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新一代巡防艦

張敬民 wrote:
.其實我覺得說不定我們和美軍買濱海戰鬥艦他們會賣,沒記錯的話美軍好像覺得這台不好用,但搞不好很適合我們🤔.(恕刪)


美軍嫌生存性太低,一發反艦飛彈就畢業了,上萬噸的驅逐艦還可以挨2-3發,只是要在小船上安裝太多設備是不可能的事。
張敬民 wrote:
其實我覺得說不定我們...(恕刪)


LCS預設用途還有為何被放棄你可能要先去了解一下
這個噸位跟火力、偵蒐能力是否適合台灣需求,很有問題
目前LCS的外銷實績只有沙烏地阿拉伯...雖然較原版的武裝強化過,但仍然只能算是輕型巡防艦,和我們的需求不同。
張敬民 wrote:
其實我覺得說不定我們...(恕刪)
BUCK wrote:
目前LCS的外銷實績...(恕刪)


不好意思喔!!
我覺得我可能是在說笑, 我還是比較鍾情去改幾艘 5 萬噸級的貨船, 強化鋼板與防爆設計後改成無人遠端控制!!
平日可以放太陽能板當作外海發電站, 戰時就改成衝鋒船, 專門去撞對岸的 兩棲攻擊艦跟航母!!
當然囉, 起碼是要承受幾百發飛彈與艦砲轟擊又不會沉, 還能繼續衝撞的!!

改裝一條貨船, 成本應該只有主力艦的百分之五的成本吧!!

無線電再精密, 導彈巡防艦再怎麼火力強大, 挨不住一艘幾萬噸的船攔腰撞一下!! 貓一下而已!! 小 case!!
搞不好還能騎到航母身上, 蔚為奇觀!!
其他亂跑亂竄的小船, 就有勞雄 X 飛彈清理一下了!!

不好意思喔!!
搏君一笑!!
張敬民 wrote:
...我們和美軍買濱海戰鬥艦...(恕刪)


LCS 淺海艦計畫

非常重要,所以寫三次
台灣海軍...千萬不要...千萬不要...千萬不要...買 LCS 濱海戰鬥艦
LCS 濱海戰鬥艦是碼頭王冠軍,
輪機故障率爆表
攻擊武器火力單薄
不管是獨立級艦或自由級艦,就算美國海軍免費送給台灣海軍
請直接宰肉拆光所有武器、雷達、電子裝備、引擎與輪機......後,
MK-110 57 快炮拆給海巡艦艇用剛好
AN/SPS 77 海長頸鹿雷達與 TRS-3D 雷達還不錯
海公羊防空飛彈是好物

鋁合金船殼回收重新冶煉,製成鋁合金鋼板,做沱江後續艦剛好
OSR7613 wrote:
台灣海軍要爭取歐系 APAR & SMART-L 雷達,
就算買到了,裝上滿載 4500 噸巡防艦
電力夠不夠 ?? 雷達能正常開機運作 ??

雷達後端的戰系要用那一套 ?? SEWACO or 迅聯戰系 ??
搭配的防空飛彈 ?? SM-2 or 海弓三與海箭二 ??...(恕刪)


電力這種東西總是印象派的,台灣對於AESA雷達的電力系統其實都有點誤解。誰是最後一個誰就倒霉,所以AESA變成了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S band的SPY-1D尖峰功率的確是很恐怖,按照資料來看是6MW之譜,可是它的平均功率卻只有60KW。

拿另外一個X band的 TPY-2來看,AESA的部分25000顆TRM,它的平均功率是1MW。

我們借用中科院的數據,一顆TRM的功率是12W,如果是512顆的展示的旋轉海用S band雷達,AESA本身耗電6.14KW,如果製作成4面4000顆TRM,同時運作的耗電大概是200KW。這個數字與效能CP值其實與SPY-1相去不遠。

冷卻系統算個20KW好了,加起來其實耗電不大。

問題來了,既然不是AESA耗電那是哪裡?去看後面的訊號處理與作戰系統,加上備用系統之後,它的功率才是大耗電的東西。

TPY-2的資料處理與作戰系統的功率高達1MW的平均功率。雖然它的確是有這個解析度與空域,但是這個數字卻等於甚至超過AESA本身。

按照中科院現在公開的數據,如果現在TR module換成GaN,單顆發射功率可以上升到50W,也就是四面AESA總共16000顆TRM會上升4倍到0.8MW之譜。1MW的X band TPY-2對飛彈的距離是1000公里,換成S band距離會更遠。

這也是為什麼老美要用SPY-6的原因。對匿蹤戰機與飛彈的偵察距離將更遠。當然,那個重量與重心是台灣巡防艦等級的大麻煩。

回到發電機,算上其他的雷達與資料處理及戰鬥系統,假設一個6MW的發電機會很大嗎?

