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2028與2032年台灣防空力量預估

我單純好奇,

台灣這些裝備零組件和底火,
許多都是進口貨,
台灣根本無法自行生產

彈藥打完是不是請共軍先停火3天,
等台灣補給完成再繼續打,

對共匪進行道德勸說,做人不可以不講武德

而且現在還有更麻煩的問題,
共機有一堆無人機大家都知道,

問題是共匪還多了一堆無人水下作戰機,
直接海下入河道,
如果你沒發現,
它探出頭來,你就要先挨一輪揍...

目前台灣國防似乎也開始注意到這個,
台灣也有開始研發,
但進度目前似乎要再加快,
落後太多
無敵娘娘槍

有刑法又怎樣?[笑到噴淚]然後一而再,再而三發生.而且外包商的東西很多都是進口,台灣一堆軍武零組件根本沒法自製...

2025-02-08 23:52
六月牛車

感覺有人將底火和具有導引能力的引信頭搞混了。

2025-02-09 8:08
台灣作戰用無人機也在快速開發進行中

自殺式無人機應美軍要求 1000美金成本一架也就是30000台幣一架

台灣國防部有規劃要先期採購80000-100000架,此類無人機已經在測試中, 需多長官給予意見,軍方也在整體評估陸軍作戰方式的改變與訓練的要求,這是一項相當大的軍事作戰改變,軍方有放入相當大的人力在基層測試無人機作戰方式,教準部也邀約相當多無人機廠商談訓練一事。

我方參與的計畫細節就不便透漏,但是整個自殺式無人機的設計、試飛與多項修改以期符合作戰需求已經進行相當一段時間。今年就會編入採購預算,正式採購可能是明年,但是如果是事發突然要緊急採購三個月生產10萬台也不是問題。

老共要是想啟動對台的作戰,光是後勤準備都需要超過3-5個月,如果沒有後勤準備,說打就打,七天就會出現沒有足夠的油料供應,仗就打不下去了。真的開始準備作戰,台灣的軍工產業也就及時動員起來,哪真的就有的瞧了。

有趣的是台灣軍方的需求相對保守,我方接到國外的需求在性能上比我們軍方要更高,速度更快。
美軍最新的需求還有要載上100公斤與250公斤的一次性無人機,無人機作戰的機型要求實際上是五花八門,非常精彩。
Charlie2020 wrote:
台灣作戰用無人機也在...(恕刪)


C大,您是少數在01網頁能發表較具水準的軍事見解的樓主,而非大量的嘴炮文章~
想請教幾個問題 : 您說的台灣製的1000美金(30000台幣)一架的廠商是仲碩科技開發
類似像飛魚無人機嗎?
至於要載上100公斤與250公斤的遊蕩無人機,個人認為最快的方式應該會使用劍翔無
人機的模版去改比較快,簡化部份的導引、光學零件,將價格再壓低,量才能爆發,
台灣好像已經接到美國軍火商商談此類無人機代工貼牌的事宜,應該很快在一段時間
會出現在戰場上驗證了~
shuling0909

這些小型無人機對中國有啥威脅?你不知道中國的激光武器有「實戰經驗」了嗎?[笑到噴淚]

2025-02-08 1:27
shuling0909

也許你的價格能壓低到比射一發激光還便宜吧?[笑到噴淚]

2025-02-08 1:29
台灣飛彈又爛又貴又不准 不小心打到沿海核電廠 也是情有可原 反正都開戰了 也不需要賠錢了
chlin2525 wrote:
您說的台灣製的1000美金(30000台幣)一架的廠商是仲碩科技開發
類似像飛魚無人機嗎?


