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nzvon wrote:這篇文章不是你寫的吧(恕刪) 你有沒有中國的”查重機“?你只要查出我有一個字抄襲,我立馬在你面前跪下。不要以為網上的都是不學無術,我的古史知識比你們強的太多,可能我一年讀的書你一輩子也讀不完,只是好玩上網打打字,這些花不了我多少時間,要真的跟你談春秋戰國,恐怕得花幾年時間跟你上課,got it?
clo2199 wrote:樓主喊要李牧帶怎不算算李牧那時後出生沒長平之戰前260年開打李牧死於前226年中間差了34年,哪長平時李牧在哪下面要不要喊邯鄲之戰叫王翦帶兵 樓主的確弄錯年代李牧生年不詳,連對匈奴戰役時間都說法不一李牧死時預估50~60,長平之戰頂多26歲,大概剛剛從軍不久,如何成為帶兵大將軍?所以維基百科寫李牧破匈奴西元前265更不合理那時頂多21歲,李牧成名的破匈奴之戰應在長平之戰結束國力短暫復甦,西元前250之後,不然前257~259有滅國之虞的邯鄲保衛戰,怎不見李牧帶兵西元前243以國相身分出使秦國,那時年過四十,應是已有戰功,十年後才能成為對抗秦國主將,但是趙國國力已無法對抗秦國李牧就算不被反間計害死,最終也會如項燕一樣兵敗,甚至六國聯手也無力回天六國滅秦兩次機會都錯過,孟嘗君帶領三國聯軍破函谷關只為報私怨,各國也異心而瓦解,河外之戰各國決心不足,信陵君後來被魏王猜忌無法趁勝追擊,拿下長平之戰也重創的秦國。
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t/%E5%85%AD%E5%9C%8B%E8%AB%96_(%E8%98%87%E6%B4%B5)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6]洎牧以讒誅,[7]邯鄲為郡;[8]惜其用武而不終也有廉頗李牧不能用對嗎?
鮭魚握壽司 wrote:其他六國應該沒有人要(恕刪) 燕國在趙國慘敗後還出動60萬大軍偷襲趙國被打敗,就可以想到當時其他國家根本覺得趙國被坑殺40萬大軍變衰弱而很爽,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這60萬燕軍應該長平之戰尾聲馬上去補秦國尾刀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