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家不知道,網路化比造大平台要更困難更費時甚至更花錢,最重要的是更花高技術人力
台灣有多少高知識人才在軍隊在中科院搞這些?搞了幾年?以“人-年-錢”(一個人全職一年x分攤預算金額)來算從一開始到現在比不上美國一年投資在這上面的零頭
美國海軍聯合各載台分散式作戰的技術從1970年開始開發到現在,可以說到了2010年代才開始具備一開始設想的功能。這不只是電腦計算和wifi,還需要龐大的物理、氣象等細節知識的積累,台灣要從頭發展比造一艘可以和055匹敵的神盾艦還困難
然後就算美國賣你CEC套件了,不用自己開發,難道就可以用小艇和無人機海來對抗大艦隊嗎?並不行,小載具偵蒐距離短,要不航程短要不速度慢,在具備完整海空戰力的大艦隊前沒有前進部署能力,等於全部被壓縮到本島海岸線,那就談不上分散式殺傷了,也用不著CEC,沱江級靠陸上/空中指揮出海10km發射雄三打游擊射完就跑
分散式殺傷/整合火控的目的,是讓大艦隊可以擴展防禦、攻擊範圍,讓艦隊裡所有艦隻統統參與作戰,如果你根本沒有大艦隊,也就用不上這一套了。CEC的前提是有很多高效雷達的資料可以整合,沒有大艦就沒有高效雷達,也就沒有東西需要整合了。
聯合接戰主要是為了艦隊防空,因為空中威脅的目標速度快,能融合數量愈多、分散愈廣的雷達資料就能愈快定位並攔截,如果沒有大艦那就可以完全放棄區域防空,小水面艦艇像沱江就只以反艦為主、點防空聽天由命,根本談不上分散式殺傷,這樣一來,本島空防也就完全依靠陸基防空飛彈和空軍戰機
總之,“網路化海軍”最重要的功能是區域防空,仍然需要高效雷達,就需要高效載台。如果台灣要整個放棄水面艦隊,走回飛潛快路線,那就用不著複雜的聯合接戰系統了,射個反艦飛彈就回港,這件事60年代就做得到
美國認可海軍發展不對稱作戰,當台灣提出要自製潛艦時,很快就八方來援。海軍高層要打造大型水面艦隊前,應該得先想出一套戰術可以說服盟友和國人。
台灣海軍的主要目標如果也是著重在海上拒止,讓更少的解放軍登陸跟陸軍的志願役、義務役或民兵巷戰,那麼陸上都在全民國防了,海上也是可以考慮全民國防。二戰珍珠港事件後,美軍要轟炸東京,航母因為被日本的間諜漁船發現,美軍轟炸機因次倉促起飛。這是日本海上軍民合一的案例。台灣的貨櫃船、遠洋漁船數量,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
大家想的也許都對.但是當你就在那個位置上,方向突變,你的升官機會沒了
要你從此不記官銜純粹為國效命....升官發財請走他路
幹,我從年輕輩操到現在,
不只頭洗一半,是洗到頭都白了才跟我說建軍大方向變了
一級艦沒了,缺沒了
那你叫那些飛彈部隊,按按鈕的有必要時拿槍自己去打仗啊
老子打報告退伍,不奉陪了
早說當初我就去學電腦就好
學開船/指揮幹啥?升官的又不是我
這就算司令跳下來喬都沒用
你佔到缺了,一個月領多少?我領多少?
聽你在講幹話!
當然會很多人從中作梗,或明或暗絆你一腳
我管你理想多偉大
至少我佔到缺之前別動我的升官路
我想這或許就是海軍為何十幾二十年都搞不定方向的原因
那不是理性分析可以化解的
必經牽涉到高薪與權力
另外網路化,分散化作戰我是想到幾個問題
1.如果老共直接先丟電磁彈,我們的網路系統,尤其是各端點的防護撐不撐得住?
撐不住就是瞎了,那既沒有能獨立作戰的大船,靠雲端指引的小船又沒了方向,仗也別打了
2.老共一堆民兵船.而且運用很久了,其實我覺得這些才是可怕對手
如果他跟我們一樣貨櫃車設想一樣,鐵殼船隨機藏個飛彈,雲端指引打了就跑
憑數量,我們比狼群還是比不過他們
這有辦法解決嗎?
大家似乎忘記一件事,老共是打游擊行家中的行家
這點絕不能低估
大艦不要只要小艦 可以
大艦防衛出缺怎麼安排
人員的訓練出處怎麼安排
要認知海上糾紛 海難沒有大艦可以處理
與其他國家的灰色地帶糾紛只有小艦可以處理
艦隊護航持援水面作戰只有小艦
沒有三級艦的訓練 潛艦出來就當將軍?
你可以想像台灣所有的支援艦隊護航的都是輕巡或者是潛艦?
你第一個要做的是說服所有的海軍官兵
與其讓基隆級一直守在碼頭 不如做可以出任務適當的軍艦負責巡弋作戰
快速火力強大的小艦可以多
大風大浪的時候還得大型軍艦才有辦法作戰
作戰不外乎是挑你的弱點打擊
當台灣沒有大型軍艦的時候你要用什麼方法讓彌補這個缺
有辦法彌補當然可以取消大型軍艦否則敵人一定針對這個部分強力打擊
那樣改革就沒有意義啦
別忘記台灣的防禦圈不只100公里 你必須先解決金馬太平島和東沙的問題 這是存在的事實
TW Energy wrote:
原始規劃22艘新型巡防艦,現在剩下十艘,加上原型艦與六艘升級的康定,總數十八艘。
未來或許會有什麼變化不知道,但是現在看起來不明。...... (恕刪)
「源頭打擊」、「以陸制海」、「分散式殺傷」 = 「聯合制海」,陸上主角才是重點。
成功級會升級,基隆級、派里則未定,沱江級 (海軍+海巡平戰轉換)。
現在又傳出海巡署現服役船艦約一八○艘,其中卅五噸級以上艦艇均會配備平戰轉換作業系統,會裝上什麼系統不知道,卅五噸能裝什麼

荷蘭支援烏克蘭的Vera-NG被動搜索系統,可偵測空中、水面、陸地的目標,目標檢測範圍 ~ 400 km,精度高達 20 m,工作頻率範圍 - 從 88 MHz 到 18 GHz,同時跟踪目標數量 - 最多 200 個,資料新時間 1~5 秒/次,這種東西台灣應該要想法辦弄到手。



至於彈的部分,請看下方前幾天烏克蘭 Storm Shadow攻擊 Chongar大橋的影片,影片中鎧甲防空系統對著Storm Shadow發射飛彈,但是無法鎖定,亂飛一通,眼睜睜看到飛彈擊中目標,對比 Kinzhal、Kalibr 被成功攔截的次數,看來匿蹤飛彈會比較好用,LRSAM一定要爭取到手,不然就得自己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