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jobu2013 wrote:
買m1的錢,夠買多...(恕刪)
反裝甲有些問題要解決
人員訓練,反裝甲武器不是發下去就會使用,平時不常用,戰時更不會用。
體力,反裝甲武器的重量越來越重,使用時須隱蔽、地形地物、可視距離、裝備限制等問題需接近戰車距離約300~500公尺時(住民地作戰時距離更短)擊殺率才會提高,體力不足根本就做不到。
抗壓性,承上述,須接近敵目標才能成效,此時操作組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沒成功的機會不小。
現今戰車的承受力越來越高,反之反裝甲的口徑也越來越大,加上對方步戰協同,我方要靠近戰甲車備便完畢後發射的時間壓力,到時不知是誰先被誰端掉,發射後還不保證能擊殺成功,不成功後能否撤退做第二次反擊都是問題。
不過對方的戰甲車即便有步戰協同,在越蓋越高的住民地作戰難度也更高,被爆頂的機率很大,協同作戰的步兵要完全掃蕩火力點的困難度非常大。
當戰線交錯時,雙方砲兵、空中火力都無法對其支援,這對攻守雙方的難度就更大。
在城鎮戰中,攻擊部隊的傷亡率一般在30~40%之間,比其他戰鬥方式的傷亡率更高出3倍以上,而在城鎮的每個角落都隱藏著致命的威脅,所以城鎮戰具有傷亡大、時間長與意外多的特性。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thymol wrote:
如果我是登陸方士兵,看到對方有各式甲車可能還會想找機會一拼,但我若看到敵方冒出重型坦克⋯⋯我的天啊那會是多大的壓力⋯⋯⋯
重型坦克不管是在威嚇敵人製造壓力以及掩護步兵都有一定的戰場地位,至少如果我要對付m60跟m1我會覺得有不一樣程度的壓力。...(恕刪)
如果我是登陸的共軍,若打完了攜行的反戰車武器(或反戰車武器沒效),我會呼叫攻擊機或攻擊直升機來處理。(也有可能儘量呼叫攻擊機或攻擊直升機來處理,以節省攜行的反戰車武器)
共軍若能登陸台灣,一定是料理掉台灣空軍、並削弱台灣防空戰力於一個程度之後,那時登陸區及登陸區往內陸四十、五十公里範圍內,必定是滿天的共軍攻擊機,隨時準備給登陸的共軍做密接支援,並且努力偵搜、消滅台灣的砲兵部隊。
密接支援 - 維基百科
密接支援(英文:Close Support)是一種軍事戰術上的術語。根據美國國防部2005年出版的軍事與相關術語字典對「密接支援」的定義是:「密接支援是指被賦予支援任務的部隊,在足夠接近被支援部隊時,針對敵軍目標採取細密的整合或協調性的支援活動,以火力、運動或其他戰術行動來支援被支援的部隊。」其他的支援戰術包括「直接支援」(Direct Support)、「一般支援」(General Support)、「相互支援」(Mutual Suppor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