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樓主大的問題
我的看法是:
這是在戰前就必須決定的事 不是等到"偵測到"天上有大批導彈才決定...
依我對軍方了解 沒有先守先攻問題..
應該是"立刻還擊" "準備挨打及救援受損地區"
兩者並行..
還擊 當然是用手上的對地導彈及巡弋飛彈 甚至掛載萬箭彈/遙攻武器的戰機都可以執行...
針對中國設施及集結部隊進行報復式打擊..
(中國能用"大量導彈"攻台之前 台灣早該把中國主要設施及動員的部隊佈署摸清 準備開戰時立馬反擊)
準備挨打與救援
第一先將手上反飛彈防空武器射出去 沒攔到且造成傷害的區域..
將組織好的救援人力投入恢復 如機場被炸 趕緊應急填補.. 能勉強做到起降即可...
雷達或其他作戰/後勤設備損失 也要進行修復 最快時間讓其能繼續運作..
或將備用機台及設施投入作戰...
例如中國若襲擊一個戰車集結區域 造成數量戰車毀損..
除了以組織的修復人力回復外 若無法快速恢復戰力甚至永久損毀..
就必須再到後備區域去拖一些狀況不甚佳 但尚可以用的戰車補上戰力...
戰機當然也是如此... 重要區域因敵襲擊造成的戰力空缺..
必須最快時間用各種方式填補 才不會在防線上出線明顯弱點...
這些攻守措施 是"同時進行" 攻守部隊各司其職
組織人力守備及搶救的同時 負責還擊與攻擊的部隊 當然持續進行其攻擊任務...
不需要去煩惱後方守備與救援問題...
oculata wrote:
若要攻勢作戰,該做的應該有
1. 反導系統啟動, 只全力防護軍用機場與導彈陣地(力求維持空軍進攻能量)
2. 戰機全數升空,與導彈部隊合作全力打擊對岸陸海空所有目標, 結束後轉降他國機場
其他沒想到, 歡迎大家補充....
若要守勢作戰, 該做的應該是
1. 反導系統啟動, 攔阻所有攻台導彈
2. 除防空導彈外, 其他反艦與陸攻導彈離開固定陣位, 進行戰力保存
3. 戰機升空防禦, 之後轉移至東岸與他國機場
樓主大 這些措施都是正確的 但是
只有"反導系統啟動" 是因應中國發射飛彈這個動作進行..
其他如戰機升空.. 戰機/船艦疏散等..
在正式開戰前 就要開始部份進行...
不可等到敵導彈都升空了 才想在十分鐘內辦到..
其他不講 船艦可能等到你警報發佈 才大規模一艘艘出港躲避?
不是來不及 就是造成一片混亂甚至損失...
船艦早該大部份出港佈署 只有補給"換班"時才回港 這才是備戰. 才是一級戰備狀態..
人家導彈都升空了 你還全部/大部份窩在港內 這不是戰爭 是搞笑...
戰機的狀況也一樣...
台灣幅員並不大..
戰機從各機場升空集結 雖然效率會比較差 但是可分散風險..
台灣有十幾個民軍用機場可用 分散一定程度後勤能量 到備用機場去..
讓台灣被攻擊時 還能有緊急升空應戰或偵查的能力 是必要的..
其實 以中國的飛彈數量 是無法對所有台灣重要軍事設施
進行持續有效的攻擊的..
但台灣也不能去賭對手會不會打 有沒打算持續數波攻擊消滅或癱瘓某區域..
所以 戰前的分散戰力 尤其是海空及迎擊的飛彈戰力..
必須事先進行 以飛彈來說 哪怕是機動發射車 如果你還待在平時駐守陣地..
給你十幾分鐘跑 夠嗎? 你早該離開駐地 或常態佈署地點 到戰時幾個預備陣地之一待命..
因為 你鐵定是中國奇襲第一個目標之一... 不先躲好位置 或沒藏好被找到 就是在找死...
固定式的飛彈陣地 有工事及防空系統保護 可以在敵攻擊後進行緊急應變處理..
不至於在奇襲中直接完蛋...
但機動車本身無防護且過於脆弱 只有躲藏 要發射時才現身 攻擊後馬上撤離.. 才能保護自身安全..
豪哥大 wrote:
講那些長官在場演練...(恕刪)
你當兵的勝利女神力士因為太笨重無法機動就想當然爾認為別的飛彈都不能機動? 都睡死了?
現在國軍很明顯已打造並訓練了天弓/愛國者各連隊的完整機動能力與訓練, 連餐車, 行政車都配屬妥當。 有情況時一次戰備可能就是算月的,都住在野外。 還睡覺偷襲, 找不到人? 你台灣兵怎麼當的?
飛彈連平日1/4戰備, 1/4休息, 2/4待命; 但當戰備提升到 '一級臨戰' 時, 是全戰備, 完全停休, 人員全數立即召回。戰管部隊則是不管平日/假日/幾級戰備全都是一級臨戰狀態!
半夜偷襲? 你以為天色光亮或陰暗對戰管或飛彈的雷達有影響嗎?就算你現在賣身給你祖國, 說話也要合乎邏輯。
chrischenslayer wrote:
審計部96年(2007年)決算報告中卻揭露,天弓飛彈的固定陣地
因為容易為中共偵測到陣地地點早已暴露
防護能力不足所以在漢光演習電腦兵棋推演中,開戰第一天
全部6處固定陣地全部遭中共導彈摧毀人...(恕刪)
考古女士: 妳千辛萬苦挖掘出些古董後, 妳自己到底有沒有看內容? 有沒有看懂內容?
