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阿喵 wrote:
個人看法.日本是學...(恕刪)
因為日本的領主眾多,沒像中國兼併到剩下個位數的爭霸者,如果像中國一樣兼併到剩下個位數,那天皇的地位就像周天子一樣會被諸候問鼎讓位了吧。想想看中國的春秋時期,只能出現五霸來尊王攘夷,但戰國時就有七雄爭相稱王稱帝,就是這個道理吧。
空谷101 wrote:
另外我不知道對不對.源平對決後.產生一個結果只有源氏後代才能開幕
所以豐臣秀吉奪得天下也只能當關白後來自封太閤
沒人回小弟唬爛一下好了。
不管是幕府還是關白其實性質上都是一樣的東西。
日本所謂的幕府就是中國古代所謂的開府,日本政治體制延續自中國而且基本承襲漢到唐這一段時間的體制並且很大程度的沿用那個時期中國的政治習慣。而在中國一些官員、將領為了行政上的便捷性與權力的集中性並且招集相關所需要的特殊人才都會有一種所謂"開府"或是置設"幕府"(就是找一坨人當秘書)的制度。
而所謂的開府簡單說就比方你今天在台積電上班結果張老大派你去南蘇丹開一個新廠,在那個打內戰的地方開廠很不容易所以給你全權負責,你可以自己任命所有的相關人員而且原先廠內的人員也盡量優先照你的需求指派給你,而且投資額度全權給你運用,也就是說你負全責也有全權只要跟張老大匯報成果與進度其他的都你說了算。
所以簡單說開府就是你自己有一個小朝廷。
所以古代(就大約春秋戰國到唐的時間裡)的官員官位越大開的府權力也越大,尤其宰相(或是三公這類的)一職的如果是有權力開府的"開府宰相"那都是足以(只是足以不是一定)架空皇帝的職位(不是每個宰相都能開府的)。
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就是商鞅,他為了變法而授權開府而秦國的宰相叫庶長而且站左邊的比站右邊的大所以他開的府就叫左庶長府。整個秦國他最大砍人、用人、立法、行法等的公文基本不用先過秦王。而諸葛亮、曹操也都是開府等級的丞相這兩位權力多大應該都不用多解釋,幹掉皇帝只在想與不想之間而已。以曹操論在建安元年被封大將軍後以日本人的叫法他也可以叫做幕府將軍了(東漢官制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前、後、左、右將軍一律開府而且法定的能養一大群小弟,部曲也)。
而關白這個官與中國最接近的東西應該是兩漢時代的大將軍,關白是攝關政治下的產物,標標準準的外戚干政拉舅舅一起來管事,與大將軍一樣的是基本包給了外戚在幹。從西漢的霍光開始直到東漢的何進(就是被十常侍剁了的那個)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所有能當大將軍的全部是外戚而且各個權傾朝野,整個東漢時期政的治態勢基本就跟日本攝關時期差不多。
也因此關白這個職務名稱的來源典故出自漢書•霍光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就是先跟霍光說才跟皇帝報告,所以擺明的這職務就是外戚專用的,而且幹的事也一樣關白可以先審閱送交給皇帝的公文,所以基本上如果不給皇帝看playboy那關白大人就自己看完暗槓起來了。
雖然每個時間點裡的大將軍職務與權限不盡相同但基本從漢武帝開始以將軍一級的軍職從打仗將軍開始轉成輔政將軍(用以制衡宰相)並且基本由外戚擔任。主要的不同的是日本人當年重文輕武只需要掌握朝堂上的權力就等於掌握武力,而在中國文官是不太容易掌握軍權的,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開始會用武人進入內廷擔任輔政將軍,因為他們就既能有軍權又能有行政權。
所以簡單說不管是幕府將軍還是關白都是在不幹掉皇帝而自己又不是封王(封王基本可以清君側.......)的情況下能整體掌握朝政並且"具備"架空皇帝能力的職位。
不反中 不反共 專打SB開腦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