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就是升級為120主砲問題
120主砲及彈藥,台灣無法自制,目前能製造或出售的國家沒幾個,不外乎就是幾個歐洲老牌工業國家及美國。
要上120砲,就要改裝砲塔並可讓120彈藥存放(想順便強化裝甲嗎?),砲塔內部的所有設備就要重新布局(想趁這時換更好的嗎?),上半部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現在換下半部,動力包要跟著提升,所以要變更設計。但引擎動力提升,就會變得短腿,所以油箱要擴大,要變更設計。這時整體重量上升,路輪須增加,要變更設計加長車體,原有的避震器不敷使用也須要升級(想換液氣壓懸吊嗎?),側裙裝甲要裝嗎?
整體重量想要壓在幾噸內?太重,就說陸、橋都過不去,太輕,好像沒這回事!!
細節就不提了,光是看得到的部分就可以知道,重新設計比較快吧~~
這一來,不只是戰車改就好,後勤也要跟著一起改,變成同時存在兩種MBT規格,而這新規格還只有台灣獨有,最後,想造幾輛??
選項就只剩向美購買M1,台灣MBT最終是一定要換的,所以台灣今年沒買美國也不急,有戰鬥直升機先撐場面,巴頓家族也還堪用,明年再看看吧。
越是自卑就越戰狼,越是戰狼就更顯得自卑!
炒飯烏龍麵 wrote:
最迫切的是還需要把CM11做大規模升級和翻修...(恕刪)
不要再去瞎搞48H了...那真是一隻沒什麼用處的大烏龜...
老了...跑不快,打不遠,擋不住...
如果真能買到二手的M1A1就買吧,至少各方面的性能都贏過48H跟60..
要花錢也要花在M1A1上才值得...
再來..一部M1A1的戰力至少抵的過兩到三部60...
在陸航戰力逐漸成形後,加上募兵不易,一台戰車就得有四個人,
陸軍老實說該考慮裁減裝甲部隊了...
用數量較少,但火力更強,防護力更好,速度更快的M1A1來取代老舊而數量龐大的巴頓家族...
一方面可以減少兵員,一方面戰力並不會有所損失..
至於道路或橋樑載重的問題..我倒是覺得多慮了...
以前我還在開M24的時候,
陸軍對戰甲車的運用就已不是遠距離的戰場支援,
而比較偏向於陣地防守,
台北的戰車是不會跑到台中去支援戰場的,
而且戰車在通過橋樑時,一般也不會一起過,
以一次通過兩部來說,台灣的中大型橋樑不能一次容納150噸的重量嗎??
另外,如果對岸的MBT登陸了,能把他們趕下海的也只有MBT,
不要期望失去空優的陸航能在對岸MBT上岸後能有多少做為...
M1A1..陸軍有機會有錢就買吧..不要再浪費錢養那些老巴頓了...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炒飯烏龍麵 wrote:
我不認為陸軍會輕易放棄CM11,畢竟當初買來是買全新車體
全新的車體又怎麼樣...
舊型的砲塔設計,低落的防護力,連新一點的步兵反戰車火箭都擋不住了...
105砲也沒有足夠的破壞力,加上落後的指管通系統,
碰到敵方新一代的MBT就只有挨打的份...
台灣帳面上大概還有一千部左右的巴頓家族,扣掉灌水的,大概也還有五六百輛吧...
國土比台灣大n倍的日本現在也不過才700多輛,未來打算減少到300-400部...
台灣有必要維持這麼龐大的裝甲部隊嗎??
該換的還是要換,拿一台M1A1換兩台老巴頓是很划算的投資...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