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dkon wrote:
戰車一用就是20年以上,多存積一點研發與保修能力不好嗎?(恕刪)
維持研發與保修能力,這當然好.
但1994年IDF服役,十幾二十年過去,當初累積至今的經驗技術
,連以IDF為雛型自製教練機,都頗有爭議.
當年的CM21裝甲車系列,M41D,勇虎CM11,CM12..這些難道
沒累積研發與保修能力?
然而雲豹從研發至量產延宕多時,M60A3升級案早傳聞好多年,
仍是空中樓閣.
96年台灣GDP時大陸差不多三分之一強,軍費比大陸高。現在GDP是二十分之一,軍費是十分之一。
96年台灣的IDF生產到一半,M2000和F-16雖沒到貨,但次年都開始交貨。大陸的殲8-II才完成設計定型開始生產。台灣F-5、F-104和大陸飛機比在性能上也差不多。二十年後台灣還是2000年前後的那些飛機,大陸已經升級到J-10、J-11/15/16、J-20。
96年大陸海軍只有兩艘052型驅逐艦,台灣已經有先進得多的成功和康定級。別的船不說,1998年以來大陸已經增加了現代級、051B、051C、052B、054、054A、052C、052D、055等7、8級驅逐艦/護衛艦,4000噸以上主力艦增加了大約50艘,台灣自2000年以後,算起來也只增加4艘基隆級以及成功級的最後一艘。
看陸上的話,解放軍陸軍已經從1990年代步兵師為主的部隊升級到全部裝甲化、機械化,目前已經沒有步兵師/旅這樣的編製,坦克也換代一兩次,台灣的勇虎還是1990年代生產的那一批。
你們可以看不起PLA的裝備和技術(比如Zambot那樣的論調),但是還拿1996年的事情來說,是不是太缺乏常識了?
你啥都不懂,關我什麼事?
你說的都對,你開心就好。
lordkon wrote:
至於CM11勇虎底盤是買M60A3砲控是買的...
...M41D也是買改裝套件 保修真的沒有問題,那來的M60.CM11出毛病
連柴油引擎都弄不好了,還想玩高貴的噴射發動機...(恕刪)
對啊,核心的組件都是買來的,將來若升級M60A3可想而知也是如此.
並沒說過M60,CM11出毛病,台灣沒法保修.
但CM11的簡化版M1射控若壞了,這種特規的東西,一但商源消失台灣
還真得跳腳了...而M60A3在這方面的問題就略好些.
M1A1未必完全適合台灣,引擎也的確是大問題,但使用國不算少,不怕
多年後沒零組件可買.
買2手M1A1,總好過升級M60A3因政治因素又搞特規,最後玩死自己.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才是真正所謂的累積經驗.
iantsai74 wrote:
96年大陸海軍只有兩艘052型驅逐艦,台灣已經有先進得多的成功和康定級。別的船不說,1998年以來大陸已經增加了現代級、051B、051C、052B、054、054A、052C、052D、055等7、8級驅逐艦/護衛艦,4000噸以上主力艦增加了大約50艘,台灣自2000年以後,算起來也只增加4艘基隆級以及成功級的最後一艘...(恕刪)
就帳面上的資料,你說的沒錯,中共這二十年來的成長很明顯
但中華民國也不是全停滯不前不是嗎??
1996的IDF跟2017的IDF一樣嗎??並不是吧
我們現在的F-16目前已始升級,幾年之後還是當年的F-16嗎??
當年的成功級跟現在的成功級武裝也不同了吧,可見的未來成功級也還有相當成度的改裝升級,不是嗎??
最後看看台灣本島的防衛,防空飛彈的差別也很明顯,由鷹式換到天弓跟愛國者
由固定陣地到機動發射車
反艦飛彈的部份,由當年的雄二次音速百公里射程,到現在的雄三超音速400公里射程
當年想要打擊能力,現在不是已有成雄二E成軍
與當年相比
或許當年的台灣是自保有餘,但無反擊能力
現在的台灣的雖有自保不足的情況,但增加遠程打擊能力
要說這幾年誰的軍事作戰能力提升較多
還不一定
不是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