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恐怕很難有正確答案,
姑且整理一些常見的論點,
大家將就看看當我發牢騷吧!
Q1 :
熱垂發通用性比較好.
A1 :
開發通用性強垂發有幾個關鍵要素,
第一是研發國有能力做長遠的規劃及對未來需求的評估,
第二是要能同時進行多種武器的研發及對未來需要的技術做預研,
第三是有足夠的財力與企圖心支持上面兩點.
以上三點也就是說...通用性實際上跟冷熱無關,
舉例來說熱垂發的MK-48就只能發射海麻雀系列(含ESSM),
而052D的冷垂發能相容於HHQ-9飛彈與反艦飛彈,
MK-41的成功跟美國本身的政治/經濟/科技實力有關,
即便當年MK-41走的是冷垂路線也會像今天一樣成功.
Q2 :
熱垂發效率比較好.
A2:
MK-41每個發射單元都自備發射器,
所以理論上MK-41可以同時射出所有的飛彈,
但是實際上為了避免發生空中撞彈這種鳥事,
所以MK-41在實際操作上最快都是一秒一發,
簡單來說就是在前一發到達安全的高度速度後再發射下一發.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冷垂發每個發射單元也自備發射器呢?
這時候冷垂發的原理就成了拖累發射速度的元兇,
冷垂發是用溫度較低的燃氣將彈體彈出再接著點火,
也就是說彈體到達安全的高度速度要花的時間比較久,
這造成冷垂發確實在效率上比熱垂發差一些,
就我所知這個"一些"可能約一秒.
Q3 :
冷垂發比較安全.
A3 :
其實安不安全跟飛彈本身的設計與後勤保養有關,
發射器本身是處於被動無能為力的狀態,
所以正確的說法是"冷垂發比較容易排固",
當低溫燃氣點火將冷垂發的飛彈以一定角度彈出之後,
飛彈會不會飛會不會炸就跟發射器及艦艇無關,
也就是說飛彈故障的話完全不用煩惱後續該如何處理.
如果熱發射的飛彈按下按鈕之後沒反應呢?
大家都覺得飛彈乖乖待在箱子裡很安全吧?
但是對不起...這個叫未爆彈...一點都不安全,
回港之後必須大動干戈才能將其安全取出,
MK-41最讓人稱道的地方實際上就在這裡,
發射箱內有精密複雜的注水/消防泡沫裝置,
即便發生爆炸火災也能馬上滅火,
MK-41發射蓋也極為堅固而且防爆,
飛彈點火射出之後即使砸下來也能保證不會砸壞其他飛彈.
Q4 :
歐美都用熱垂發中俄都用冷垂發.
A4 :
瑞典YS-2000計畫踢掉了熱垂發的MK-48換上冷垂發的Bamse,
不過很可惜因為預算問題最後YS-2000計畫沒有真正建造,
但是英國的Type-26已經確定採用冷垂發的MBDA,
最特殊的部分是MBDA可以相容於MK-41,
中國的054A一般都認為是典型的熱垂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