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美欲售我M1戰車,高華柱:沒錢

sp0609 wrote:
因為看到BMP-3與...(恕刪)


當時大家看到CM32不能浮渡也是不解的很多

甲車浮渡的推進力多半是輪/履帶帶划水.帶有推進槳跟水噴這三種

因為CM2X系列是第一種,沒有明顯的推進槳卻又能浮渡,所以大家也就很自然的認為應該甲車都能浮渡

不過不能浮渡也好

像M113中後期型能浮渡也是只能在平靜水域執行浮渡(追加設備後過重,導致吃水線更深),CM2X系的技令裡的警告要求下水前先放防水板,不然浪一大水淹上車頭就會吃水,吃水後引擎就容易熄火

一熄火抽水機就只能靠電瓶的剩餘電力支撐排水

要是電瓶沒電前還發不動引擎....






那M113系的沉船悲劇就又再現啦~



國軍裝備裡有一種東西叫做德國制M3浮橋車,乘載重量上限是70公噸,而且由於不屬於德國國法令裡的"武器"國軍以後還可以採買加購來搭配M1A1坦克

hn1271n wrote:
國軍裝備裡有一種東西...(恕刪)


M3有一些地形限制在,一般官兵的操作心得是在台灣適合得使用區域不多(離岸與上岸坡度不能太陡,不然無法
自行脫離,水流也不能過強)

所以採購一批後陸軍就興趣缺缺

不過M3在歐洲河川倒是很好用啦(裝備原產地好用好像也是應該的?)
炒飯烏龍麵 wrote:
光靠輕形戰鬥(履帶/輪型)車輛和老共的戰車互轟是贏不了勝仗的
...(恕刪)


老共的戰車得先上得來吧...

我也不太贊成買M1A1,不是不好,而是不適合。不適合台灣環境,也不符合台灣「潛艙防衛作戰」的概念。

eclair_lave wrote:
M3有一些地形限制在,一般官兵的操作心得是在台灣適合得使用區域不多(離岸與上岸坡度不能太陡,不然無法
自行脫離,水流也不能過強)

所以採購一批後陸軍就興趣缺缺

不過M3在歐洲河川倒是很好用啦(裝備原產地好用好像也是應該的?)(恕刪)


話說國軍戰鬥工兵不是還有一種M2中框倍力橋

其實也很實用 只是工兵要辛苦些

其實緊急時去周邊區域找看有沒有大水管或是一些大型物件

用M9戰鬥工兵車推下去上面鋪碎石和泥土就可以當便橋了


炒飯烏龍麵 wrote:
話說國軍戰鬥工兵不是...(恕刪)


好玩的是雖然比較辛苦,但工兵群對M2的評價頗高~

eclair_lave wrote:
好玩的是雖然比較辛苦,但工兵群對M2的評價頗高~(恕刪)


能從二次世界大戰沿用至今可不是叫假的

如果50機槍是機槍界的一等士官那M2就就是戰鬥工兵界的一等士官

只是架M2真的很操 而且他的零組件很重 全程都要人工組裝

M2在架時一不小心就容易出意外

曾就有軍官指揮不當結果害手下壓斷腳.........



sp0609 wrote:
M1戰鬥重量超過65...(恕刪)


M1接地壓力遠大於砂車?這資訊從何而來的?也是自己想當然爾?
M1A1/A2約0.95kg/cm^,M-60A3/CM-11約0.85kg/cm^
M1有七對路輪,壓力平均分散在履帶上
砂石車是每個輪胎直接承受
這樣誰的接地壓力大?

要說台灣地形不適合部署戰車,那高山丘陵地形的南韓、瑞士等等國家有放棄部署主力戰車嗎?
又為何陸軍認為雲豹不需要浮游設備這也可以想想
其實這有啥好吵得哩?

陸軍想不想換戰車?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光是有120mm砲可用,就是丟著做固定砲塔也爽,但這筆交易來的太晚了,美方如果早半年放出這批貨,軍備採購清單上自然少不了M1的位置

但當軍備清單都規劃好時,怎生出備用資金就成了一個問題(那個省下的180億真的不多,好些缺口要這筆錢來分填補)

比較可能的最後國防部折衷不以1比1汰換M60A3,而是類似CM32&2X系列一樣高低配,運氣好的話也許買個1~200台還是很有機會的

不然國防部就不會是說還在考慮中啦
(總要看看上面錢從哪先改撥過來,能撥給多少?這樣才能確定可以買多少養多少吧?)
重型主戰車的戰術運用彈性極大,整備費用反而更省。相對壓縮敵方的戰術。台灣還是需要主戰才能掌握戰場的主控權,古有云:久守必破。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