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弹射,很遗憾的告诉蒸弹党,看来这波电弹真的要上3号舰了。
电弹上3号舰,马院士开始说得比较模糊(记不太清,他的意思是要上,因为PK结果在这个月底出来,所以不敢把话说满),而在一旁的基友金东寒抢话:自然是信心满满!看他俩面上的笑靥,这妥妥的啊!
马院士亲口说,去年12月xi大大亲自拍板推迟3号舰,进行蒸弹和电弹比对,经过比对,电弹各项指标均优于蒸弹(包括可靠性和成本)。放PPT的时候,马院士放了一个很短的视频, J15进行地面弹射实验,直接弹射起飞了!就不到10s的视频一晃而过,当时我认真听讲座,没来得及掏手机录像,整个肠子都悔青了!
马院士提到电弹实验的次数(不太记得了,反正次数很多,证明可靠性不错),顺便鄙视了一下美国的福特级,毛病贼多(听口气,言下之意,咱家的弹射器比福特级的好多了!)。
关于可靠性,这个绝对是保证!现场711的技术人员问马院士:为什么他们的产品可靠性这么好(另外也表露了最近711的某款产品在可靠性有问题)。原来马院士团队的每一张零件图纸的工艺卡片都是他们亲自做的,真心是匠工精神!他提到某个零件的毛刺的检测(影响电机的漏磁量),因为没有相应的设备检测,只能靠人来摸(我学机械的,告诉你们这个不是落后,某些小批量零件只能这样检测,而且人手检测也并无不妥),为了防止出现漏洞,先由制造方的质检人员检测,再由他们团队自己人检测,最后是军代表检测。细节就是胜利!讲座准备结束的时候,马院士对711的人说:咱今晚聚一聚,想法子解决你们所的BUG。(照顾一下基友嘛)。
还有弹射的很多技术问题,他都说清楚了,比如说储能电容、弹射器会不会漏磁对人产生伤害等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从上面可以知道马院士真是全能啊,虽然他不是机械专业,但是从他的谈吐间他很注重设计与工艺之间权衡,绝对是优秀的机电工程师!说电磁弹射可靠性不佳的可以歇息了,美国是美国,马院士是马院士,国士无双!国士无双!
2.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
其实这个没什么好讲,大家都知道,领先于美国,不过重要的不是这项技术,而是马院士的态度,他说,这玩意太容易做了,不如现在的项目有挑战性。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呢,马院士说当时中压直流项目因为难度小,对制造水平要求不高,而他现在的项目对工艺的要求变高了,所以他在设计上动了很多心思来减轻对工艺的负担。侧面证明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已经成熟可靠,也说明电弹的可靠性不是一句空话,是马院士团队长期以来工程实践经验与优秀设计理念的结合。马院士顺道吐槽了一下趴窝的45型和断腿的猪母,叫你们用交流,毛病多吧(现场一阵笑)。
3.马院士的个人近况
为什么不先讲电磁发射系统和全能舰呢,而先讲他个人呢,因为他自身的情况可以侧面证明现在某些项目的情况。马院士讲道他自己已经不在科研和生产一线了,也难怪为什么这个大忙人会有时间跑到我们这一所渣211学校开讲座,甚至晚上要和711所开唠。他说现在的项目总师都是他的学生,他现在除了几个以前的项目挂着总师的名号,现在的新项目他最多挂名总指挥为学生壮胆。说白了现在马院士基本属于养老状态了。这透露出比较关键的信息,就是电磁弹射上3号舰基本稳了,想想当初这可是马院士自掏腰包的项目,为了说服高层他受了很多委屈,这个项目自然相当于亲儿子。而现在马院士远离一线,精神饱满的来到上大给我们开讲座(精神特么好,站着从2点30讲到5点,我们这些年轻人坐在座位也坐不住),说明了亲儿子成才了,不需要他在一旁盯着了!自然神清气爽,高兴无比,容光满面。一旁的基友金东寒也全程笑脸,若不是PK取得上风,他两人怎么一唱一和呢?假如电弹在这之前与蒸弹实机PK落于下风,恐怕马院士就没心思在讲座上开那么多玩笑了。
4.电磁发射系统与全能舰
先说说电磁炮,他说了做过实弹实验,36兆瓦(记不清楚这个数据了,若偏差太大请大神指正)。其他的方面自然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比如弹射鱼雷,弹射火箭弹等等(实验也做过了,就算用老炮弹增程效果也不错,最少也是25%)。顺便提一下无轴泵推,现在只能做到10兆瓦,在潜艇上还有可能用,驱逐舰就算了吧,功率太小了。至于全能舰,似乎和CD的有些出入,毕竟我的印象就是当时大家都说是半潜武库舰,但是马院士却不是特别注重隐身,只是特别关注武器系统的配置,他当初设想全能舰的时候,就希望设计一艘能“无限投送火力”的战舰,利用电磁发射系统,打击范围超宽超广,火力通道超多,代替航母编队,甚至能消灭航母编队。他说如果全能舰面世,打掉一个88舰队没问题(全场一阵笑)。如果在太平洋布置几艘,印度洋布置几艘,大西洋布置几艘,就能控制世界了(全场大笑),哎呀呀这可不好,好像暴露我兔的腹黑属性。当然上面的话肯定是侃大山,因为现场学生和老师居多,又不是领导在场,马院士吹个牛也没什么,也说明了他心情是真的不错。
