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老要恢復兩年兵役搞大陸軍的,可以去連署公投

knightcsf wrote:
這樣的狀況下,你認為訓練會有何意義?


我認為有的

個人觀點是從預算.部隊人力結構.花費成本.軍隊效能這之間平衡的前提在看徵兵制.志願役等議題

一個部隊有多少裝備跟編制,就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員來操作與維持

全志願役理論上役期長,可以理想擔負高專業職缺,但預算跟招募如果無法滿足目標,就只有縮減編制跟提高支出預算提高誘因跟補足缺額這兩條路

縮減過度容易造成帳面裝備豐富,但後勤虛弱無法提供持久或高消耗的戰備能力,以及平時就在人力使用的高壓力邊緣徘徊

但於預算也無法說增加就增加,必然會跟國家其他預算產生一定排擠

一定比例的多年制徵兵跟志願役並行的作法其實是個不錯的折衷

部隊日常維持的基本人力可以保持,專業軍士官的骨幹維持也有基本能量在
過去甚至能讓各部隊在戰備任務跟休養生息之間互相輪替(現在應該很難)

不過這個話題其實沒需要過於爭論就是了

只要情勢有需求,多年徵兵制就自然會回歸,若長年情勢緩解,社會又會覺得義務役沒需要,轉志願役為主的呼聲就會提高,這兩者之間單純是看需求會不斷變化著
knightcsf wrote:
公投兵役到1年應該是(恕刪)


刪文。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eair wrote:
2021要2022了(恕刪)


基本上現在喊著重回兩年役的

不是沒腦子 就是存心不良~

因為台灣現在40歲以上的人 幾乎都服過一年役

45歲以上的人 也多半有服過1年半至兩年役

當年國軍戰力如何? 豈有不知?

我們看看本世紀從美國進攻伊拉克 阿富汗到今天烏俄戰爭
國軍這種老舊義務役訓練方式 以及把士兵當公差 雜役作法
能夠承擔現在化戰爭嗎? 不可能的事~

現在國軍編制員額就是21.5萬人 如果全面恢復一年以上兵役
除了把現在約3萬人的編缺補滿外 會讓國軍總人數達到25萬人以上
試問這個錢 有沒人要出?
照波蘭的標準 一萬人需要增加一億美金軍費 國軍光為了徵兵擴編
就得花掉120~150億台幣 每年~

這筆錢每年都要從軍費裡撥出 還不算你要讓這些人裝配現代化武器
如雲豹 M1 M109或反甲飛彈等費用 和必要的訓練
若都計入了 每年的軍費增加不會低於200億 這可不是小數字~
畢竟只拿著步槍一點都沒用 現在烏克蘭並不缺拿步槍的士兵
但為何無法把俄羅斯攆出國境? 因為能打硬仗的空軍 裝甲兵 它的數量與素質不如俄羅斯啊

很現實的問題:

一年或兩年役 國軍的能耐 就是養出還可以的步槍兵而已
再好也沒了~ 因為時間跟經費都不足~

先有合適的擴編計畫 然後增加必要預算~
再來提徵召多少士兵吧?
Mattelaaa wrote:
基本上現在喊著重回兩...(恕刪)

我非常討厭徵兵制,因為非常不公平,高官子弟可以逃,醫學院學生也在逃,就普通的老百姓沒辦法逃。。。問題是,國家真的需要那麼多義務役士兵嗎?

之前說過了,進去打雜 開車 除草,打棒球 藝工隊的。。。
倒不如跟泰國一樣抽籤,先把範圍放寬,真的不能當兵的剃除,不想當兵的付錢換免兵役。。然後抽籤!抽中者一律不得拒絕,二年兵役。。。。由國防部規劃每年適合的補充數量。

不想當兵的付錢。。。這些錢用來擴充軍備 增加軍人待遇。。。。蔣家為了幾個人,硬搞個加拿大國籍,然後花了幾千萬不當兵。
那些醫學院畢業的,為了早點出來工作,也不會介意花錢買職涯。
那些棒球員,已經跟MLB簽約的,也不會在乎,花點錢早點進入職棒生涯。。。
TW Energy wrote:
因為賦予政府兵役權力(恕刪)


這有點疑問
其實從兩性婚姻的公投就知道了 

釋憲文出來後,還有人想要去嘗試推翻釋憲文的公投
但是後來一直被中選會要求修正
釐清是否有違憲。

因此如果單純只是說服役幾年
應該沒有違憲問題喔
eclair_lave wrote:
我認為有的個人觀點是(恕刪)


這個問題我很早就說過:

國軍一直感覺缺人.. 因為還是編太多人了..
以台灣現在約160億美金的國防預算(這還包括買F-16這種特別預算 否則維持經費只有約133億美金)

你不可能維持一支400架戰機以上的中大國級空軍
及20餘艘巡防艦以上大型艦隻的中大型海軍
又要陸軍保持十萬以上 跟英法這種中等強權幾乎齊平的地面部隊

所以我們會面臨的問題是:

陸軍需要的員額最多 但平均每人分配的預算卻是最少
如此下來不但找不到人來頂 甚至訓練水平也會是三軍裡最差的...

