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震海計畫飛彈巡防艦資訊更新

老闆是神XX wrote:
200公里射程怎麼會沒用

逼使對方降低高度
他想投那些低成本的遠程滑翔炸彈
別想......這不是站在美軍艦隊的思維
...(恕刪)


我們這麼說吧! 我原文是爭論區域防空這件事,台灣的海天劍II與SM-1可以堪當區域防空的責任,所以有這篇文章,裡面提到長程的SM-2在長射程的末端除非戰機是在高空,否則雷達無法看到也無法導引。這一點全世界皆然。所以要靠在空預警機把敵機資訊餵給軍艦的作戰系統,因為SM-6具備主動導引,所以中途導引到目標附近在啟動主動導引去攻擊敵方戰機,但是那些半主動導引的飛彈如SM-2根本只能打40-100公里的敵機。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所有對海軍的攻擊邏輯都是把戰機飛在對方雷達看不到的地方以低空進擊。那些長距離飛彈都成了廢物。直到主動導引防空飛彈問世,才開始改觀。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歐洲艦之都只安裝ESSM,放棄更長程飛彈的原因,多半是因為該國沒有預警機。一但沒有預警機,這群海軍全部無法看到遠方以低空進襲的敵機,再遠的飛彈都沒用。

台灣海軍要安裝海天弓三有兩個原因,海天弓三可以與陸地的雷達與指揮系統連線,被陸地上的飛彈系統指揮導引,台灣的預警機可以幫海軍看到400公里外的低空敵機,並以LINK-16傳給海軍,因此海軍的長程飛彈可以導引該飛彈正確的飛向敵機,並啟動飛彈的主動導引系統攻擊敵人。

反過來順便提一下,如果中共海軍把艦隊開出來繞道到台灣東部,那些052D 055在無預警機無空軍掩護的狀況下要突襲台灣,不如說是瞎子要偷襲跆拳道高手。艦上雷達看不遠,也看不到,反而被台軍2500-3000公尺高山上的雷達看得清清楚楚,鐵定是先被發現,先被幹掉。

你這個怪老子,軍事一知半懂,喜歡放炮,最好是多看看書,查查資料搞清楚再放炮也不遲。
Henry_S wrote:
我們這麼說吧! 我...(恕刪)

200公里的用意在

敵機朝你而來在 200 公里範圍左右
你發射一枚飛彈

是要警告他你繼續前進
你想佔據這裡想高度
你在 100 多公里處會被擊中
當然現在的TWS雷達不會告知他是否已被鎖定

但他高空飛近200公里後心理壓力自然開始爆升

聰明的再衝一毀投彈就趕緊掉頭了
這顆飛彈就落空了
-----------------------------
你要用低空前進
地面雷達抓不到

但你進入了低空,相對於我方的戰機他進入了劣勢
且還有 200公里的餘預與反應時間
在這 200公里內地面防空飛彈的威嚇替戰機取得佔位優勢

所以地對空飛彈與戰機像是唇與齒
互補存在

所以在呆灣一樣戰機與戰艦都戶為存在

不是一定要再防衛中擊落對方不可
而是要保存戰力

各位優秀的工程師請銘記在心
另外多去跟資深飛行員打打交道
即使他們不見得很理你 且你們都戶看不爽

人家空軍都把IDF原型機都收走了
不給你流測試實機
表示在國際軍火上你也真的不是多鳥不起
說難聽點缺乏戰略素養,

做的武器花錢又打不鳥勝仗 不如回民間公司
-------------------------------------
另外防禦與打擊其實可以稍稍分開

另外在預謀另外的打擊機群

等敵方有空隙或條件理想才出擊
-------------------------------------
這種作法有點向日本在呆灣對美軍行母的作法

先組織防衛機群在本島附近攔截美軍行母戰機

為什麼不先出擊攔截行母......因為日本發現前幾場戰爭
自己的實力很難突破美航母的艦載機攔截

所以乾脆先在本島附近爭取有利條件來消耗
(但事實是悲慘)主要戰都發生在中台灣,但日本損失慘重(飛行員素質已經很爛了)

