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駁主戰無用論

今天國防部新聞

國防部:和平統一無望 陸才會動武

News

為何國防部都這麼天真呢?現在在中共認定是兩岸內戰延續中,想打就打,想想中華民國國防部還蠻天真的~

alanchentw wrote:
主戰車在台灣用處不...(恕刪)


一、二戰迄今的登陸作戰除了少數幾場外基本都屬於突襲作戰,因為登陸初期攻方危險性極大所以基本上登陸的頭24小時就決定了該次作戰的成功與否。因為只要無法突入攤頭縱深取得一定的攤頭陣地那呆在海上的部隊縱然有百萬之眾依然無用武之地。而且一旦初始攻勢受挫敵方判明確定的登陸點後那隨著時間的推移敵方援兵必將源源不絕的擁到,而登陸方擠在狹小的攤頭陣地非常容易遭敵方火砲的殺傷。

所以即便部隊肯定會遭到海上艦炮的攻擊二戰中扔然有很多將領執著的要將敵方登陸部隊消滅於攤頭,因為一旦敵方鞏固了攤頭陣地後那就代表著源源不斷的敵方部隊會隨之湧入。

而目前台灣的主力戰車機動力都太差路面均速大約只有35km/h,雖然期待中的M-1有能理論值70km/h的速度但問題這些所謂的主力戰車都太肥了。

參考一下這個:
內政部營建署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
第十一條 市區道路車道寬度規定如下:
一、汽車道寬度依設計速率訂定,於快速道路者,不得小於三點二五公尺;於主要道路及次要道路者,不得小於三公尺;於服務道路者,不得小於二點八公尺。
二、機車道寬度不得小於一點五公尺。
三、腳踏自行車道寬度不得小於一點二公尺。
四、公車專用道寬度,不得小於三點二五公尺;於站臺區者,不得小於三公尺。

目前我國的道路寬度從高速公路到一般的省道一線車道的寬度從3.75米到3米左右,沒有畫中線的巷道大約4.5米到5.5米之間(當然絕對有更小的)而單向雙線(南或北)車道設計上應該有10米左右的寬度,也就是包含路肩與機慢車道,但由於路肩常常會插著電線桿、電箱一類的東西更遑論陸邊的停車。所以使用時主要還是兩線車道7.5米到6米之間的空間。

而車道的寬度是由車輛的寬度去設計的,目前我國馬路上行駛的車輛寬度限制是2.5米,馬路上可以看到一台車就幾乎塞滿陸面的貨櫃車車上的貨櫃寬度是2.44米。

在看看戰車的尺寸

M-48H/ M-60A3:3.63米
M-1:3.64米
ZTZ-96:3.4米
ZTZ-99:3.5米
一台車基本比一個車道還寬,而且開過戰車的應該都知道這東西操作起來不是很靈活不想壓壞或是壓死什麼東西的旁邊最少要有一米左右的空間,也就是需要使用將近兩個車道接近6米的空間。

也就是真的打起來台灣的道路有一大堆主力戰車不是進不去就是真得開進去也無法靈活活動的(對攻守方都是)。

在看看樓主貼文的中的M-8該車不但機動力強火力足夠(反登陸足夠)而且車寬是2.69米,也就是M-8跟目前的CM-21、M-113寬度是一樣的。而且機動能力也跟上述兩種甲車差不多,相同的應該也不少人開過上述兩種甲車應該可以知道這兩種車輛在道路上行駛得靈活性(小弟開過勇虎、CM-21、M-109逛過大街)。

也就是輕型戰車相對於主力戰車在反登陸的集結與後續可能發生(最好別發生)的城市戰中有更好的靈活性與適應性,比方老共的戰車沿著省道前進時我方的輕型戰車可以待在旁邊的巷弄內開砲打其防護相對弱的側面,而且打完還可以往巷子裡面縮然後跑去別地方在打黑槍,你龐大的主力戰車根本追進不來,而真的追近來小巷子裡面還弄不死就不是武器的問題了。

PS:要是想拿有豹2的新加坡做比較請先研究一下新加坡陸軍裝甲車輛的編制內容
waffe wrote:
一、二戰迄今的登陸...(恕刪)


在中國有百萬台商+一堆外商,調動10~20萬人以上部隊集結會沒人知道

而且美國的監視衛星是沒停過的
加上台海還很多重要的外島,想繞過外島上的100~300km反艦飛彈是不可能的

台灣只要初期撐過7天的攻勢就可了,共軍不先拿下外島直接渡海根本找死
我只能說共軍戰車不可能直接出現在灘頭的

我們既然要討論殲敵灘頭的主戰車 就不要扯市區巷戰街道不夠寬
如果要討論市區巷戰 就不要扯到殲敵灘頭
這本來就很難有一種戰甲車能面面俱到

只是台灣的經費有限 才會想到買一個武器要面面俱到 可是這本來就不可能嘛
就像是戰鬥機頂多兼差擔任戰轟機 要當轟炸機載彈量就不足了
所以 在經費有限之下 就要考慮到底是殲敵灘頭和市區巷戰哪個重要?
小弟認為是殲敵灘頭比較重要 (哪有放任敵人上岸了 然後才來準備打巷戰?)
要戰灘頭就先別管車重 車寬了 皮厚砲強能打敗敵人並保護乘員和步兵比較重要吧

waffe wrote:
一、二戰迄今的登陸...(恕刪)


waffe wrote:
而車道的寬度是由車輛的寬度去設計的,目前我國馬路上行駛的車輛寬度限制是2.5米


打仗的時候誰管這個? 整個城市所有建築都可以轟倒,坦克車壓上去把所有車都壓扁,PLA會在乎嗎? PLA不在乎的話,國軍需要在乎嗎?

