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國軍用兵理念 增「殲敵於城鎮陣地」

ekumo07666 wrote:
照這種後退的速度,再...(恕刪)


1、台海若有戰,美軍必定介入!美軍會介入的原因主要是台海戰爭是海空戰!這恰恰是美軍最强項。

2、中共必會利用美國的華人及其同路人及舔共媒體發動“反戰示威及抗議”,逼迫美國總統在民意反彈下撤軍。

3、中共必會使用大量無人機及飛彈把台灣的重要經濟命脈、產業、港口、軍工設施、軍事基地做徹底的轟炸,甚至針對平民,以動搖台灣社會的反抗意志。

4、台灣的反擊能力至關重要,對中國關係軍工產業、晶圓廠、兵工廠的破壞要給力!如果台灣對中國的軍工產業有造成足夠的破壞,將能加速戰爭的結束,也能使美軍更輕易擊敗中國。

5、台灣人的陸戰佈署極為重要!!美軍絕不可能讓中共掌握台海空優,但對中國可能發動的海量無人機攻勢,台灣要未雨綢謀。

6、能自動飛行、辨識目標、自動攻擊的無人機將成為未來戰場不可或缺的軍事裝備。
YC_Jiang

至於平民反抗意志 其實到滿天飛彈時已經不再重要 這點看看當年美軍轟炸台灣就知道了...進入戰時狀況 只要政治軍事組織仍在 根本不可能有全面投降可能..

2024-03-07 16:34
sam.hsu

大夥可以等美軍參戰,再出來打,錦上添花。

2024-03-08 9:11
這是多層防衛的概念

拒敵於彼岸-->先殲滅30%要出發共軍
擊敵於半渡 -->再殲滅50%共軍
毀敵於水際灘頭-->這裡再葬送19%共軍
殲敵於城鎮陣地-->最後1%的共軍也殲滅了,遺憾的是他們最遠就只能到這裡了

台海戰爭台灣的確很可能會變成絞肉場,一個共軍被無情擊殺的絞肉場。
myoris1998 wrote:
這是多層防衛的概念

拒敵於彼岸-->先殲滅30%要出發共軍
擊敵於半渡 -->再殲滅50%共軍
毀敵於水際灘頭-->這裡再葬送19%共軍
殲敵於城鎮陣地-->最後1%的共軍也殲滅了,遺憾的是他們最遠就只能到這裡了

台海戰爭台灣的確很可能會變成絞肉場,一個共軍被無情擊殺的絞肉場。


沒錯 這就是台海防衛的基本概念...

數量龐大的匪軍 不可能完全殲滅於彼岸(你是美軍嗎?)

甚至要半渡擊殺也只能做到7~8成...(這是兵推裡普遍做到的水平 也是魚叉飛彈得購買的參考)

那麼台灣本島從灘頭到內地 就得承擔剩下2~3成的匪軍
這是料敵從寬的兵推條件下 國土防衛的必須準備....

問題是國軍地面部隊戰力如何 大家心裡也有數 老美也知道...

大規模會戰要取勝
面對敵人局部優勢火力 及無人機攻擊
這對裝備與訓練都不甚充足的部隊來說 難度是相當高的...

所以必須有化整為零 把部隊與各種武力送到沿海或匪軍進軍路線上
的城鎮或建築物區域 進行抗戰 或至少保持"存在的部隊"

存在的部隊 戰力當然不高 正面作戰能力有限
但它總在那裡 而且真的要去"抓"他們
難度很高 就像老美對上塔利班民兵一樣....

這些部隊存在 加上堅壁清野的手段 可以讓上岸的匪軍
承受極大的後勤與補給線壓力.....
就像美軍在阿富汗 到處都要駐留少量正規軍 才能確保補給暢通...
這就影響到其進軍速度及進軍深度.... 無法窮追塔利班主力...
俄羅斯前年突襲基輔 地面部隊敗退 也是補給線無法維持的結果....

台灣也是如此 無論從桃竹灘頭或淡水河口上岸 要打進並控制台北盆地
都是漫長的補給線壓力 守軍不需要正面頂住匪軍主力攻勢
只要學烏軍一樣 在匪軍進軍途中到處"存在" 及一定程度設防..
就能逐步消減匪軍的精銳 或打擊其補給線與後勤....

幾萬人上岸後 背靠大海 又要在50公里補給線上維持(桃竹到台北市核心區域)
戰術上是不可能的事...
除非敵人都已經被你消滅光了.... 美軍對塔利班都辦不到如此 況乎零經驗的匪軍?