仲碩科技的無人機是類似美彈簧刀300(switch blade 300)型態的小型桶射式無人機,這架飛機沒有被軍方接受的幾個重要原因有:
保麗龍材質的機身與機翼,這種材料在儲存多年後會縮小變形,不耐氣候變化。
他的影像傳導系統有較嚴重的影像傳遞延遲現象,在透過影像遙控的過程會有很大的控制延遲現象,在俯衝攻擊時會不容易命中目標。

這一類型的自殺攻擊機中最重要的科技是哪套低延遲影像傳輸無線電,市場上目前做得最好的依舊是DJI那一套,我們研發的雖然還沒又到DJI的等級,但是足夠在用在200km/h時速的自殺機上。

200公里剛剛做出來,就有國外要300公里時速的遊盪彈藥,馬上馬不停蹄地進行中。
chlin2525 wrote:
至於要載上100公斤與250公斤的遊蕩無人機,個人認為最快的方式應該會使用劍翔無
人機的模版去改比較快,簡化部份的導引、光學零件,將價格再壓低,量才能爆發,


劍翔的巡航速度太慢,設計性能要求不同,在彈量也遠不及100kg!
老美對全世界發出這個性能要求,我認為必須使用較大的引擎才能達成,要載重100公斤起飛總重量要超過300-350公斤,還得要用跑道,如果使用彈射器,這個彈射器也要特殊設計,不小的工程,老闆問我能不能做,我認為那顆彈射器要花不少時間試製,半年內出不來,350公斤級的飛機引擎供應LEAD TIME超過6-9個月,她一聽就放棄了。

老共能做那麼多的大小無人機有一重點,ROTAX這個引擎公司在大陸有分公司,部分零件是在大陸做與組裝,所以引擎供應不是問題,反觀台灣在引擎上受制於外商,這個問題不好解決。
booktree0618 wrote:
台灣飛彈又爛又貴又不准 不小心打到沿海核電廠 也是情有可原 反正都開戰了 也不需要賠錢了


哈哈哈! 對岸的軍盲真是只剩一張嘴!!!!!!
以無人機在俄烏戰場的表現看,以後的戰爭越來越像是在打電玩了。

國防部應該重視電玩人才/無人機/穿越機等的人才培養才是。
前兩年的商規軍用無人機的標案後來很像都沒新聞了....
shuling0909

因為台海戰爭時、戰艦在台灣海峽附近一開電戰干擾、包你無人機飛起來就變成狗吃屎的無頭蒼蠅。

2025-02-10 0:13
shuling0909

台灣海峽是天險?古時候啦、現在是塔綠班不能派兵去填線的結界了。

2025-02-10 0:15
Charlie2020 wrote:
台灣作戰用無人機也在...(恕刪)













哥忍不住笑了

台灣人自己承認:

一、無人機整體供應鏈困境
(一)關鍵模組業者投入欠缺

雖台廠業者的無人機生產自給率可達70%,且對於外殼、金屬組件加工、配電等更可100%提供技術,惟在通訊系統、數位圖控、雲台相機及次動力系統中,如無人機馬達即面臨「技術人才流失」與「研發投入不足」的困境,缺乏國內業者投入。

(二)關鍵次動力系統難以自產

偵搜用的光學組件,如紅外線感測器、酬載和通訊系統等關鍵技術上受限於國外專利或軍用限制,需依賴國外進口,如轉子馬達極端仰賴其他國家的技術與產能。

(三)廠商資本額不大,難有量產能力

廠商雖有研發能量,惟因資本額不大,故多以採購零組件組裝為主,沒有可「信賴」供應鏈;而由於缺乏成熟的核心技術和完整的供應鏈,台灣無人機的廠家多偏向中小型企業,且在無人機領域尚未擁有突破性的創新。尤其當面臨國防的品項需求時,所需製造的啟動成本往往面臨巨大困難。

(四)欠缺良好操作體驗環境,市場難以擴大

由於無人機法規限制太多,難以提供良好操作體驗環境,產業帶動難度高,形成內部封閉的循環難以具備競爭力,並且產業無法僅依靠國內市場,需求量小、訂單規模有限,市場難以擴大。

(五)軍用關鍵技術難以突破取得

無人機關鍵次動力系統如涉軍事等級零件取得、軟體開發的專業知識差距等,常面臨到國際的管制限制,並且難以突破獲取。如:軍規等級的功率放大器(PA,PowerAmplifier),受美國、英國輸出管制,門檻高、單量小及驗證期長最是缺乏。