大家都知道國軍陸軍是乞丐兵 無所不缺 甚至連經理裝備有時都還不到位
論品質就更差了..

哪一個國家 可以用區區133億鎂軍費
維持一支20萬人以上的現代化軍隊 裡面包含400架以上戰機
及20幾艘大型軍艦 又現在得大量增加至少600枚以上的飛彈部隊..

這是很強人所難的事....

雖說國軍預算還會再增加 但扣掉通膨部份 及必須的更新與採購維持費用
剩下能擠出30~50億 都不太可能
所以 要搞徵兵制擴編 在沒有足夠預算下 會產生的後果是 稀釋現有的單兵訓練與維持費用
讓陸軍整體素質再低下化.... 這是我們耗費人力 想看到的結果?
不是吧 這是自欺欺人的飲鴆止渴...
只看到軍隊人數膨脹 求個心安...
卻沒想到因為沒錢 整個戰力往下降...

沒錢就沒有足夠的彈藥給你打 尤其是一枚至少一千美金的戰車或火砲砲彈
甚至像刺針 拖飛這些飛彈 價格更高 人多了 打得就少了 經驗值就越刷越低
偏偏這些才是現代戰爭最需要的 要步槍兵還不簡單? 烏克蘭有4500萬人口
備役人數比台灣還多 抓個20萬人練2個月就可以用了 但能打敗俄羅斯嗎?

現在烏克蘭要的是能打硬仗的特種部隊 或無人機操作 能使用反甲防空導彈的專業兵種
這些可以用義務兵擔任嗎?

台灣未來面的不是滿坑滿谷的共匪持槍農民兵 是類似這次俄羅斯突襲烏克蘭機場的VDV特種部隊
這不過2,3千人規模 及頂多幾萬人 現在掛在烏克蘭境內那些裝甲部隊 我們要爆步槍兵與之對戰嗎?

這是錯誤的 事實上 台灣根本不能讓匪軍上岸太多人 穩住橋頭堡或控制港口 不斷把兵運上台灣
否則誰能應付得了14億人口之下 可以徵召的1~2千萬韭菜兵?
所以保護台灣要靠海空軍及反登陸作戰 不是試圖組織大規模陸戰 全世界有誰敢跟共匪玩大規模陸戰?

其實國軍所謂"缺編" 問題就在編太多人了 當然人不夠用
把部隊再裁個兩萬人 不就夠了? 哪有國家軍隊不缺編?
美軍都缺 甚至連航空母艦上艦載機都要調其他聯隊來補齊 方能出海執勤
但到戰時 都會拿備役人員補齊 不是嗎? 國軍也是啊...

陸軍要做的 不是到處要人 而是很務實地 打造出一個又一個
量少但質精 可以打硬仗的營級 連級部隊.. 這樣的部隊規模 才利於反應與動員
應付匪軍的突襲奪港 奪機場行動.

就算遇到搶灘作戰 台灣灘頭也不具備數千人能同時上陸的卸載能量
國軍只要能衝上灘頭堵住 配合海空火力及砲兵力量 就能把每波上岸匪軍解決掉...
就像70年前的古寧頭戰役一樣... 前面堵住 後面封鎖 打掉匪軍增援船隻
戰爭就贏了 贏個幾陣 抓個幾千俘虜去遊街 習皇就知道不能再打了...

但是這種作戰反應要快 匪軍登陸第一小時到場一個加強連 比匪軍上岸兩三天後才跑來一整個旅
還有價值得多... 一整個旅沒有可能讓你幾小時甚至半天就能拉出去 光把人點齊就好幾小時了...

而台灣沿海戰術環境 及台灣的人力資源 也不可真的處處設防 搞起海岸長城
過去國軍是有這個打算 但今天 不要說找不到這麼多人力
以匪軍能進行的局部火力 也能輕易轟出漏洞來強行登陸 就像烏克蘭根本不守邊境
因為國境太長又平坦 一旦對方裝甲縱隊從你非重點兵力區域突穿 反過來包圍你掛在邊境上幾個重點集團
就全軍覆沒了... 台灣也是一樣 能進行大規模登陸部隊灘頭就那麼幾個
主力要能最快速度開到該區域
其他區域擺一些二線兵甚至民防盯著就好 加上美帝幫著"開圖" 我們會不知道匪軍想從哪裡上岸?

知道匪軍要哪邊上岸 就把部隊及火力往那裡開 然後口掉上岸的匪軍 就結束了. 這波的攻勢
速度越快越好 所以部隊的要求是量少質精 戰力強 不是宣傳口號 是真的能玩硬的...
依據各國經驗 這種部隊不但養不了太多 包括對岸匪軍都是 而且 不可能是義務兵能承擔的...

