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町成哥 wrote:
海鷹眼用高增益天線 雷達上方高角度能見不足
朱明這篇報導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把「天線」和「振子」搞混在一起,以為兩者是同樣的東西,事實上兩者功能不盡相同,PTT上有篇回文寫得不錯,參考一下
引述PTT來源:Re: [討論] F大提到中科院雷達落後中共10年以上... - 看板Military ...
「剛好看到這篇,有人提到用八木振子落後,讓我真的覺得有些腦麻....
有些傢伙真的連天線和振子的差別都搞不清楚。而拿APS-145的天線來說八木振子天線落後更是在搞笑。
ESA天線本來就是由許多的振子天線所構成,就算振子天線是使用八木天線,
那也和傳統的大型八木單天線雷達是風馬牛不相干。
如果振子使用最簡單的偶極天線,代表振子沒有進行增益,是以對稱的方式向外輻射電磁波。在振子天線與振子天線間利用移相使電磁波干涉,形成指向性波束時,也代表波束是對稱的。正面發射的波束,就會在天線背面有個鏡射的反向波束。如果沒辦法利用鏡反射利用這個波束,就還得要想辦法吸收這個鏡向波束,這也代表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能量是被浪費掉的。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就會想辦法讓振子也能有有增益,讓能量都能從天線的正面出去。而方向增益的效果好,也能最大幅度的增加探測距離。
而就單一振子天線的增益來說,很少有表現比八木天線更好的。
而且八木天線另一個優點是極化方向比較好控制。可以省下很多濾波的麻煩。
先不提軍用的研究,即使是民間的,也是在研究如何直接將T/R單元天線,弄成八木天線的型態。
https://doi.org/10.1590/2179-10742019v18i21442
像這篇2019發表的研究,就是想辦法在PCB上直接做出八木振子天線。
https://www.researchgate.net/deref/http%3A%2F%2Fdx.doi.org%2F10.1109%2F8.668900
這篇IEEE的,則是想辦法利用平面的方式做出八木振子天線的效果。
當然,方向增益的效果好也不是沒有缺點的,雖然正對天線時有最大的探測距離,但是隨著波束偏折的角度增加,探測距離的衰減也會比較明顯。
但是對於長程雷達來說,增加最大探測距離是更為重要的,更何況也還有機械旋轉底座可以幫助雷達對正目標。
如果由科科院的某雷達的八木天線振子來看,水平面上的方向增益比較好,可以最大化的增加偵測距離。而垂直面上需要掃描的角度本來就比較小(除非要反彈道飛彈),波束偏折造成的偵測距離縮短不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