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中國高超聲速技術為何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看了此文你會知道更多(一)

La_dante wrote:
此文为大陸觀察者網解...(恕刪)


這次國慶閱兵展示了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和DF-17都是此文中提及的裝備。


講半天其實我跟你說重點吧,佬美為毛不搞這些?以前就說過很多次,佬美的戰略核潛艇全世界趴趴造。

懂?

你飛的快可突防但比起你根本不知道會從哪個地方打出一堆飛彈的核潛艇根本無從防起,中國的飛彈能從美國的另一岸打過來?而老美可以從波斯灣、印度洋、太平洋甚至北冰洋360度無死角的噴。不但無死角而且量管購管飽。

簡單說你被對手的一門40MM砲瞄著,然後你掏一支手槍出來說信不信我打死你?然後這個距離是100公尺。

都9012年了還在做這種無腦宣傳,當我們台巴子都沒念過書?另外請不用扯中國的核潛艇,不要不信還沒出島鏈就被人家的飛機死死跟著了。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La_dante wrote:
這次國慶閱兵展示了高...(恕刪)

席亞洲發文介紹東風17,這不只是10倍超音速導彈,還是個高空滑翔載體,可以應用在其他型號導彈上。
...
东风-17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实际服役的全程滑翔高超声速导弹,此次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的展示,具有极大的震撼性。

这里我们需要解释一下“全程滑翔”的概念,2014年我国首次使用长征-2号火箭发射高超声速滑翔体进行试飞开始,高超声速武器就成为了全国军事爱好者和很多普通民众都耳熟能详的词汇。而与之相伴的,是关于“水漂弹”的传说——然而实际上所谓的“水漂弹弹道”,也就是飞行器在大气层边缘高度反复弹跳,并非高超声速飞行的最佳方案——事实上这种弹道也并非“钱学森弹道”。

所谓“钱学森弹道”的设想,是采用具备高升阻比的飞行器,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并不会被大气层弹出来,而是通过飞行器自身的升力和重力实现平衡,从而做到长距离的滑翔飞行。

而比这更进一步,还可以实现飞行器全程不飞出大气层,而是在大气层内实现弹道改平,并进行加速,达到高超声速滑翔的速度,实现滑翔。

从这个角度考察目前中、俄已经列装的导弹和美国正在研制的此类导弹,只有东风-17是真正的“全程滑翔”导弹。

俄罗斯“先锋”导弹据称也采用了滑翔设计,但其滑翔器实际外型并未公开,只公布了一个CG画面
可以说,从东风-17出场开始,“水漂弹”这个概念已经不再是“最先进“概念了。
.

对东风-17为代表的高超声速导弹武器系统,别说进行拦截,就是预警都非常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强调这种导弹为常规武器——也就是说,如果对手的天基预警卫星发现了东风-17升空,随即失踪,也不必担心,这不是核武器——虽然如果在一天内看到数百枚东风-17的尾迹,那强敌的亚太基地网也就已经……但这毕竟不是核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强敌的唯一应对措施只能是发展类似的武器试图形成“恐怖平衡”——然而从现状来看,他们的研制进度相当不理想,也就是说,东风-17导弹给了我国起码5-10年,甚至更长的战略优势窗口。而且,由于实际的地缘因素,强敌即使部署与我方类似的高超导弹系统,也几乎不可能与我方的大量中程、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形成对等威慑。
.
双标很容易被揭穿打脸。至于不要脸天下无敌的鼠辈,怎麽造谣鬼扯,也不会感到愧疚不安,因为那是他的职业。
kruppag123 wrote: 講半天其實我跟你說重點吧,佬美為毛不搞這些?以前就說過很多次,佬美的戰略核潛艇全世界趴趴造...(恕刪)


老美也在搞,只是因為08年次貸危機以後奧黑砍軍費太狠,前些年研發經費不夠但近兩年特別是今年已經在該領域猛追中俄了。



美國陸軍計劃在今年11月份進行中程彈道導彈助推器測試,美軍將為這種導彈配備陸、海和空三軍共用的「通用高超音速滑翔體「 (C-HGB),使其成為高超音速導彈,初期的測試版本使用直徑50英吋的現有導彈助推器(應該是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最終助推器直徑將縮小至34.5英吋以裝備海軍艦艇(例如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VPM),2023年將部署8枚。