(六)政府欠缺指派能指揮協調跨部門間的主導機關

以「行政院科技會報」為例,由行政院長擔任召集人,得以調派整合各部會的意見,而「國防科技發展推行會」由國防部副部長擔任召集人,仍以國防部為主導,難以就各部會間的問題有效解決。並且由於部門間的本位及任事等問題,以致《國防產業發展條例》所期望的由民間取得軍事裝備製作認證,條例上路逾三年,僅10-12家廠商獲得認證,而參與國防部無人機的廠商,沒有一家通過廠商評鑑認證;而參與軍品評鑑,一旦通過評鑑認證後,其產品出口要接受管制,間接形同產品銷售受限,也影響廠商參加意願。

二、無人機產業平台問題
(一)無人機商規軍用狀況

需求定位不明,產業難有依循:軍方對於無人機的運用及投入,並無完整一致的構想,雖有提出(中技社,2023)軍方短、中、長期有關軍用無人機建構目標,惟於110年國防報告書中,僅就無人機的定位於「情報監偵」體系下,對於國軍建軍構想、整體防衛而言,無人機所扮演的功能並不明確。
「商規軍用」欠缺統籌,難以配合作業:中科院主導大型、攻擊軍用無人機開發,中小型「商規軍用」無人機需求,散見於各軍種自行籌組編製,並且扣除中科院負責大型、攻擊軍用無人機開發外,現行軍方對於「商規軍用」無人機的戰略構想並無明確統籌主導單位,各軍種依自行構想規劃採購需求,似難就整體無人機運用、反制思維能有所連動,連帶使得民間產業配合投資承擔過多不明確。
軍需規格高,投資承擔風險:政府開出高規格的要求,廠商無力負擔,對於商規軍用無人機原型機廠商,需克服因法規限制,難以進行模擬飛行測試(如飛行場地軍機場、保密、船艦模擬等),還需承擔投入原型機開發設計成本,而量產訂單尚未能確保到手的成本風險。
(二)無人機人才培育

缺乏專業人才和教育培訓:無人機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和技術,需要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的人才,但目前台灣在無人機教育和培訓方面仍有不足。
缺乏市場開拓和產品創新:無人機產業聚落多以提供服務為主,缺乏自主研發和設計的能力,也難以拓展國內外的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建議可利用AI技術輔助,產生更多大膽的構型與設計合成,並且透過形成數位攣生無人機技術(dronedigitaltwin)虛擬仿真提高製造效率,包括軟、硬體環境模擬及數位(虛擬)風洞等技術,建構高附加價值的差異化產品,擺脫國外供應鏈的箝制。
對比就業市場競爭:無人機產業就業市場規模,往往難與同類航空、資電產業薪資競爭,學生畢業選擇高薪就業。
@shuling0909,其實很懶得回答你的問題,你要不是軍盲就是五毛,講的都是帶風向
的話語。首先老共的雷射(激光)武器的實測有以色列的”鐵束”戰場實測經驗豐富? 全世
界雷射炮戰場實測最豐富的國家就是以色列,以色列自己都說雷射(激光)武器只能做為
應對無人機武器的”輔助”武器,本人曾經使用操作過雷射(激光)設備,雷射也被大量的
應用於工業焊接和切割用途,沒錯雷射有著單次發射價格便宜的優點(只需電的價格),
速度快價格便宜,但同樣有著二個嚴重的缺陷 : 1因為物理原理,當天候環境因子干擾
時,將嚴重影響其性能,如在雨天、霧天、塵霾、雲層干擾的天氣狀況下,因為光學的
散射現象雷射(激光)的光將被散射掉而大大影響其射程及落點的功率,所以這類武器在
晴天時是不錯的武器,2.射程問題,其如果要再提高其射程,其電源供應是一個問題,
如果未來要使用到高達100~200KW,電源供應器將是一個很大的裝置,使用50KW的
雷射(激光)武器其射程將侷限在1~2公里內,所以雷射(激光)武器還是被定義於對抗無
人機的輔助性武器,而非主力武器。

