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不只是武器的角度
臺灣資源有限
面對的,確是有龐大資源的國家
今天烏克蘭射再多這類無人機
都無法扭轉趨勢
最主要,他們前線的重武裝遠落於俄國
他們只好把希望放在攻擊敵方後方補給
希望來減輕前線壓力
這就是烏克蘭的目的
----------------------------
那臺灣的主要睹在哪
1.反艦(最主要,包掛偵艘)
2.防空(必須戰機搭配地對空飛彈)
3.反潛(最有可能執行對臺封鎖的部隊)
4.掩生自2 空軍必須要有操作空域
有可能要持續壓制福建沿海的中國防空系統
(譬如美軍MGM-140 陸軍戰術飛彈系統,
還有暴風之影
多次擊毀S-400,遠比無人機偶爾的建功有效
而且地域因素,解放軍得以將多種系統的防空飛彈,放在福建,廣東
而不像俄國因爲幅員遼闊,造成放空營缺東缺西,防禦不完整
一旦s-400再將完整短程防空系統的加入,無人機的成效,極大縮減)
以上應該是臺灣在陸戰外的幾個大重點
且攸關生死
----------------------------
所以是不是該集中資源,投資在重要點上
並持續精進
Charlie2020 wrote:
100公斤的彈頭只是...(恕刪)
個人觀感 這是美方要求中華民國幫忙生產Anduril barracuda 500 系列的巡航飛彈
國防部在自己再要求我國廠商 也研製一款類似的產品
還是那句老話 中華民國造核武 才能解決問題

其他一切軍火只是擺設
至於C大要吃到這款飯 那是想多了 動力跟氣動外型反而是難度最低的
1. 低成本飛彈 首先你們公司有沒有大型3D列印機?
2.有沒有達明機器人 可以靈活地改生產流程?
3.公司有沒有 通訊整合能力?
4.有沒有把NVDA的圖像整合 導入飛彈中

先由 SAR雷達發現打擊目標 如SPACEX的星盾
再由SAR 周圍地貌圖片傳入飛彈圖像辨識系統
飛彈上有個小陣列天線隨時回傳訊息給衛星
衛星再傳入指揮中心
現代作戰可不是中科院這種還在靠大耳還是煙囪的傳輸訊號能駕馭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