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hwcaak wrote:
當年 鷹式飛彈美國是...(恕刪)
我國的防空飛彈運用得確是類似美軍,也就是中程鷹式、長程力士(現為天弓)
但差別在佈署,人家是要地區域防空,沒含蓋到的就是戰機或軍艦去巡。
而台灣是把防空飛彈佈署成封死前線,各飛彈陣地組成的火網還可以互相涵蓋射程,跟其他軍種配合就組成多層縱深防空體系。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newshunshan wrote:
請問原來的天弓1/2飛彈營,就是固定陣地,那新的天弓三來,要怎樣才好
1. 東引與馬公陣地, 台灣海峽中線前攔飛機,但反導彈只有20公里,那是否就只能做攔空飛彈
2. 台灣陣地,之前在台灣的其他4套天弓1/2, 要不換地點繼續使用,還是改到其他地點,我想還是不動,但換天弓3繞台灣一圈
3. 天弓3可以打巡弋飛彈,那就表示可以取代天弓1的位置,請問是嗎?
1.東引進駐天弓的主要是反機,就是要直接威脅共軍福建北部及以北的機場,是要讓其地區的共軍空中攻擊台灣北部的作戰行動中迫使共軍戰機必須繞過並增加作戰距離,增加台灣的防空縱深,所以不是用來反彈。因佈署位置較台灣本島更接進中國,其雷達是可用來做早期預警,提早偵知地對地飛彈動作。
澎湖佈署原因同東引
2.台灣本島佈署天弓不管是哪型,都是混合佈署,可以是同陣地混編,也可以是同區域混編,天弓二、三型可以是固定地窖式,也可以是發射車式。三型同愛國者,看是反機模式還是反彈模式。
換地點使用問題,全台灣可用的鷹式飛彈陣地不下數十個,有的是主陣地,有的是預備陣地,加上還有沒用到的力士飛彈陣地及已改裝成愛國者或天弓用的但未用到的陣地,這東加西加就更多了,到時就會知道哪些陣地是幹甚麼了。
3.天弓二、三都能取代天弓一型,也都能取代鷹式,但不可能一次就取代或短時間取代,換裝時間可能長達好幾年,時間一長,變數就多了。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pw5stf wrote:
1.東引進駐天弓的主...(恕刪)
1. 這樣看來天弓固定陣地一天被炸毀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所以天弓1/2/3 若可以混用發射架, 那出門後的彈性就很大, 但請問一下, 混用發射架, 是有哪些技術問題?
2. 若目前天弓三移動式相位雷達車的接戰目標由24降為9個, 還有角度120度降為90度, 那是否可以藉多買幾台雷達車來彌補雷達機動化造成的影響, 舊的那4台長白就抬到花蓮,宜蘭與台東, 反正當東岸的火控雷達,還可以當備份指揮雷達,東引舊的就留用,東引只要打完飛彈就任務完成,澎湖就還是要換弓3比較好,那裏有機場可以起降
3. 那台灣就和以前一樣, 將會有
444 愛三
500 天弓1/2
1000 天弓3
以前鷹式飛彈有108台飛彈車,不知道天弓會買多少台發射車,看來也要150台,才夠野外使用,2000 個防空與反導彈處趴趴走, 加上垂直發射, 那兵推長程飛彈被殲滅的時間是否有機會延長為7天?若為7天就代表大陸飛機有7天時間無法加入戰場,大陸只能靠導彈與巡弋飛彈,我之前算過大陸導彈1600枚,兩天用完,巡弋飛彈更少,所以若大陸與台灣飛機到中線就會被擊落,那福建與浙江的飛機就無法在空,是否台灣的雲峰與雄風巡弋飛彈,在萬箭彈與魚叉幫忙下,將福建的雷達打出暫時的空隙,讓台灣地對地飛彈打大陸的生命線
4. 愛三為何不做垂直發射, 請問原因? 垂直發射不是沒射角限制, 海基標準飛彈用的很好?
newshunshan wrote:
1. 這樣看來天弓固定陣地一天被炸毀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所以天弓1/2/3 若可以混用發射架, 那出門後的彈性就很大, 但請問一下, 混用發射架, 是有哪些技術問題?
2. 若目前天弓三移動式相位雷達車的接戰目標由24降為9個, 還有角度120度降為90度, 那是否可以藉多買幾台雷達車來彌補雷達機動化造成的影響, 舊的那4台長白就抬到花蓮,宜蘭與台東, 反正當東岸的火控雷達,還可以當備份指揮雷達,東引舊的就留用,東引只要打完飛彈就任務完成,澎湖就還是要換弓3比較好,那裏有機場可以起降
3. 那台灣就和以前一樣, 將會有
444 愛三
500 天弓1/2
1000 天弓3
以前鷹式飛彈有108台飛彈車,不知道天弓會買多少台發射車,看來也要150台,才夠野外使用,2000 個防空與反導彈處趴趴走, 加上垂直發射, 那兵推長程飛彈被殲滅的時間是否有機會延長為7天?若為7天就代表大陸飛機有7天時間無法加入戰場,大陸只能靠導彈與巡弋飛彈,我之前算過大陸導彈1600枚,兩天用完,巡弋飛彈更少,所以若大陸與台灣飛機到中線就會被擊落,那福建與浙江的飛機就無法在空,是否台灣的雲峰與雄風巡弋飛彈,在萬箭彈與魚叉幫忙下,將福建的雷達打出暫時的空隙,讓台灣地對地飛彈打大陸的生命線
4. 愛三為何不做垂直發射, 請問原因? 垂直發射不是沒射角限制, 海基標準飛彈用的很好?
1.天弓一、二型可共用發射架,無法與三型共用,因為彈體體積不一樣
2.雷達部分目前外界只知道機動雷達車的部份數據,到時搞不好成為固定陣地時就會用另外的雷達。
3.撇開單枚造價及預算問題,先以看得到的,不論備彈數量,一個鷹式陣地就是18枚架上飛彈(發射架),一個愛國者二型陣地是24枚(發射架),一個天弓陣地是80枚(地窖式),天弓三機動式數量要看到時情況,就一比一鷹式換裝天弓,可以看出數量上的差距了嗎?
4.垂發與斜發各有優劣
以作戰環境來看,當飽和攻擊威脅可能來自四面八方,也就是360度時,垂直發射設計的確可說是最佳的選擇,但若飽和攻擊只會來自一個方向時,技術難度較高且還會讓飛彈耗燃料在半空中做轉向之後再飛往目標,這時垂發設計不見得比斜發設計更理想。
而當台灣佈署的中、長程防空飛彈數量就多如牛毛般的多還四面八方都佈署,是不是垂發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雷達角度不須360度都含蓋也是同個道理。而且台灣防空飛彈只要顧當面就好,後面就是山了,山的另一邊有山那邊的單位去負責。
愛國者不做垂發是因為開發時就沒考慮須要做陸、艦雙用,所以愛國者就沒艦射空間這顧慮,而且當飛彈斜發後初期不用全靠推力讓飛彈上去,這樣的效率會好一點。
當然,愛國者PAC-3也可以使用垂直發射器,前提是美國海軍如果會採用的話,就會安裝於MK-41內。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