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中科院自製的艦用天劍二與天弓飛彈射控雷達系統


Charlie2020 wrote:
JH,台灣的做法與...(恕刪)


可能是台灣本身電腦及電子射控設備的限制..
我並非中科院這些工程師 無法知道台灣水平限制究竟何在..

不過我的想法:

再怎樣 地面/船艦控制的雷達及運算電腦 當然比體積有限的飛彈強得多..
畢竟反飛彈最重要一環 就是計算對方目標彈道 才有可能接著運算計畫去攻擊它..
而且通常一枚是不夠的..

反彈道飛彈"正統"方式 確實應該如美軍做法 依靠強大運算及偵測能力..
去導引飛彈進行擊殺... 防空飛彈本身性能 應該只是在最末端的感應引爆及修正..

hx135cb750 wrote:
該不會是成本及運算...(恕刪)


我相信這是主要原因之一! 可是SM-6應該就可以用新的CPU了,還看不出大改變就是了!
Charlie2020 wrote:
這個說的好! 我們需要多一些幽默!! 太好了!


又有幽默來了




A/Tm wrote:
又有幽默來了...(恕刪)


這是不是我在
(轉載)伊朗F14A地面型戰機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7&t=5019718&p=1#62792491

提到的把地對空用鷹式飛彈改成空對空飛彈?
A/Tm wrote:
是的, 但我的資料...(恕刪)


原來如此,不過真的佩服伊朗的物資利用,他的處境應該像是以前台灣維護F104的感覺(不會自製的部份就買中古機拆來用)

我更好奇的是F14引擎的後勤料件,如果他能做到引擎零件自製那不代表能生產TF30噴射發動機?
做不到的話該不會是透過管道取得?

而我們現在的幻象2000應該也快跟以前F104的狀況差不多了
利用地面雷達站與戰管系統導引進行反飛彈,在電子反反制以及資訊傳輸頻寬的要求,一定不如交由彈頭雷達自行導引的方式。

7413下士車長 wrote:
利用地面雷達站與戰...(恕刪)


照理來講,以自動控制的觀點,我們用微處理機是可以1000次/秒以上的速率更新舵面,只要雷達能1000次/秒更新目標狀況,這樣的控制應該最準確! 我也覺得這樣會比上鍊快多了,在攻擊的前段飛行應由地面導引到飛彈能鎖定目標,然後就由飛彈自行歸向擊中目標才對!
頻寬是利用資料鍊傳輸的挑戰,因為資料是多對一還有一對多雙向傳輸,這點是在後來的博勝才慢慢改善。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