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空軍屬意的高空攔截機種

OSR7613 wrote:
IDF 最後定案構...(恕刪)


各位版友都提供了很好的見解,這是台灣之福。

不過,大家都專注 "爬升率" 而忽略了兩個台海攔截實務的必然狀況:

1) 來敵已佔高位。 PLAAF主力戰機都躲在內陸,離面台的自家海岸線至少200公里。也就是說: 到台海中線攔截點時,她們想佔多高位置 (只要在升限範圍內) 都沒問題; 而且其境內爬高不受台灣飛彈威脅。
反觀ROCAF若太早爬升太高則暴露在S 400等的威脅下; 若太晚爬升則佔位不利。

2) 緊急起飛所需時間。人人稱讚幻象爬升率,可是聽說 (老頭已退伍40餘年,不知新戰機確實數據) 她從 "接戰管命令→在空向戰管報到" 所耗費的時間近IDF5倍,台海攔截秒秒必爭, 沒那麼多閑功夫可浪費!
簡單講: 以戰管攔截實用而言,IDF才是緊急攔截首選; F 16是備援機種; 幻象根本不能成為台海緊急攔截機,只能是 "有預定作戰計劃的任務機"-----因為起飛前的準備動作太囉嗦。這是飛機設計的缺點。

台海因近,攔截狀況與美日不同,考量重心也必須不同。 個人認為: 爬升率在台海高空攔截這塊不那麼重要 (不太差就可以了) (如果是預定作戰任務機,那爬升率就重要了), 能兼顧 "最短時間內緊急起飛" 與 "爬升率" 兩者,才應是考慮重點; 尤其前者更重要。 請不要看輕IDF,你我今日的安全一大半全靠她呢!
爬升很重要
高度越高妳的飛彈射程越遠
但你的雷達俯視能力也要好

IDF很口憐還要背一堆對地武器
你說他要專攻空戰
但他的雷達還是機械式

好像還要考慮對地任務
進退兩難啊..............真要專對空
先升級雷達 還有干擾夾艙

現今戰場越來越複雜
沒有空間裝一堆電子設備遲早會退休的

F-35 F-18E 是IDF的兩倍重以上

幻象2000-5各種電戰設備全部內建
我叫林長青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 電話0921603661
RAAF買F-18是因為考慮國土廣大 軍用機場卻有限 而且還有海疆巡弋的需求
加上附近鄰國多沒有夠看的空軍軍力 (除了新加坡之外)
所以採用F-18 而不是陸基的空優機

至於帝國海軍為什麼選擇F-18做航母的護衛機...
其實是老貓退完就沒有空優機 只好拿本來擔任艦載攻擊機的F-18墊檔
...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cche1079 wrote:
話說RAAF使用F-18系列超過30年了, 所以RAAF是花大錢買靶機?? ...(恕刪)
giga giga wrote:
各位版友都提供了很...(恕刪)


不是看不起 IDF (本身就短腿)
IDF只靠內載燃油下只有150Km作戰半徑

加上本身是雙發動機
在開後燃器後拼命加速下只會更耗油
腿短.油量低
就是他最大致命傷(局地戰鬥機)

IDF掛了3個副油箱跟(4+4)飛彈後
推重比大減
空中阻力大增
加速度與爬升率更差

這問題可參考F-16
在滿油滿彈下連破音速飛行都有困難
所以IDF跟F-16屬同一系列
基本上缺點也一樣


當然幻象2000一樣有這問題

但單發發動機操作
專為穿音速的三角翼設計

超大副油箱
卻可以讓幻象2000從低空一路開後燃飛到高空


讓你噴好噴滿噴到爽

陣風戰機
超音速超大副油箱

lordkon wrote:
不是看不起 IDF...(恕刪)


很多版友都誤解了 "台海攔截實戰的戰機需求性能", 以為比照美日防空攔截需求就是圭臬; 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

猶如我前面說過的,台海緊急攔截因 "敵機早已佔位高空 (若她想的話)" 及 "被動式攔截,可反應時間極有限", 還有 "本土作戰 (不似美日的較遠程作戰)" 三個特性, (個人認為) 攔截戰機 (非指預先計劃作戰機) 性能要求排序應是: 反應時間短,戰機操控靈活 > 爬升率 > 作戰半徑,作戰時間。

以現在戰機的速度及台海的短距離 (雖然台灣已有周密雷達網及佔有2/3以上台灣海峽),"5分鐘在空向戰管報到" 已非常非常不夠用,豈能等你延後許久才報到? 再好的飛機有屁用? 人家都把你機場端了!

台-----海-----攔-----截-----第-----一-----要-----務-----是: 立-----即-----攔-----下-----來! 怎麼處置,怎麼打,那是後續問題。"短腿" 對台海攔截作戰不是大問題,因為戰管一定會安排替補兵力接替任務,而沒油的戰機很快就能回家補給並換下一班飛行員,很快就能再升空作戰。這'下述4點才是台灣攔截機最需要的飛機性能: "起飛迅速", "空中運動靈活", "電戰能力", "耐操,易保養,能迅速再起飛"。 至於爬升率,不太差就可以了; 因為追求頂尖爬升率必然犧牲迅速起飛的時間,那是台海攔截不能承受之重! 敵人高位有什麼關係? 一旦對方顯露敵意動作,我機邊爬升邊打飛彈,敵機閃避之下,高度就掉下來了; 反而有機會形成 "我高敵低" 的戰術相對位置。這些不能說太多。