順便一題 美國艦載機有招呼一下幾個大港
你可以問問基隆 中部以南較大港的 的阿公阿罵
是不是有被 F-6 或 F-4U 給機槍掃射

等壞天氣美軍艦載機無法大規模出動
在派出特攻機用分散機隊攻擊.....於此時突襲美航母

這叫颱風作戰......參考一下吧

另外美軍也損失不少戰機
因為空戰在呆灣附近
他們也難以營救

另外颱風作戰
真的被一個單機打頭陣的資深飛行員
利用壞天氣從雲中低空竄出
矇到一棵炸彈送給美航母......每件肆虐老半天撤退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Henry_S wrote:
区域防空原先的定义是...(恕刪)
40km是指海空线防御范围,真正要做到就必须保证在40km距离能有效防空反导,也就是说这个距离要保持一定的过载和高速以确保成功率,你自己看看essm为了极限射程牺牲的性能再凭良心说说essm算不算合格的区域弹。现代导弹随着技术发展推进剂,点火方式,射程方案都有很大提升,比如标准2就从原初70km提升到180km,各项数据都有极大改善,但essm在现服役阶段依然只能算是一种拥有一定海空线防御低速常规目标能力的点防空导弹,除非在二期改进主动引导头后进一步提升推进能力使其在4-50km也能拥有全效作战能力情况下才真正算的上是区域防空导弹。而且就是这种情况essm的大小也决定了其只能算是第二层或者第三层防御,远不能作为主力战舰核心防空导弹。你要装64枚这种导弹还不如装8枚标2/6加32枚essm或者12枚加16枚均衡防御,这样不仅仅能扩展远距防空距离提升舰队或单舰安全系数,还能提供更多批次防空火力组织,远比64枚中近程点防空导弹要合理的多。
另外所谓40km区域防空更多是在一二代舰载防空导弹时代,在标二和s300海基版,海红酒之类服役后,区域防空进一步扩大化,而原有的中近程点防空导弹也随之提升,但基本而言点防空任务为主的依旧是点防空武器,并不能撑起区域防空重任,区域防空还是让真正的区域防空弹去完成。剩下的只是补漏和填充而已。所以实际单舰数量并不要那么多,4艘就有128枚足以保证中近程防空需求,而不是单舰就要搞个64那种恶性堆积。

Henry_S wrote:
民進黨每次在搞這種軍...(恕刪)

你是piwu被封號後換新帳號來的嗎?
怎麼和piwu一樣習慣把一堆不相干、時間點不同的東西湊在一起編出一套故事?

Henry_S wrote:
當初的潛艦,編下超過2.5倍國際市場潛艦價格,那時為此還特別搞一個祕密的體制外的貿易公司準備購買各式軍武,承辦人員還是民進黨有名黑官,

這點就打你臉啦,
你所說的準備購買各式軍武的"體制外的貿易公司"指的應該是鐽震公司,
當時設達震公司並非為了美方3項軍購中的柴油潛艦,
而是想將拉法葉艦案向法國索回的佣金轉而購買Rafale戰機或拉法葉艦的升級設備,
因為被曝光,
結果就是什麼都做不成。
三項軍購案和鐽震案時間點完全不同,
你硬把牛頭接上馬嘴,
真的不倫不類。

Henry_S wrote:
現在的國防部長一樣為了要在民進黨總統4年內搞出一些國防結果,推出80艘小型飛彈快艇用同樣的方式想要強渡關山,所有預算一次編列,300多億連生產建造的費用全部都一次編列完畢,這件事是否有考慮海軍兵員與實際戰力問題,沒有,為的完全是選舉。

微型飛彈突擊艇是參謀總長海軍上將李喜明的戰略構想,
你要不要先說你什麼軍種、什麼軍階、什麼軍校學歷、對海軍戰略有什麼研究論文,
這樣才能更有說服力來反駁參謀總長的戰略構思,
要不然你就努力一點,升上參謀總長再來實現你的理念。
微型飛彈突擊艇案若真的要在蔡4年任內搞出來當政績,
不會拖到現在剩1年任期還連個雛型艦的影子都還沒看到,
況且真要搞政績,
也不會硬搞出不怎麼稱頭的微型快艇,
要中科院把雲峰和雄二E拖出來都比微型快艇有看頭。
另外,
蔡政府也早已核定陸上發射車的生產布署,
還重啟馬政府擱置的增程型雄三的生產。
ncvt wrote:
微型飛彈突擊艇是參謀總長海軍上將李喜明的戰略構想,
你要不要先說你什麼軍種、什麼軍階、什麼軍校學歷、對海軍戰略有什麼研究論文,

而是想將拉法葉艦案向法國索回的佣金轉而購買Rafale戰機或拉法葉艦的升級設備,
因為被曝光,
結果就是什麼都做不成。..(恕刪)


擬也可以拿一篇大作來支持微型飛彈突擊艇! 我等著看,看看有何道理!

來! 我回問你,達陣案被掀時,法國的佣金案還在打官司中,根本沒最後判決,哪來的退傭可以買東西?

陳水扁政府成立達震公司本來就有一大筆不明的帳務計畫,講了一大堆廢話,最後反正沒有真正的交易成功,整個案子不了了之,但是該公司以國家名義取得許多軍武產品代理權,不只是法國軍武,還有一票亂七八糟的廠商,簽約人卻全都是陳水扁親信代表,完全沒有正式政府人士或軍方人士。最有意思的是法國軍武廠商願意給傭金一事搞得天下人皆知,連老共高層都收了傭金。

我也許有部分時間搞錯,你就列出來,大家把事實攤在陽光下吧! 我可以接受的!

至於要罵這些當政者,那真是罄竹難書! 我就PASS!

Henry_S wrote:
擬也可以拿一篇大作來支持微型飛彈突擊艇! 我等著看,看看有何道理!