簡單說 國軍的地面作戰思維 還活在二戰時期完整 大型編制的步戰砲混合作戰
這樣的軍隊 是完全無法承擔現代化戰爭的... 火力比兵力來得重要
各國都是減低人力 降低編制來滿足越來越貴的精準火力 現代化武器需求
武器貴是就是為了省人命 省人力 越有效省力省命的越貴 所以你不可能繼續維持大量步槍兵湊數
只有台灣反其道而行 軍隊人數已經接近全國人口1% 不算少了 還要擴編來打落伍的地面戰...?
有甚麼好公投的..

時代在變 國家的軍事能量不再以 人多 作為優先..


會這麼想要恢復徵兵1年 2年的..

不就是沒安全感

才會提這種人多不怕鬼的想法


工廠 辦公室 到處都再推自動化.. 降低人力

世界在變

該改革的是 古老的腦


多鼓吹還沒找到方向的年輕人 去從軍..

一樣是對國軍有幫助...

這跟義務役延長 一樣意思啦 ( 薪水還比較多)
愛。回。家 wrote:
我非常討厭徵兵制,因(恕刪)


我的看法是:

台灣的徵兵制 應該"民兵化" 就算再延一點時間無妨

最好不要超過一年 理想就是半年 熟悉一些基本軍事作戰知識
與軍隊組織 軍務常識 拿起槍能幹架就夠

現在的四個月倒也不是不行 老美的國民兵就是四個月
然而國軍本來就沒很精實 給個半年是不要讓服役者與幹部壓力過大...

還有 如果不接受徵召 除了要有合適理由外 另外要出"代役金"
雖然這是某種程度"逃兵理由" 但總比什麼都不出還強得多...

另外像現在的教召 我認為要務實化 除了訓練內容要符合實際需求外
整個制度也要可長可久 不必為了一兩次作秀搞得特別硬
像長行軍我就覺得不必要 因為 台海防衛 拼的就是時間 一個戰場需要你行軍好幾小時才趕到
這樣的戰局已經無救 高度疲憊的士兵也不會有什麼戰力了...
台灣只有3.6萬方公里 且北中南東各有其負責軍團兵力 幾乎沒有超過100公里的機動必要

教召就兩年兩星期 一律公假公司不可拒絕 編屬於一線部隊的補充兵
年紀要低於35歲 後備連營 則可以到40~45歲 年紀再大 就只能承擔像地區保安隊的任務
另外女性也要編入教召 只是跟男性不同 她們只要能拿槍開槍 有限度訓練打靶就夠
主要任務應該是後勤支援及救助
簡單講 台灣只要拿得起槍 開得了槍的人 給你槍你就要能打 會打
這樣的民防水平就夠了....
絕對不要一個女人家(甚至男人!) 看到砲彈打過來 只會抱著大哭 這樣人家不打你 就沒天理了..

但這像上面這種從20~45歲的例行教召 本身就是很高的社會成本 及相當的軍費支出
不要一頭熱就上了 先做好評估 再提出各項方案討論 才較可能成功且持久...
YC_Jiang wrote:
這個問題我很早就說過(恕刪)


有那個需求送反甲訓也不難哪,這些彈種都有訓練蛋或模擬器可用

恩...這不是重點

基本上,不管任何裝備,沒有一定數量以上無法構成有效戰力,尤其對面的裝備素質逐年提升又有數量優勢,就更難以靠相對偏少的數量對抗,所以還是需要保持一定的編制底線

而且在飛彈.新裝備等不斷納入編制後,實際上裝備數量或種類是往越趨變多的傾向

因此負責後勤相關的維持更不能縮減太多,但國軍數次縮編以來被砍偏重的都是後勤相關的部分,個人覺得不是好趨勢,這些都會表示在日常任務或壓力增大一段時間後,以各種事故的方式展現出來

一支部隊要它長期都維持在高戰力還是需要給與對應可弛可緊的餘裕容許
所謂的量小質精終究是理想不錯,但現實實在難以達成或維持的目標,那不如讓它維持在各方面可能有個6~70分附近,隨時都能彈性調整的狀態
YC_Jiang wrote:
我的看法是:台灣的徵...(恕刪)

有些人一直說,台灣兵力太少。

那我們轉頭看看日本自衛隊多少人,大約25萬人。

英國軍隊也二十幾萬,比台灣稍多點。

法國軍隊含傭兵大約45萬。。

一直說很弱的德國有十幾萬,快二十萬兵力。。

別忘記,除了日本有上億人口,其他英法德沒有一個人口破億。。。
台灣只有2300萬人口,就已經養21萬的兵力,不夠?
再來算錢。。。。台灣會比日英法德,更有錢還是軍火工業更好?人家都是七大工業國的成員。。。

英國怎玩?打世界大戰才徵兵。。。
台灣現在開始研擬增長役期。。。其實也是在準備台海局勢。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