從佈雷戰到城鎮戰的準備 就是為了在地面作戰中保持較佳的態勢
最差也可以跑給你追... 直到美日在海空決戰中取得勝利..
以目前兵推內容來說 美日海空力量取得勝利...
一個月內就能結束戰爭 難道台灣還拖不過這點時間?
解放軍的確在進化,我們的防衛構想也退到陸地戰城鎮戰
這是務實的考量,很好

既然如此,就好好規劃,陸地戰對雙方都不好打
就算部分兩棲登陸成功,建立了安全陣地
解放軍是跨海的地面戰,不是陸地相接的地面戰
補給線橫越大海跟敵國國土,可能長達200公里,海運空運陸運都要自己來
處處可以破壞與中斷,這是國軍打擊必要考量的
善用自殺無人機,把兩棲登陸車上岸機率降到最低。
不禁讓我回想到高中時歷史老師說的話

他小時候經歷了國共戰爭的不同階段,國民政府在每個階段的口號都有所不同

1.保衛大東北
2.保衛大華北
3.保衛大江南
4.保衛大西南
5.保衛大台灣

跟國軍用兵理念的演進似乎很相似!
PainterJ wrote:
善用自殺無人機,把兩...(恕刪)


反制敵人登陸最好用的是砲兵而非無人機,無人機是無法取代砲兵的作用。阿夫迪夫卡會陷落就是烏軍的砲彈不足,而非無人機不足!

在砲彈如雨下的戰場,登陸的敵軍不死也傷!故要守住台灣島,實力堅強的砲兵裝備與數量足夠的彈藥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個人認為海馬斯、履帶式或輪式自走砲,甚至M777都是比M1A2或M60A3性能提升案重要性更高的項目!!俄烏戰爭已經告訴我們,除了反坦克飛彈、敵軍坦克及戰鬥直升機,現在連無人機也變成坦克的天敵。坦克除了自身要有主動防禦系統外,還要具有強大防空能力的野戰自走防空車輛的護衛,才能保有較高的存活性。
SPITFIRE02 wrote:
反制敵人登陸最好用的...(恕刪)


砲兵確實是殺傷敵人最有用的手段...

但裝備老舊的國軍砲兵群 並不適合與對岸打純粹砲戰

更正確點說:

如果讓共匪能出現巴赫穆特 阿夫迪夫卡這種大規模砲兵攻勢
台灣就非輸不可....

因為只有後勤與補給線暢通 才能"供給"每天上萬枚砲彈的消耗...
還得計算已經上岸的各類火砲 至少200~300門...

能完成如此高運量的補給能量 台灣海峽這個天險已經幾無用處...
台灣還能打嗎?

所以正確的反制手段除了敵人上岸前盡量殺傷外..

針對已上岸的匪軍 我方也要嚴密監控 及時給予打擊
尤其是集結中的部隊及後勤補給 是最理想的攻擊目標....

烏克蘭靠的是海馬斯火箭及拜登的祈禱...(美國/北約供給的精準情報)



海馬斯到戰場後 俄軍就不再具備大規模攻勢能力 只能針對小目標與防區進攻
因為它的補給與軍隊集結處 必定"招呼"海馬斯及各式火力襲擊...

在你尚未建立足夠工事前 前線的部隊與後勤是相當脆弱的
即便小彈頭的海馬斯火箭都能有效打擊...

國軍未來在本土防衛戰也是如此

四面環海的台灣不可能處處設防讓匪軍無法登陸...

但是 登陸的匪軍要集結兵力與後勤 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
卻需要相當時間 這段時間只要好好把握 用精準火力攻擊
可以做到讓匪軍累積不了攻擊的能量...
拖延其深入甚至被釘死在灘頭上進不來....

理論上 配合海上及陸上佈雷 限制其運補及深入能力...
搭配海馬斯精準打擊 就有辦法堅守台灣內地城鎮相當時間..
足夠讓美日聯軍擊敗匪軍海空武力了....

剩下的問題就在國軍地面部隊如何保存戰力 卻又維持一定威脅
讓人員傷亡不至太大 也就夠了...
登陸的重裝匪兵進不來 然後..
有重武裝在手的守軍 是不用太擔心輕裝空降作戰..
無論擊敗它 必要時封鎖或破壞機場 難度都不高...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