PLA 送戰車上來必定也是鞏固陣地、擴大突破口用的,城市攻堅大概不會用。它在沙灘、田野間跑,追殺國軍沒有MBT加持的眾多軟目標,國軍在喪失空優的狀況下要如何與它對決,是要考慮的重點。國軍的標槍、TOW飛彈數量夠嗎? 士兵有幾個練過RPG? 我是從來沒摸過。放棄MBT,意謂著要把大量反坦克飛彈放進基層野戰步兵單位,不時的到靶場練幾發。
alanchentw wrote:
國軍的標槍、TOW飛彈數量夠嗎? 士兵有幾個練過RPG? 我是從來沒摸過。放棄MBT,意謂著要把大量反坦克飛彈放進基層野戰步兵單位,不時的到靶場練幾發。...(恕刪)


我只看過66火箭彈長在那裏 摸是沒摸過 (小弟兵種是不用摸啦) 但也沒看人家打過 更別說標槍或拖式
標槍有射擊訓練模擬器 印象中沒聽過陸軍有買
如果標槍或拖式是台灣步兵或裝步的標準配備 甚至也能像美軍平時演訓拿標槍或拖式來打 每個班一年至少打一發
那我就相信戰時能RPG能形成有效戰力
不然平日既沒有訓練 演習也不打實彈 那只是嘴砲而已
但是以國軍的飛彈庫存和演訓 就知道步兵反裝甲戰力恐怕不比嘴砲強


lordkon wrote:
在中國有百萬台商+...(恕刪)



這裡的人都知道老共真的登陸的時候也就代表了我軍海空軍BG的時候,這時台商頂個鳥用?打電話回來報喪?而且突襲除了打人不知以外同樣也能打人不備,我要是老共沿海集結三個船團你要防哪個?你猜我會同時出發還是不同時間出發?哪個是主攻哪個是詳動?還是三路並進全都是主打?還是三路並進海峽集結在一起撲過來?還是先登陸一點吸引我軍集結時在從另一點登陸?還是南北同時登陸在派空降師空投台中?海空軍都沒了還有哪個傻蛋會懷疑共軍會登陸?

守7天?您以為7天候美國大兵就一定來喔?

genome wrote:
我們既然要討論殲敵...(恕刪)


小弟回文中有說灘頭要放棄?
alanchentw wrote:
打仗的時候誰管這個...(恕刪)


MB能跑到台灣的田野就代表灘頭失守,懂?登陸作戰攻方的火力決定的不是武器而是攤頭的大小,第一梯隊登岸的部隊若是打不開攤頭你運更多重武器上來一點卵用都沒有,狹小的地域湧入過多的部隊完全只是增加守方武器的殺傷效果而已,如果戰車在登陸戰中有那麼大的效果當年美國人怎像傻白癡一樣派一堆海陸去當靶子搶灘?一開始就派一堆戰車壓過去就好了阿?老美又不愁沒有運量。要派大量的戰車上岸那是在攤頭已佔領需要鞏固並且向內地擴張的時候才會有效果,前文已經說了只有步兵才能佔領陣地。

莫非您會認為國軍會傻到真的臨戰時海灘上會沒有地雷?MBT隨著步兵搶灘哪用啥飛彈火箭的,光地雷就吃得很飽了。灘頭還沒打開就一堆炸壞在沙灘上不是很好?擋著路還擋住射界。



genome wrote:
如果標槍或拖式是台灣步兵或裝步的標準配備 甚至也能像美軍平時演訓拿標槍或拖式來打 每個班一年至少打一發
那我就相信戰時能RPG能形成有效戰力
不然平日既沒有訓練 演習也不打實彈 那只是嘴砲而已
但是以國軍的飛彈庫存和演訓 就知道步兵反裝甲戰力恐怕不比嘴砲強(恕刪)


國軍是有拖一和拖二A的
訓練發射器也有,要打固定或打移動都可以.
固定演訓也有,演訓代號我就不提了.
以前的編制是直屬連變成直屬營,現在不知道,總之拖式的火力夠就對了

至於灘頭保衛戰
國軍就是用命去換也不能讓共軍建立灘頭堡
這一連用掉了就是下一連要補上去,一定要撐住.
很擔心第一線守軍等不到支援的部隊比賽就結束了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