當然如果是事先計劃好的掩護或其他進擊作戰,爬升率,長腿都很重要; 然而純就台海攔截而言,這些性能要求的排序要靠後一點。
giga giga wrote:
很多版友都誤解了 ...(恕刪)


所以台灣高山的雷達站就很重要
距離1000~1500Km飛機起降都看的到

你哪邊看到
台灣戰機備戰需要20分鐘的??
目前戰備機
起飛都是5分鐘內到

要打台灣必須先打樂山雷達站
這也是大家知道的
不然起飛在多戰機也沒用

但短程彈道飛彈一發射就會被偵測到
台灣空軍少說有10分鐘起飛時間
也夠起飛1個聯隊的空軍戰機

加上台灣上空E-2T空中的預警機
300km內所有的戰機都是看的到

..............................................
腿短的IDF不適合當攔截機早就被證明過了
這幾次共軍繞台就看的出來
遭遇共軍軍機並跟飛一陣後.就必須回基地了

要美軍全面跟飛的實力還是有差異的

那天共軍一次出動30架戰機
要出動多少IDF才能全程監視

IDF打擊半徑只有150~300km
跟1000~1500km以上的新一代戰機有多大差異
就不用說明了

這也是陣風戰機
滿油滿彈情況下推重比超過1:1.1
超過1000Km以上的打擊能力
可以滿足高低空防的需求

(IDF要無彈情況下才能1:1.2)

陣風戰鬥機真正的優勢在於多用途作戰能力
這「功能最全面」的,不僅海空兼顧,而且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都十分強大

陣風已具備高超的對海攻擊、偵察和核攻擊能力
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較均衡的多用途戰鬥機
即能空中格鬥,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
甚至可以投擲核彈(F3型)


IDF最能發揮設計的戰力的時是CLEAR外型

也就是沒有掛副油箱和武器
不過如果只是掛空對空的飛彈影響不大

但IDF正常訓練的時候都要掛兩個翼下油箱
飛機的性能就會影響
這個時候的IDF對飛行員來說就是推力不足的

M2000-5因為三角翼且翼面積大所以雖然推力和經國號差不多
反而在爬升和加速方面是最快的


lordkon wrote:
所以台灣高山的雷達...(恕刪)


事關機密,請恕我不能再說! 不過請認知一點: 台灣現役三款戰機接到戰管 "緊急起飛" 指令時,IDF最快在空報到,原F 16次之 (F 16V我不曉得),幻象慢非常多。

君不見每次台海有攔截報導,都是IDF一馬當先? 從沒聽過幻象上場緊急攔截的報導。 夏天進駐澎湖的台海最前線戰機也是IDF。這些都證明: IDF是台海 "攔下來" 的第一把手! F 16與幻象都是必須的後續與支援戰力。

giga giga wrote:
事關機密,請恕我不...(恕刪)


所以IDF飛上去15~30分鐘後就要準備降落
不是最大問題嗎
就算IDF在次整備後在飛上天也要半小時後


如果幻象2000那樣差
新竹基地進駐的就是IDF而不是幻象2000
中國離台灣最近不就新竹

另外
澎湖冬天是沒派駐IDF的
這個前線空軍基地.....用途堪慮

還有
幻象2000是1970年代的基礎設計.加上1990的電子設備
跟1980年的IDF設計理念上還是有差

光整備.維修.檢查能力就差很多
lordkon wrote:
所以台灣高山的雷達...(恕刪)


您對台灣愛深責切溢於言表,實值欽佩! 但可能您對戰管沒那麼熟悉,以致有些淪於純數據的偏差,與實務不很符合。 敝人能講的,就提供一些給您參考。

1) 緊急起飛是攔截敵機,不是逃彈道飛彈。
十分鐘起飛一個聯隊,太神話國軍了。 對彈道飛彈來襲的疏散,都是事前為之,不會敵彈起飛了才逃。
偵知敵彈升空後我軍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只有: 立即啟動全面反擊 (各式火力及戰機)!

2) 任何國家的預警機都不是隨時在天上值班的,那很快就會把預警機消耗掉。
300公里雷達視野是小case,不必預警機,台灣隨便一個戰管雷達站都看得到。

3)台灣戰機空防首重 "攔下來" (不能立刻攔下來,什麼都沒用),能不能全程伴飛沒那麼重要。"可反應縱深短"的缺點,與 "本土防衛之利" 都要充分兼顧與利用。"不能全程伴飛"相對而言不是那麼嚴重 (會安排接棒),"能及時攔下來" 才是關鍵! 以台海當面而言,舊F 16緊急起飛攔截都已嫌太慢了點,必須有更迅速的飛機在前先攔住敵機才可。
喔! 我現在才想到 "為何很多人都以為我們有很充裕的攔截時間"了,那是基於一個誤解,以為 "我們看到敵機升空就緊急起飛升空攔截"。大錯特錯! 這樣搞,不用兩三個月全台灣飛行員全躺在醫院裏,全台戰機很少能撐過五年壽命。
敵我機場每天都有很多訓練機起飛,我們每個都反應,飛行員與戰機及油料經不起這損耗。
緊急起飛攔截是要敵機轉向並靠近台海中線才為之,也就是說: 敵機 (最快) 5分鐘已逼近台灣海岸線,所以攔截是秒秒必爭的緊急狀態,絕對必須 "先攔下來" 才有後續可言。

4) 再強調一次: 我們的 "本土作戰形式" 與美軍的 "遠洋作戰形式" 是不同的戰略,戰術,與武器裝備條件,不能依樣畫葫蘆,拘泥一格,而必須因地,因時制宜。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