無人機於戰場的橫空出世,相對的反反無人機武器戰術也被多個國家開發中,由於無人
機種類眾多分類也有多種方式,簡要的列出幾種無人機與反反無人機對策(約略以體積
航程歸類) :

1.大型無人機 : 翼龍I、II、III ; 彩虹4~6 ; MQ-9 ; TB2等
這類無人機配到齊全都不便宜了,可以偵查、可以掛彈(1~2噸),飛行高度多
高於6km~13km,滯空時間也可大於3小時了,速度慢無匿蹤是其缺點
台灣可應對武器 : 弓二、弓三、標二及NASAMS防空系統的AMRAAM-ER或AIM-120
或戰機的AIM-9或AIM-120和AH64、AH-1,海劍二或陸劍二需等
無人機在較低的滯空高度下才能有較高的擊落率
此類飛機基本上沒太大的應對問題,本來鷹式飛彈打這種軟柿子是最佳不過了,但台
灣已將鷹式飛彈退役就在這裡不多談了。有款防空武器其CP值很高,就是以色列鐵穹
的塔米爾(Tamir)飛彈,每枚不到10萬美金,射高射程及雷達偵測系統都足夠~

2.中型遊蕩炸彈無人機:見證者、劍翔等(這類基本構型都脫不開以色列早期的哈比無人機)
這類無人機相對便宜,但見證者簡化到太陽春了,如果提升其光學偵測或配置紅外成像
裝置和動力引勤,這類遊蕩炸彈無人機的價格將會升到20萬美金以上。這類無人機有著
較遠的作戰半徑,未來如果價格夠低且對移動目標的搜尋機能提升,會是台海戰爭對台
相對危險的武器~
台灣可應對武器 : 同上的武器,和大型干擾車,此類無人機使用防空飛彈的CP值已經滑
不來了,台灣無尋覓到更佳的高CP值應對武器將會消耗掉大量的台灣防空飛彈,如選擇
性的不進行攔截,其彈頭搭載的50~100kg火藥,對重要目標亦會形成相當破壞力~
同樣的以色列鐵穹的塔米爾(Tamir)飛彈,仍然是應對此類遊蕩炸彈無人機的高CP值武器~

3.小型偵測或遊蕩炸彈無人機 : 彈簧刀300、彈簧刀600、柳葉刀無人機等等,個人將無法
直接飛越台海的無人機都歸類到此款上面,作戰或偵查半徑可到~70km,價格幾百到數
十幾萬美金,這類無人機俄烏戰場每個月還要需各消耗掉數萬架的無人機,是雙方近戰
時偵蒐自殺攻擊的廉價武器,但航程短易干擾也是其缺點,台海戰初期應該不需考量此
類武器登陸戰後才需考量。
台灣可應對武器 : 中小型干擾裝置,地面防空炮、重型機槍等
必需說台灣佈局此類小型無人機的對策還需加油,除了干擾裝置的建軍外,像自走式的
防空炮、彈車也需儘早規劃(含炮車上的車載可攜偵測雷達) ~

4.大型匿蹤無人機 : 無偵8、攻擊11、彩虹7等匿蹤無人機,這類無人機基本上都不
便宜了,共軍的數量也不多,用弓二、弓三、標二打吧,就雷達偵測上要花點時間吧~

雷射(激光)武器現階段在應用上被定義為輔助武器,各國也都還在研發就不在此詳論了~
shuling0909

四軸無人機剛開源時我就組裝玩過了、那時連大疆都還沒有出生呢、那又怎樣?我有比大疆厲害嗎?

2025-02-10 19:06
shuling0909

我只是好心提醒、你們在開發無人機時要記得在高電磁干擾環境下測試喔、不然辛辛苦苦飛上天就直接墜機了。[笑到噴淚]

2025-02-10 19:14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