你別忘了,
你的對手不是我,
是參謀總長李喜明。

Henry_S wrote:
來! 我回問你,達陣案被掀時,法國的佣金案還在打官司中,根本沒最後判決,哪來的退傭可以買東西?

只要法方願意退還佣金,
拉法葉佣金案不必然要打官司,
把佣金轉換為軍售是雙方各退一步的方法,
因為法方可由軍售獲利減少退佣造成的損失,
而台方可藉此獲得想要的軍武,
鐽震公司就是這情況下誕生的。

Henry_S wrote:
陳水扁政府成立達震公司本來就有一大筆不明的帳務計畫,講了一大堆廢話,最後反正沒有真正的交易成功,整個案子不了了之,但是該公司以國家名義取得許多軍武產品代理權,不只是法國軍武,還有一票亂七八糟的廠商,簽約人卻全都是陳水扁親信代表,完全沒有正式政府人士或軍方人士。最有意思的是法國軍武廠商願意給傭金一事搞得天下人皆知,連老共高層都收了傭金。

你又把事件、對象和時間點搞錯了,
"給佣金"一事搞到天下皆知、連老共高層都收傭金的是拉法葉案,
不是鐽震案。
鐽震案本就是台灣軍購困境下為求突破而搞出來的變通方式,
執行的人當然必須是執政者信得過的人,
難不成要找反軍購的人或者靠爆料維生的人來執行鐽震案?
鐽震案後來經過偵查吳乃仁、邱義仁、蔡明憲等人要不是不起訴就是獲判無罪,
這也算是打臉了那些抹黑此案的人。
4500噸...
著船是小叮噹做的嗎XD~
感覺比想像中的屌..但是真的放得下嗎?
很單純。
吳偉榮局長赴法國談的是拉法葉? 還是幻象?
跟原公司業務有什麼關聯性?

拉法葉跟軍備局的關係?
達震營業項目是什麼?
為什麼民營公司要國防部出資入股?
達震結束後拉法葉是不能開了? 幻象不能飛了?

都可以在建軍模式下正常運作,就走法制。
這不是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睥睨左岸的地方。

這件公司外設子公司做對口的方式,沒開過公司的就別討論了。
Henry_S wrote:
...四面相位陣列雷達與迅聯作戰系統的體積與重量至少需要裝在5500噸以上的艦艇...
相位陣列雷達應該是至少300-350公里遠的PESA雷達,加上多目標接戰的系統所需的電腦數量及水冷系統,
造成整體重量過重......海軍還有何種選擇
(1) 裝置一小型150公里等級四面相位陣列雷達,搭配SPS-49,搭配縮小規模的迅聯作戰系統 (恕刪)


個人認為台灣海軍與中科院會選擇選項 (1),
但是以四面放大改良版的 "海" 蜂眼相位陣列雷達來搭配 L波段 SPS-49 長程預警雷達
依友站 MDC軍武狂人夢資料
"CS/MPQ-90 蜂眼相位陣列雷達 "採用X波段,最大偵測距離達60km,
波束的偵測範圍為0.2度(約20m),
能同時追蹤64個目標,目標更新速率為每2至4秒一次,能同時連結至少9個防空火力單元,
並具備敵我識別系統(含Mode 1'2'3/A、C、T等模式),
平均故障間隔(MTBF)在300小時以上,平均故障排除時間在30分鐘以內"

如果中科院能改良蜂眼相位陣列雷達,加強功率,放大天線尺寸,
將最大偵測距離加到 80-100 KM 以上
個人猜測的這個放大改良版 "海" 蜂眼雷達,台灣海軍就可能勉強接受

沱江後續艦安裝海劍二飛彈已經是進行中
單面蜂眼雷達安裝上沱江後續艦,配套配合海劍二飛彈也是合情合理做法
所以蜂眼雷達與迅聯作戰系統的整合,中科院應該早已經進行中

拖曳聲納應該是配 ALOFTS 聲納 ( SQR-18(V)3 ),
之前已經裝上沱江艦測試過

艦體聲納個人猜測應該是 DE-1160 sonar ( 派里級 AN/SQS-56 外銷更新版 ) ,
但不確定是低頻率版聲納還是中頻率版聲納

Henry_S wrote:
...是請船舶設計中心設計一個4500噸船體給巡防艦與快速運輸艦共用的...
用成功艦的動力系統 (恕刪)


對台灣海軍,LM2500 燃氣渦輪引擎是個最好的選擇,
後勤料件、操作經驗與訓練都是現成

但是派里級的動力系統延用了半套的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動力系統設計
史普魯恩斯級\紀德級驅逐艦使用兩組的兩部 LM2500 燃氣渦輪引擎配一部齒輪箱,
以一組驅動一軸,做雙軸推進
派里級\成功級艦使用兩部 LM2500 燃氣渦輪引擎配一部齒輪箱做單軸推進,
只有單軸推進成為派里級\成功級艦設計的一大缺點
微型飛彈突擊艇案是個高層交辦的2020選舉支援專案
不是國防造船專案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