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部份得怪這老頭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0%8A%E6%96%AF%E5%88%A9%C2%B7%E9%BA%A5%E5%85%8B%E5%A5%88%E7%88%BE
麥克奈爾是美國陸軍地面部隊司令
堅決主張戰車的主要任務 是支援步兵
敵方戰車交給牽引反戰車砲和驅逐戰車對付
戰車互幹應該盡量避免
事實證明 他的戰術思想錯誤 但傷害已造成
要不然 沒他從中做梗
M26 潘興重戰車原本可更早量產 配發前線部隊
M4 主砲升級 也不至於延緩
麥克奈爾在諾曼第登陸後 被友軍陸航炸死
是美軍二戰最高階陣亡軍官之一
也算是為他的重大錯誤 付出代價
豬魔王 wrote:
怒火電影裡薛曼對虎I,遇到炮火時馬上正面迎敵是正確的,但是錯就錯在3輛薛曼之間的距離沒有拉開,讓虎1的砲塔有機會以最小轉動角度幹掉2台,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失敗!
雖然是考古文章了 ~
但其實電影中,3輛薛曼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反應,
更別說他們當時倒車後發現後方有樹林擋住沒辦法有更多空間了。
且二戰的時候即使是薛曼,在泥巴地的機動性不用期待太高 ~
可能3輛之間距離還沒拉開,就剛好被一一擊毀了。
我唯一想不透的是虎式的車長,如果保持距離,3輛薛曼應該是沒有任何機會的,
只要距離保持足夠,88砲要擊毀薛曼是輕而易舉。
只不過虎式為何要往前拉近距離呢 ? 搞的最後被薛曼包圍且還被繞到後方的弱點。
不過這部電影看看就好,還是標準的一部美式英雄主義電影

而且很多的戰史、回憶錄都有寫到遭擊中的坦克(就算被虎式擊中)不一定會殉爆,尤其若是被實心的穿甲彈(例如PzGr40)打到基本都只是打一個洞裡面的乘員沒死的還有機會逃,結果那個場景的美軍都特別帶賽通通死光光,根本是故意做牌給主角表演。
然後那場跟戰車砲對戰的場景更好笑,老美步兵跟白癡一樣傻呼呼的跟在坦克後面,然後德軍的火力正面好像剛好跟美軍4輛坦克一樣寬..........(若是德軍的火力正面比美軍攻擊正面寬那些躲戰車後面的步兵就等著被側擊火力海扁)。然後最重要的步兵全躲坦克後面要你步兵幹嘛?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