【圖4】2019美國「空間與導彈防禦研討會」上洛克希德·馬丁太空系統公司展示的高超音速滑翔體一比一模型,美國陸軍將在未來三周內授予一家公司合同來生產陸、海和空三軍共用的「通用高超音速滑翔體「 (C-HGB)
kruppag123 wrote:
講半天其實我跟你說重...(恕刪)


繼續補充一點資訊。

8月的一則新聞

國防次長Michael Griffin在空間及反導研討會發表主旨演講,坦言美國工業能力的滑坡成為高超音速武器生產的瓶頸,承包商已經失去了大規模生產與工業工程(Operation Research)的經驗,甚至落後於中國等國家(“Our adversaries have clearly found ways to make them affordable. China has these things now by the thousands. What do we do to learn, once again, how to produce sophisticated things at scale and affordably.”)

Michael Griffin並不簡單將問題歸咎於工業界,承包商的失能只是整個體系惡性循環的結果,他直言不諱地指出裝備科研採購流程是罪魁禍首(「It don’t believe that the issues facing the United States aerospace and defense establishment are issues of specific technologies,」 he said. 「I believe that over the last 30 years … we’ve become lost in our processes.」),不能接受任何風險,不能觸怒任何對手,光鮮亮麗精緻聰明、爭權內行對外稀松的綿羊官僚一步步毒化了整個生態,作為主管全軍裝備科研的副部長,Griffin對這一局面也有積重難返之感,他在演講中甚至自嘲,祈求有阿拉丁神燈能夠許願,讓神跡能帶來改變(“If I were Aladdin and rubbed the magic lamp, my wishes would not be for specific technology but for improved processes.”)


https://www.defensenews.com/digital-show-dailies/smd/2019/08/08/hypersonics-by-the-dozens-us-industry-faces-manufacturing-challenge/#.XUuMZ8zkrf8.twitter

奧巴馬時期美國尖端國防科研的慘狀,導彈防禦馬放南山,技術人力整體斷檔,常規遠程打擊能力開發也半死不活,可能要用20年時間才能恢復此前的研發動能
 
kruppag123 wrote:
講半天其實我跟你說重...(恕刪)

分成两种情况
要么SSBN打Trident, 那没的说,赶快把手上全部DF-31, DF-41, JL-2全部打光,毛子也会把手上的战略导弹打光,美国打光trident和LGM-30, 全球人民喜迎地球重启,谁都别想着能活下来

要么打 Tomahawk, US navy现在手上一共是4条SSGN, 每条最多能带154枚Tomahawk, 总共最多能带616枚Tomahawk, 看你们对千把枚SRBM无所谓的样子相信你们也不会觉得这616枚Tomahawk能带来多大损失。这种情况也可能会触发上一种情况。
現在的中國年輕人沒看過紅場閱兵吧!?
那才是年年震撼西方的開箱現場

然後蘇聯還是變成俄羅斯

這點玩具還真以為可以把美國打到無法還手?
La_dante wrote:
繼續補充一點資訊。8...(恕刪)


人家是整天說自己不行

你中國是整天吹自己牛逼

到底誰比較可信?
catherin wrote:
連看都不想看這種兩光...(恕刪)

人家講專業,插不上話就別勉強自己了
La_dante wrote:
老美也在搞,只是因為08...(恕刪)


我也知道老美在搞,我只是回你一個傳統的問題而已,打從01開始有軍武論壇開始沒幾年後對岸鄉民大量湧入(我們不扯啥五毛就論鄉民)這個論壇就充斥這一個同樣的論調基礎,但凡老共出了個啥就是著書立論洋洋灑灑吹個沒完。

從古早的J-10進氣口、鴨翼、隱形、航母、戰車射控、火箭一直吹到現在又來一個新題材,我只想說全世界有哪個地區的人民那麼能來事的?很多東西都只是需求問題而已,人家沒那需求你有結果發產出來就瞎雞排的吹,中國有高鐵美國沒有就這個旋律,我家10口人每天去同一家公司上班所以我買了一台中巴然後回頭笑鄰居你家沒中巴?有沒有那麼無聊?

我在接著講等土共的戰略核潛規模等同佬美弄出這個後接著吹不遲。順道告訴你從核打擊的耐受層面來看中國的承受能力遠低於美蘇,最耐打的是老毛子。

為啥?自己去找資料吧。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