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ra0414 wrote:
原地踏步(恕刪)
實際上從國軍長年來的自製和採購習慣來看,會有這狀況完全是意料中事。
沒有長遠的技術累積的思想,只有臨時趕工的文化。
IDF一開始就短腿,有去執行提升引擎的專案嗎? 沒有!
後續升級中,也沒執行引擎研發。
到了ADF,F125不夠了,就臨時抱佛腳在那邊趕織女星,
平常沒累積技術,怎麼可能現在讓你做出來!
現在ADF停了,那織女星和相關項目都會停止,
20.30年後又需要新戰機又買不到時,你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嗎?
ADF的事件又會再次發生!
一樣是平常沒累積技術,需要時才在那邊趕,然後又趕不出來,
又說應盡快外購新戰機.......><
即使國產做出來,只要美國賣你同樣產品,國產貨立刻被預算排擠出去。
這個大家都很清楚,就不用多說了。
如果這些方式不改,真建議把這些研發費用挪到其他地方去用吧!
投到這真的是浪費錢又浪費時間。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