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對美軍購120輛 M1A1戰車 2020年前返台防衛首都 -- 看來只有美國敢賣台灣武器.. 德國豹二 無緣了

買m1的錢,夠買多少發rpg
兩萬個後備軍人,兩個人一組,一組配十發rpg
散佈各大樓公寓,自由潛伏行動
這個才叫作防衛台北市,誰敢進來?

還是要漂漂亮亮,刷得光光的m1在淡水河邊列成一排,才叫作防衛台北市?

說穿了,買武器是買好看買心安的,作秀用的嘛,對不對
z6570000 wrote:
我想不管台灣買何種...(恕刪)

以空中武力來清除地面部隊看似沒錯,實際上,地面部隊要呼叫空中支援並不容易,叫不到是常有的事,地面標定不易、天候影響、作戰計畫制定等一堆問題,不是每個國家的空中兵力都能跟美國一樣能在各空層,各空域、全天候保持一定數量的在空機等待支援。如果做不到,地面部隊只能靠自己解決。
進入城鎮戰,地形因素會鎖定不易,空中或砲兵支援誤擊的機率很大,只能靠步戰協同。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daijobu2013 wrote:
買m1的錢,夠買多...(恕刪)

反裝甲有些問題要解決
人員訓練,反裝甲武器不是發下去就會使用,平時不常用,戰時更不會用。
體力,反裝甲武器的重量越來越重,使用時須隱蔽、地形地物、可視距離、裝備限制等問題需接近戰車距離約300~500公尺時(住民地作戰時距離更短)擊殺率才會提高,體力不足根本就做不到。
抗壓性,承上述,須接近敵目標才能成效,此時操作組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沒成功的機會不小。
現今戰車的承受力越來越高,反之反裝甲的口徑也越來越大,加上對方步戰協同,我方要靠近戰甲車備便完畢後發射的時間壓力,到時不知是誰先被誰端掉,發射後還不保證能擊殺成功,不成功後能否撤退做第二次反擊都是問題。
不過對方的戰甲車即便有步戰協同,在越蓋越高的住民地作戰難度也更高,被爆頂的機率很大,協同作戰的步兵要完全掃蕩火力點的困難度非常大。
當戰線交錯時,雙方砲兵、空中火力都無法對其支援,這對攻守雙方的難度就更大。

在城鎮戰中,攻擊部隊的傷亡率一般在30~40%之間,比其他戰鬥方式的傷亡率更高出3倍以上,而在城鎮的每個角落都隱藏著致命的威脅,所以城鎮戰具有傷亡大、時間長與意外多的特性。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豹2那麼老了......算了啦!
houmh wrote:
對美軍購M1A1戰...(恕刪)
目前為止 M1 出口版均無貧鈾裝甲
應該不會為台灣破例

如果我是登陸方士兵,看到對方有各式甲車可能還會想找機會一拼,但我若看到敵方冒出重型坦克⋯⋯我的天啊那會是多大的壓力⋯⋯⋯

重型坦克不管是在威嚇敵人製造壓力以及掩護步兵都有一定的戰場地位,至少如果我要對付m60跟m1我會覺得有不一樣程度的壓力。
如果我是登陸方士兵,看到對方有各式甲車可能還會想找機會一拼,但我若看到敵方冒出重型坦克⋯⋯我的天啊那會是多大的壓力⋯⋯⋯

重型坦克不管是在威嚇敵人製造壓力以及掩護步兵都有一定的戰場地位,至少如果我要對付m60跟m1我會覺得有不一樣程度的壓力。
thymol wrote:
如果我是登陸方士兵,看到對方有各式甲車可能還會想找機會一拼,但我若看到敵方冒出重型坦克⋯⋯我的天啊那會是多大的壓力⋯⋯⋯
重型坦克不管是在威嚇敵人製造壓力以及掩護步兵都有一定的戰場地位,至少如果我要對付m60跟m1我會覺得有不一樣程度的壓力。...(恕刪)

如果我是登陸的共軍,若打完了攜行的反戰車武器(或反戰車武器沒效),我會呼叫攻擊機或攻擊直升機來處理。(也有可能儘量呼叫攻擊機或攻擊直升機來處理,以節省攜行的反戰車武器)

共軍若能登陸台灣,一定是料理掉台灣空軍、並削弱台灣防空戰力於一個程度之後,那時登陸區及登陸區往內陸四十、五十公里範圍內,必定是滿天的共軍攻擊機,隨時準備給登陸的共軍做密接支援,並且努力偵搜、消滅台灣的砲兵部隊。


密接支援 - 維基百科

密接支援(英文:Close Support)是一種軍事戰術上的術語。根據美國國防部2005年出版的軍事與相關術語字典對「密接支援」的定義是:「密接支援是指被賦予支援任務的部隊,在足夠接近被支援部隊時,針對敵軍目標採取細密的整合或協調性的支援活動,以火力、運動或其他戰術行動來支援被支援的部隊。」其他的支援戰術包括「直接支援」(Direct Support)、「一般支援」(General Support)、「相互支援」(Mutual Support)。

daijobu2013 wrote:
買m1的錢,夠買多少發rpg
兩萬個後備軍人,兩個人一組,一組配十發rpg
散佈各大樓公寓,自由潛伏行動


拿rpg 去k 戰車,
需要無比的勇氣與運氣!

卜隆貢株式會社 wrote:

我們坦克當然要更新但是M1在台灣的交通網行動真的不合適,真的開打大概沒有完整的交通系統,也就是說除了極少數特殊橋樑與道路外幾乎不能使用台灣現有的道路系統做戰術部屬,


軍用車輛本來就要有在非舖裝路面運動的能力,
再說輪車能夠走的路履帶車也能走.

戰時沒有完整的交通系統--> 別忘了還有戰鬥工兵這單位!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