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65955 wrote:怎記得張自忠不是黃埔軍校出身的?它應該是河北保定軍校畢業的吧?!黃埔軍魂應該都沒這麼愛國 早期北洋(新軍)的升遷制度相當嚴謹,軍官需接受完整軍校教育,其中不少精英被派遣留洋.相形之下同時期的黃埔,訓練數月或年餘就匆促結訓畢業,學識兵力裝備皆不如,只能拿信仰及人命去拚.在當時滿腦子熱血的人大概都活不長吧.另外,就如張自忠將軍經常被誤認為黃埔,抗戰時有許多歪瓜劣棗也是偽黃埔.
w65955 wrote:怎記得張自忠不是黃埔軍校出身的?它應該是河北保定軍校畢業的吧?!黃埔軍魂應該都沒這麼愛國 有這回事嗎?黃埔出身,有好有壞,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特別很多都是先烈的愛國志士,說話還是要有些口德...隨便舉一個人...張靈甫將軍...就是從黃埔出身,從抗日到國共內戰捐軀甚至現在連大陸都敬重他的抗日奉獻,他若不愛國,我看沒人配愛國了...
唉 !!怎麼沒人談一談張自忠擔任"華北自治區"北平市長那一段事歷史有太多地面向當權者都是向人民宣傳他需要的現在不是釣魚台反日當道嗎所以張自忠就又上場了是不是黃埔不重要但是當時犧牲了又如何他的後代子孫又沒有18%可領還不是一群跑的比較快的來台灣升官發財還大言不慚的"我對台灣有犧牲奉獻"
LensHuey wrote:投入兵力......要不要也討論投入武器?! 那時中國只有人跟土地,不然怎麼會有以空間換取時間的作戰方針呢?!可憐喔~ 為什麼不討論? 真的名將還是吹噓出來的樣板? 投入的兵力與獲得是否成比例原則本來就是評估將道的指標.懂嗎?
arcangel wrote:為什麼不討論? 真的...(恕刪) 要這樣單純只計算投入及獲得...2戰老毛子那一狗票名將們,全該歸類為欺世盜名之輩了.投入比德軍多幾倍,傷亡更比德軍多幾倍,早期三天兩頭被包水餃,中晚期一得意過頭,仍然被反撲包水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