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中科院:已啟動戰機引擎研發計畫


spenneat01 wrote:
很高興終於確立國防自主的政策方向,國防工業需要的經費是天價,
但這是必要的支出,戰鬥機引擎及潛鑑,一直無法外購,
只能國造是現實國際環境所逼,
常常看到這要花很多錢等論調
如果不花這些錢,可以怎怎
這種立論有問題,不同預算目的支出,怎麼比較
國防部、中科院、台灣加油

我也+1,反正早作晚做都是要做,人家對岸也不會因為有核武就不研發其他武器了,也沒全部仰賴俄羅斯,美國現在也沒因為還在舒適圈就不研發了,有人說國內市場太小,那可以做通用型的阿,就像天弓飛彈一樣。重點是,那我們在幹嘛?
莫小華 wrote:
美國現在也沒因為還在舒適圈就不研發了

美國什麼時候待過「舒適圈」???
這些年,打仗最有經驗的國家恐怕非美國莫屬.....

有人說國內市場太小,那可以做通用型的阿,就像天弓飛彈一樣

什麼是「通用型」???
天弓飛彈可上不了船.....
tnt444 wrote:
TFE-1088-13,也就是F125-GA-X 預計推力13000磅(前段與TFE1042-70共通)
當年蓋瑞特預計要將F125-GA-X進化成 F125-GA-XX推力將增至16400磅
因此沿此發展下來難道至17000磅以上是不可能的嗎?


當年持續做下去也許今日還有機會,所以現在還是先不要好高騖遠為佳,先把高教機用的TFE1042-70x做好再去考慮F125-GA-XX
總之戰機引擎最後目標就是至少到F414級的,只是做下去以後也不知道市場在哪?當錢燒完了,員工又該何去何從?

去年F18來台觀光後不知道F414有沒有忘記帶回家。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總之戰機引擎最後目標就是至少到F414級的,只是做下去以後也不知道市場在哪?當錢燒完了,員工又該何去何從?.(恕刪)


這就是問題所在, 市場在那裡? 總不能一直寄望 IDF 吧!
Edison
edison01 wrote:
這就是問題所在, 市場在那裡? 總不能一直寄望 IDF 吧!


新戰機引擎未來真能達到F414等級,市場應該還是寄望在IDF2身上吧,畢竟市場已經有一個成熟的F414,所以就算有海外市場也輪不到台灣。不過事情總有意外,未來如果美國突然願意賣F-35給台灣,那台灣該不該買?買的話,新的IDF2與新引擎該怎麼辦?不買,那台灣不就成了傻子。

整個地球,會有完全自製戰機需求的國家或地區,數一下看看,美、西歐聯盟、俄、對岸、台灣、日、韓、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還真的沒有其他國家有這樣的需求。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還真的沒有其他國家有這樣的需求。

自製需求和自製能力並不相同,
真正沒能力自製但有實際自製需求的國家並不多,
日本有能力自己燒錢搞一套出來,但是還是選擇和美國合作,
美歐俄走在全球技術尖端,若不自製可能也沒地方可以買到那個檔次的東西.....
KJI01 wrote:
是你老兄說民間沒有...(恕刪)


當我說出:
"樓上那位跟雷神有生意往來的仁兄的公司"這句話時,
(那位仁兄差點帶到防波堤....)
就已經表明了民間公司也是有問題!

只是每次講到該案子,就有人開始忽略政府單位的問題,
只指責"該民間公司"不對且不能受到監督,
但是軍品零件進口多是民間公司所處理,
怎麼之前或現在都沒聽過說這些"進口軍品的民間公司"不行或有問題不能監督?

----------------------------

研發問題:
戰艦要不要? (能自製或買的到)
飛彈要不要? (能自製)
雷逹要不要? (能自製或買的到)
坦克要不要? (美國賣的M1A1)
最基本的步槍也要吧!

T93狙擊步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T93%E7%8B%99%E6%93%8A%E6%AD%A5%E6%A7%8D
全槍雖然是以完全自製為目標,但由於中鋼在鋼材與加工上,
暫時無法提供狙擊步槍槍管所需的精度,
而瞄準鏡也因402廠尚未製出能符合T93狙擊槍使用的10倍瞄準鏡,
這兩者零件的來源尚以外購解決。

這些東西本來就可以自製或是買的到,
本來就不是特別去研發的重點!

至於研發本來就不一定會成功,
但是不做就是不會成功!

你起碼要列個優先順序吧!什麼該自製的? 什麼可以外購的?
什麼可以外購? 就外國肯賣你的啊! 如二手艦和坦克!
什麼該自製? 就自己能自製的或我們需要但無法外購的
你上面自己都說了自製項目: "你台灣要自製潛艇, 飛機, 甲車"!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新戰機引擎未來真能達...

不過事情總有意外,未來如果美國突然願意賣F-35給台灣,那台灣該不該買?買的話,新的IDF2與新引擎該怎麼辦?

(恕刪)


F-35賣台灣,至少要20年後吧!

和 IDF2正好高低配

rukawa1 wrote:
當我說出:'樓上那...(恕刪)


自制或外購要取得平衡

應該要列優先順序

我個人認為

1.買不到且未來30年不一定買的到~~~優先

2.已經作過研發且有能力再作,應該維持能量~~~優先

3.買的到且不是很重要~~~~~~次之

4.陸軍主戰設備(戰車)~~~~~~外購就好
當用很政治的口吻,解釋軍品研發,問題就很大

啟動發動機研發計畫是很不錯,很有挑戰性,目標很大,但不知道決心如何? 因為很不容易達成,但達成了後,材料科學突破加上台灣超強的成本管控能力,也許整顆發動機賣不出去,但歐美發動機大廠的次組件訂單會蜂擁而至

目前聽到都是口號,新政府與業界好像都動起來了,可是沒有編列研發預算,是真動起來了還是只有嘴巴動起來了?

可以看看要編明年預算時,有沒有提高研發預算就知道決心。

燒很多錢,風險超高,回收超慢,絕對超過兩任總統任期,如果是真的要做這種前人種樹的工作,使值得肯定的,但若只是想炒短利,只想收割空軍高教機的現成案子,那肯定會很慘,連高教機都賠進去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