2007年, 那是只有弓一的時代, 全部都採窖射型態, 這是3歲小孩都知道的事, 妳拿來唸幾年經了?
重要的改變關鍵是: 現在全新的防空主力——愛二三 + 弓三共22個連——全部都是機動部署。 這不但讓共軍在戰時找不到自己這22個連所在的確實位置, 而且讓弓一原先的窖射陣地 (有較高防護力) 成為敵軍必須耗費第一擊寶貴火力攻打的重點目標。
'引蛇出動' 你家毛太祖有教過你們吧? 你打我堅固的固定陣地, 我反擊火力就打你暴露出來的脆弱的機動火口。
誰勝? 五毛自幹五同路人就是再軍盲也該知道吧!
7413下士車長 wrote:
在這些前提下
7分半鐘可以上去多少戰機
再精確一點講
在現有的跑道設施,空管能量以及後勤人力下
可以上去多少戰機...(恕刪)
問得干脆且切中要點! 我就直白回答:
就我經驗回答: 台灣西岸4個戰鬥機場, 在這些前提下, 7分半鐘 (不管白天或半夜) 能起飛20~24架戰鬥機/每個機場。
亦即: 個人認為7分半內台灣西岸能起飛66架以上全副武裝sead戰機 + 16架以上的高空掩護機。
同時間, 台灣東岸機場能起飛36架以上的高空掩護戰鬥機 (佳山與志航都是多跑道, 起飛能量更大; 但是必須壓抑以保留第二波防衛與攻擊能量——因為必須預期西岸機場跑道會有戰損, 首波戰鬥機回航後整補再升空可能多少會延誤)。
如果待藍鵲機成軍, 連第二批sead機都能排序攻擊, 對粵閩浙徽贛轟炸不間斷。
giga giga wrote:
問得干脆且切中要點..
個人認為7分半內台灣西岸能起飛66架以上全副武裝sead戰機 + 16架以上的高空掩護機。
同時間, 台灣東岸機場能起飛36架以上的高空掩護戰鬥機
(恕刪)
台灣空軍的戰力絕對不可小覷, 雙方開戰絕對是血流成河..
---------------------------------------------
我想要與大家討論的
是今日的台灣空軍是否依然適合攻守兼備的做法?
問題的核心在於台灣獨特的環境,與兩岸日漸拉開的國力差距
我們面對的是幾無縱深的戰場,幾乎無窮的敵方戰機(含無人機)
而直接的問題就是
1. 反導能量的配置
2. 開戰第一波次的戰機武裝掛載
1:反導能量的配置,到底該不該集中在機場跑道的維持??
我相信目前軍方應該是來多少攔多少
只要愛三弓三搆得著的全都打下來
這樣雖然能盡最大的力量保護全民, 但作為我方少數有進攻能力的兵種
空軍基地的防衛能力絕對會被削弱
2:開戰第一波次的戰機武裝掛載, 該對空還是對地...
台灣量少質精的二代機,在開戰第一波次的武裝掛載
到底應該是對空優先(劍二、AIM-120),還是對地優先(萬劍、AIM-158)??
若以最保守的預測(中國遠火短導火力遠超想像)
那我方戰機很可能一升空後就無法回到本島基地...(工兵來不及補洞)
這不僅僅是機場, 很可能連戰備跑道都無法吃下返航的戰機
那就意味著我們的戰機很可能成為只能出動一次的消耗品!!
而且對岸第一波次進攻的戰機中很可能參雜了大量廉價的老機小機(無人機)
把台灣少數能嚴重威脅共軍的戰機, 拿去打那些弓二、弓一就能收拾的小菜
實在不划算.. 而且返航後能再度上陣的機會不高。
若能照G大所述, 大多數戰機作為對地攻擊
將所有庫存的遠距陸攻彈藥全扔出去
同時以反導系統全力確保戰機能盡可能全數升空投彈
返航時就別回台灣了, 直接轉往美日機場.....
若美日決心助台
當登陸戰開打時我們的戰機一定能滿油滿彈出現在台海空域
若美日袖手旁觀也沒有太大差別
因為戰機頂多再飛一兩趟, 所有隱蔽的跑道大概也完蛋
登陸戰開打時,我們多半只能仰賴SAM來暫時的清空海峽空域。
oculata wrote:
台灣空軍的戰力絕對...(恕刪)
美國智庫的兵推各種預想結果都是兩軍主力戰機都會耗損在東太平洋上空,
根本不是一般人想像會在台灣領空大規模會戰好嗎?
一般人真是電影看太多,老共戰機進台灣領空就是被SAM打的份,
所以Rand才會推薦台灣走CP值高的爆SAM戰術,而不要擴大空軍規模,
因為老共最後到登陸階段還是得派戰機護航,
而台灣這時候要達成的任務就是用SAM把主力戰機換掉,
現代戰機打一架少一架,只要把J16等級以上的戰機獵殺掉,剩下的就是魚肉了。
台灣的空軍是拿來突破武裝封鎖用的,你可以參考二戰時候德國封鎖英國的方式,
兩軍的主力艦隊全部都散布在大西洋上,而不是在英國本島附近交戰。
而美軍當時參戰的方式就是故意提供英國武裝運補,最後德國受不了攻擊了美國艦隊
此後美國民意開始從反戰變成主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