另外大家流传的东风上舰,其实是当时装备部张部长和马院士见面的时候提过,真的要做其实就是把坑放大,这事估计远着呢。因为现在计划是2020年前造全能舰样机,2035年前实机下水,其实全能舰最大的短板就是信息的获取,马院士的言下之意他们自己没问题,就看14所能不能做到了。总之现在全能舰获得了中央的支持,搞肯定是要搞下去的。
最后,因为我本人是一个伪军迷,听了马院士的讲座后激动的发了这一贴,全凭回忆,有些描述不是特别准确,请大家轻拍。另外如果有人觉得反感的话,比如惹的蒸弹党的不满,那就权当把我这个帖子当段子看了,毕竟CD只有一个人开喷,大家的气氛就会变得怪异起来,本人不参与论战,谢谢。
mangchaocs wrote:
eastpendulum...(恕刪)
我也看不懂法文。 post 這個鏈結是因為該篇文章直有葫蘆島新建核潛艦工廠照片。該文的英文內容可以參考下面的鏈結 (page 99) https://www.sinodefenceforum.com/plan-type-093-094-095-nuclear-submarine-thread.t6883/page-99
同一代 SSBN 的建造會比 SSN 慢。
也認同 TG 應該不至於在 095 上試用全電無軸推進(風險及成本都太高), 而會在 054 這種等級的水面艦嘗試(如果054B 使用全電推,那麼就可以判斷 039A 也會進行類似嘗試) 避免像英國 045 與美國 DDG 1000 試航時遇到的動力故障問題。
全電推是一個必要的方向, 面對未來 UAV 的群聚攻擊 (swarm attack), 必須避免彈藥的無謂消耗。 That's my 2 cents.
055还真是个前所未有的大牛逼,科普贴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un 29 07:59:11 2017), 站内
DDG1000本来是什么玩意,是用来和CGX配套的便宜货。92年苏联倒台第二年美国就开始鼓吹“从海到陆”,要堵在敌人门口揍人。DDG1000和CGX就是这种规划下的产物。
CGX是国家防空反导舰,啥指标?MK57大号垂发,可以发射海基版中段反导,也就萨德上舰。当然这玩意从来就没有开工过,大家没听说过也正常。大家可以自行google。30兆瓦的X+S双波段雷达,比现在伯克上的SPY1牛逼10倍。一艘舰就能提供海基X波段雷达+Thaad+伯克IIA的所有功能。
DDG1000是CGX的猴版,除了雷达功率缩小,反导系统砍掉。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平台。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只有老将还不知道,我给你们科普一下:CGX太贵取消了,把所有鸡蛋都押在DDG1000的篮子里,结果DDG1000也严重超支,于是决定撤掉S波段,只
留下X波段用来支援本舰防空,我tmd不玩反导了还不行?卖点也变成了那两门AGS炮,而且号称以后还要换成电磁轨道炮,就跟变形金刚2里似的。就在敌人海岸线上用便宜的炮弹猛揍敌人指挥部,就问你这个设想爽不爽?
结果这边中共的052C和052D一艘艘开始下饺子,ASBM都出来了。别说DDG1000,连航母也进不了1000海里,X47B都因此取消了,更别提射程60海里的AGS炮,一下子变成了无
用的垃圾货色。这边DDG1000因为没法反导,又不适合发射巡航导弹用来反恐,百无一用,一下子被砍到只剩下3艘。MK57自然也太监了,又没有反导弹给你装,伯克也用不上
这玩意,那就给我有多远滚多远。
结果这个节骨眼上,电磁炮下马了,结论是“无法逾越的物理障碍”,就问你tmd立项时候到底调研了啥?AGS炮的审计结果也出来了:3艘DDG1000的备蛋太少,平均下来一发炮弹要60万刀。tmd刚下水的朱母连训练炮都打不起。怎么办?继续砍!换成陆军常
用的155毫米增程炮弹,“只需要”7亿启动资金来改装,之后每发炮弹可以降价到6万刀的“白菜价”。不过对不起,射程减半,剩下30海里,用来轰谁不知道。
这之后的什么散热器故障,第一次执勤就在巴拿马抛锚,被拖到圣地亚哥修理半年,都是后话了。
重点是,美国在DDG1000这个坑爹货上折腾了20年,现在压根没有nextGen的战舰计划,连ppt都没有。怎么办?原定的AMDR,双波段,统统打个折扣,往伯克上塞,这就是伯
克III。这设计功率和舰体发电能力差了10倍,原定方案得大改,使用方式也得重新论证。伯克III明年开工,但是双波段雷达呢?不好意思,现在的计划是2027年交货。
我们来看一下055实现了CGX的那些指标:
30Mw双波段主动相控阵(实际上是三波段),新一代大尺寸垂发,可以容纳红旗29级的中程拦截弹 check
全舰综合射频,software defined RF check,后端统一时间戳,主阵面集成火控功能 check
15万马力主机+综合配电系统(15000吨的DDG1000传动轴上只有10万马力)。多出来的功率干啥?雷达用,以后上激光。
你让还在用机械式火控雷达的伯克说什么?
世界最强防空舰,这个帽子勉为其难的送给055了,而且很可能要带10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