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情緒失調症候群 wrote:
轉折點附近要放雷達跟發射系統
都會是一個很大的目標
整套雷達跟發射系統都相當昂貴
就算能遠端遙控,萬一飛彈誤判為目標
到時候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尋標器只會在終端彈道才開啟,轉折點只是照著飛行計畫走而已,況狀要模擬追瞄,海平面雷達可及範圍內就可以,距離轉折點少說也有20~30公里,除非飛彈故障,不然不會撞上的,老美都拿著「郊狼」真的打打看,海軍如果口袋淺也只能這樣玩,只有實驗室模擬,很難確認系統可靠性,雖然這樣做也不算是全功能測試,至少可以確認除了「飛彈」本身以外都是符合需求。
因為在烏俄戰爭中,號稱可以反飛彈的俄系S300系列,對於超音速目標都沒辦法攔截,只有西方支援的愛國者可以,沒有測試過,真的上了戰場才發現有問題是很嚴重的。接下來海軍會相當依賴「海劍二」這顆飛彈,對於帳面性能的驗證真的不能馬虎。
天衣神水 wrote:
XTR-102

最初的設計圖是安裝兩座 30鏈砲
修正過後反倒改成了XTR-102
這真的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原本側視圖前面只有8單元的華陽系統
上視圖之後就修正為16單元
這圖真的是海軍出的嗎 ??
內文搜尋

X