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ata wrote:
那個黨都上台兩次了, 你說的有發生過嗎??
一群騙選票的政客與蛀蟲罷了......(恕刪)








重點是發揮不對稱軍武研發與安排,造成局部的優勢!
(一) 建設防空飛彈與設備
應該多設置一些天弓三基地與行動飛彈發射車,需要備彈1200枚以上,偽裝成貨櫃車的移動式發射車150台以上,搭配多個移動式弓三雷達與通訊車,當然還要有完整的誘餌與干擾設備。天弓四的研發取代愛國者III型飛彈使台灣擁有足夠的反彈道飛彈。
(二) 建構完整的CEC作戰資料鍊設備能安置在所有主戰設備上
(三) 多基雷達的量產佈署與全國佈署位置的安排與準備
(四) 反反輻射裝備的研製
(五) 加速海劍羚飛彈的研製,使用陸劍羚對付無人機是最佳選擇
(六) 加速AESA雷達的研製,可應用在各型雷達。
(七) 研製長程反輻射飛彈對付對岸的地面雷達及預警機,基本上天弓三與天弓四稍加改裝應該就可以達到目的。
(八) 建設無人自動化佈雷艦隊
(九) 建設無人自動化掃雷艦隊
(十) 全面開發VLST無人攻擊機取代有人戰鬥機,以無人戰機攜帶對空飛彈與對地飛彈執行視距外攻擊,不用懼怕飛行員死亡而喪失足夠的飛行員,因為不需要考慮人的因素,飛機可以很容易設計,也可以使用3-4具小引擎達成大引擎的推力,加大的三角翼型戰機可以將飛彈放入翼中,而三角翼本身就具備雷達隱形的效果。
(十一) 全面檢討開戰時海軍的東移艦對到底需要何種艦隻與艦種,而不是一現在正常海軍思維去建軍。比如說是分成兩個艦隊還是三個艦隊,每個艦隊在維持局佈空優環境需要多少枚長短程飛彈掩護,該艦隊返回攻擊登陸艦隊是以飛彈型式攻擊還是哪種型式。這種水面艦隊生存機率檢討,如果太低,就該把反艦飛彈大幅改到陸地上,減少海軍艦隊規模。
(十二) 潛艦策略檢討,潛艦反潛與反封鎖是否還有意義,潛艦的隱密性卻是反艦飛彈的最佳載台,可以完全不怕空中攻擊,躲在海中,建設一隻大的海面艦隊,結果被打掉3/4或是2/3是否還有意義? 反過來把雄三飛彈大量裝到潛艦中,躲到東部海溝中,反而是幾乎無法被找到的,所以在前幾艘傳統潛艦成功後,應該考慮製造可以安裝32-64枚以上飛彈的的專用武庫潛艦取代巡防艦。
(十三) 全面調查濱海公路沿線的工業區,標示出所有適合藏匿飛彈與雷達的廠房設施,使每個天弓三與雄三飛彈及補給車都有四個以上的躲避廠房。重新設計裝彈方式以簡化裝彈時間。

Henry_S wrote:
重點是發揮不對稱軍武研發與安排,造成局部的優勢!(恕刪)
+100000000
你的構想都很棒, 只是台灣國力恐怕只能撐住少數幾個
其中防空飛彈應該是最容易加強
最重要,也最容易損失的部分。
猜想國軍應該已經默默完成許多部份.
.....................
我對無人戰機部分比較有疑問
若要制空, 現階段無人機的表現與性價比不如中長程防空飛彈
即使未來加上AI, 同樣的運算能力放進導彈更加有威力
若要對地攻擊, 擴充雄二E的燃料段應能達成大多數無人機的對地任務
個人認為
匿蹤化的無人機用在偵蒐巡邏方面應該很適合
.......................
在海軍的分岐就更大了
依我想法,台灣海軍的大船應該是要用來欺負菲律賓這類的對手
主要任務就是搶占台海周邊甚至是南海利益.
說穿了,就是有糾紛時把大船拉出去演習威嚇用的.
若拿這些高價的主力艦隻去對抗中國,實在太不划算
水面艦對中國的制海任務應該交由偽裝的雄二、三機動發射車擔綱
這種便宜好用還難抓的雄二載具
絕對會是中國登陸兵團的噩夢
偏偏中國還找不到解法..
......................
潛艦則是另一個困難的抉擇
以現今反潛機艦的戰力來看,目前即使是最先進的核潛艦
在戰時台海戰場的隱蔽性也僅止於開火前
接下來幾乎只能逃命....
以此推算, 台灣能獲得的潛艦
在戰時幾乎只有發動一擊的機會
接下來鐵定陷入重圍之中..
這麼高價的載台,載彈量又如此有限
用來打水面艦或充作防空艦實在太過奢侈.
把雄二E裝戰略彈頭(推薦龍潭遺留的核廢料)
弄上潛艦來充當戰略嚇阻兵力使用也許更划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