已
chrischenslayer wrote:
哥忍不住又笑了您在說...(恕刪)
這艘核心裝備都是從國外搞來的沱江艦,成軍不到半年就出現性能衰退的情形

首先就是浮力不足,台灣海軍先減少反艦導彈的裝備數量,

並調整導彈發射箱的位置進行反覆試驗後,並沒有明顯改善狀況

事實上沱江軍艦即使在沒有裝備 導彈 油 水空載的前提下仍呈現浮力不足的狀態

而航速低於設計目標值38節許多,滿載的情況下最高航速只能達到24節

在實戰中很難逃脫解放軍空中武力的打擊

沱江艦是台灣第一次研製雙船體軍艦,在短短半年就出現性能衰退

訊息出自何方?出自何時?要知道目前還沒量產,還在修改與以經成軍的j20偵察機不一樣
chrischenslayer wrote:
沱江艦是台灣第一次研製雙船體軍艦,在短短半年就出現性能衰退...(恕刪)

船你開的,引擎你裝的,五毛就是五毛,滿嘴胡說八道.
交出數據
剛剛看了MDC的文,還真的蠻令人擔心的,國防部不要再要求四面AESA的設計,直接用單面旋轉是AESA吧,讓整個計畫不要再延了,諾克斯級已經太老需要更換
La_dante wrote:
拜託,請你別繼續扯了...(恕刪)


這幾天比較忙晚回你文,你所Po加料新聞都是預算書聯想出來的情節。

你根本是軍盲一個只會看字自己腦補新聞內容。鬼打牆 難道戰鬥系統不用裝上老美的資料鏈給多方傳輸數據?

請問你整套艦載戰鬥系統要不要配合武器系統 電戰系統做整合做測試
被美方輸出延誤你怪中科院? 那一樣不是要等待美國產品輸出才能完整測試?


這是展延乙年被凍結預算書內容,紅字部份你自己看是什麼原因
ayoyo wrote:
剛剛看了MDC的文,...(恕刪)


那是假新聞 相位雷達部份早就沒問題。
萊七逃 wrote:
那是假新聞 相位雷達...(恕刪)


那就太好了,上報不意外
萊七逃 wrote:


這幾天比較忙晚回...(恕刪)


你到底在講什麼?

我49#說的什麼你到底看懂了嗎?你這種毫無邏輯的反駁讓人超無語的。

明明前面不斷在回文中認定就是美方的資料鏈出問題才導致延宕的是你,然後我回文說關於此新聞裡說得語焉不詳的外界根本無從認定問題到底出在哪,然後你現在居然又否定自己原來的觀點說是其他設備出的問題但不管怎樣中科院就是沒錯,錯的是老美這什麼鬼阿?!


最後我把這整件事情換個角度請你重新思考一下:

如果一家公司有個計畫而你是這個計畫的負責人,然後原本預期一年後要出成果的結果到時你卻拿不出來,最後導致公司的這個計畫被迫延期預算被凍結了… 

這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遇到這種事情無論你怎樣辯解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你拿不出成果都沒人會管的,最後要負責任受批評受處分的都是你這個負責人難道不是嗎?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