成功艦用的渦輪發動機,一個LM-2500其實不大。大概是五~六噸,它的功率看型號,如果全發電大概是25~30MW。

我是認為,對一個5000噸級的軍艦來說,多放一個比LM-2500還要小的發電機,真的沒什麼,海軍如果要為未來30年的軍艦留下升級的空間,就應該把發電機的餘裕留下來。
TW Energy wrote:
...海軍如果要為未來30年的軍艦留下升級的空間,
就應該把發電機的餘裕留下來...(恕刪)


OSR7613 wrote:
美國海軍 FFG(X) 案中,就特別要求機電系統必須提供額外的 600KW 電力供應餘裕
以供未來能量武器裝備升級...(恕刪)

個人抱歉這裡之前沒說清楚
未來能量武器指得是 "雷射迫近武器系統"
或 "電磁砲" 之類來自 51 區的黑科技裝備
在現在來看,是覺得很科幻
15 ~ 20 年後,可能就是標準配備
在可能範圍內,艦體載台放大一點,電力供應餘裕多多益善,
為未來升級預作準備,應該是不會錯的

個人認為其實新一代巡防艦進展現在放慢一點無妨
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
不管是 AESA 或 PESA 相位陣列雷達,還有迅聯戰系
給中科院多一年時間研發測試除錯
先把沱江後續艦案 "海" 蜂眼相位陣列雷達與迅聯戰系搞定
技術發展出來,雷達成品確實裝置上艦服役才算成功

台灣海軍應該現在把推動 IDS 潛艇自製案視為重中之重
同時間推動 "一級艦" 新一代巡防艦案會不會分散台灣海軍的人力與資源??

在現在 2019 年 8 月這個時間點,"很微妙"
美國海軍 FFG(X) 案在 2020 年要決標
依照 MH-60R 直昇機前例
姑且假設美國海軍為了分擔成本,找台灣海軍參一角
以原西班牙 F100 級設計,降一級給神盾 AN/SPY-1D 雷達與神盾 Basline 9 戰系
搭配 SM-2 Block3 防空飛彈

或著姑且假設 FFG(X) 案落選廠商要回收成本
以原法義 FREMM 級設計搭配 APAR Block 2 & SMART-L 雷達 或 Herakles 雷達來推銷

請問台灣海軍會拒絕??
Charlie2020 wrote:
...應該用76mm快砲,還是升級成5吋快砲?...(恕刪)


台灣海軍基本上現在到可預見的未來的制式主要艦砲就是 OTO 76mm 快砲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4563039&p=2

個人之前已寫過多次一樣的建議:
升級換裝匿蹤砲塔殼的 OTO Strales版 (含Ku頻射控雷達) 76 快砲,
配合 (DART) 彈 與 火山(VULCANO)彈
效法意大利海軍當反飛彈近迫快炮用,配合方陣快炮,作雙重保險
反艦飛彈的性能,包含速度、精確度與射程等等,越來越強
飽和攻擊戰術也越來越普遍
美國海軍以航母戰鬥群包含艦載戰鬥機、神盾防空艦等等,作多層次防禦
台灣海軍沒有那樣多艦艇、戰鬥機去模仿多層次防禦
唯一能做的就是強化艦艇自身防禦,
特別是最後一層的反飛彈近迫防禦

對岸砲轟任務對現代海軍來說,已經是次要任務
對一般目標:
76 快砲配一般高爆彈或半穿甲高爆彈,多打幾發,足夠應付
對比較遠距離目標、移動目標或高價值目標:
76 快砲配 火山(VULCANO)彈

只剩 6 艘濟陽級艦的5吋砲,不值得討論,濟陽級艦早晚要退役了

如果台灣海軍要考慮進行基隆級艦壽限中期大升級改裝,那有很多值得討論
基隆級艦的 MK-45 5吋砲換 76 快砲反而是次要改裝項目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4785108&p=7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5387934&p=16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OSR7613 wrote:
各國新一代巡防艦都比前一代加大到 5500~6000 噸
台灣海軍滿載 4500 噸巡防艦設計要做一級艦太小
要做二級艦太大,不上不下,很尷尬不知

台灣海軍未來艦隊編制是要回到三級艦的體制??
還是要二級艦的體制??
現況是第二級艦在山字級艦除役後,多年出缺
只有第一級艦與第三級艦的怪現象orz

個人建議台灣海軍修改放大"輕型巡防艦設計"成 2000~3000 噸級中型巡防艦,
裝置 MK-41 垂直發射器以裝載 VL-ASROC 垂直發射反潛火箭與海劍二防空飛彈,
裝置斜射發射器搭配雄二雄三反艦飛彈,
以四面放大改良版的 "海" 蜂眼相位陣列雷達來搭配 L波段 AN/SPS-49 長程預警雷達
裝置 SQR-18(V)3 低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以偵測深海與
SQS-56中頻艦首聲納,包含SWAK淺水偵測套件以及王魚避雷聲納,提高淺水域操作性能
裝置 AN/ASN-150(V)空中戰術導航系統資料鏈連線 S-70C(M)2 反潛直昇機...(恕刪)


我想藉OSR說的這段話,強調一個觀念!

台灣海軍過去20多年操作3000-4000噸的巡防艦,對這些軍艦的操作與使用已經有很清楚的記錄與操作預算,海軍會把巡防艦定在4500噸的上限是有原因的,就是希望能不要大幅提升整體的維持預算。所以將來的AP(人員運輸艦)也將會使用同樣的推進設備與船殼以節省設計費用,請記得這個要求,未來的AP也可能會變成一個輕裝的反艦與防空飛彈的載台。
而巡防艦的最主要軍事目標是反潛,不是防空,防空將來還是會放在專業的防空驅逐艦上,巡防艦的防空只需要做到自衛與小區域的防空,也就是40-60公里半徑的防空飛彈,也就是海天劍II型飛彈。其3D雷達只要能導引控制這個天劍II型就可以達成使命,它對戰機有效距離要在90公里以上,一般搜索距離大該要超過120-150公里之間。因為台灣的防空飛彈全都是使用主動雷達系統,因此四面盾的必要性也全面降低,用旋轉式3D雷達也可以達成使命。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